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品赏析】吴门四家:仇 英作品欣赏 (七)

吴门四家:仇 英作品欣赏 (七)



鏁谏图 手卷


靖节先生年谱图 手卷 水墨纸本 (247.5万元,2005年12月中鸿信)

引首:“履隰怀清,识高趣口”读谦山像赞有此二语用篆其端即似恕庵先生大雅之属,壬辰十月存道,时年七十有七。

款识:清节高风。晋安帝义熙年中为彭泽县令,靖节先生时年四十二岁。王弘以重九日命酒遣份至,渊明独饮既而归。郡将尝侯之,值其酒热,取头上葛巾漉酒,讫复着之,时年四十四岁。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意,则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时年四十五岁。渊明有足疾,使一门生二子举篮林,时年四十六岁。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与客曰: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义熙年中年五十岁。太守王弘屡欲见渊明未可得,先使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栗里,半道邀之,既至欣然便共饮,俄顷弘至,亦无忤也,时年五十五岁。渊明缺履,弘顾左右为之造履,造履者顷履度,渊明便于弘前申脚令度焉,显其真率。时年五十七岁。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白衣人送酒,即便就酌,时年五十八岁。颜延之为抑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为始安郡守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至醉,弘欲就邀之坐,弥月不得。延之归去留钱二十余万与渊明,渊明悉送之酒家,欲酒稍就取酒。宋文帝元年。允承文台书。

中国古代绘画里,人物画是最早出现和成熟起来的一个门类。早在在汉魏两晋至南北朝,当后来越来越居于传统绘画主要位置的山水画尚未成型时,赵嘉、杨修、曹髦、曹弗兴、卫协、司马绍、顾恺之、曹仲达、陆探微、谢赫、张僧繇等一批在中国古代绘画史论上显赫重要的画家,几乎都是主要以人物故事和肖像绘画得名。而后唐代吴道子、宋代李公麟、元代赵子昂传其法脉,流衍于明,得袭正统的人物画第一高手便属“明四大家”之一的仇英。

仇英是一位绘画技巧极其精湛娴熟并全才博能的艺苑圣手。其人物、山水、花鸟俱有建树,青绿重彩、密体华章与淡彩水墨、写意疏体各臻其妙,尤以摹古功力见长。王稚登《国朝吴郡丹青志》谓之“特工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画家的这一高超造诣,在《靖节先生年谱画传白描手卷》里就得到充分体现。

此图笔墨技巧直接取法宋人李龙眠,通篇笔意蕴涵高澹、文雅雍穆,全无其早中年近似于东村、六如的方硬折芦勾线法,行云流水,圆曲内敛,意在高古游丝和铁线之间。这当是他略晚接触到大量宋元名迹而得悟,自觉屏弃时尚向古代优秀传统学习靠拢时的作品。这种风格可以在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内府藏本《松荫琴阮图》中得以印证。两图所画高士衣纹用笔排线及淡墨晕染法如出一辙。《靖卷》画迹尾端因历次揭裱重装已割裂去少半的朱文“天籁阁”藏印,嘉兴“天籁阁”,系有明一代最重要的书画收藏鉴定大家项元汴的斋号。仇氏一生的艺术历程与项家和那些古典画迹有密切的渊源。而不仅仅是晚年客居项府,为其摹古。旧存清宫的《孝经图卷》据载也是画给项元汴的,那是摹自宋人王子正,也同样水墨清华、逸宕秀雅……此画所参临的原迹李公麟旧本,或许就藏于当年的项府。仇氏览阅名贤妙墨中有所得乃从容摹写,深得真趣。所谓厚积薄发、温儒内敛者,不徒以勾勒之劲挺流丽为所取,而洋溢画面的是通篇的稳定、雍容、淡雅和灵动。

《陶靖节先生年谱画传白描手卷》选择性地描绘了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一生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故事片段,将五柳先生最为后人景仰称慕的高旷、简散、天真的性格特征予以表现。所用的白描画法,正好于其质朴、淡泊、真率的意味相吻合。其中归隐、采菊、葛巾漉酒的故事尤为大家熟知。此类先贤故实题材一直是早期人物卷轴画的重要常见形式,也可以说是文学作品插图和后来连环画的早期雏形,所以画中各段落均有辅佐文字以为绘图诠释。《靖卷》全图近三百字的题记,字字娟秀舒朗、结体谨严、功力深厚,宛若珠玑生华与高逸灵妙的画迹相得益彰,是出自于文征明第三子文台手书。文氏一家皆与仇英有着极为密切的交谊往来,仇氏传世画作里不乏佳者倩文壁征仲、文彭寿承、文嘉休承父子题咏跋记,这类作品尚有大量留存。唯文台允承鲜有作品流行,此洋洋数百文体小楷的书法和史料价值,则必为为学界、藏家所珍重。这也是该卷为历代法家宝持、惜护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另者,《靖卷》难能可贵的是它传承有序的收藏、流传脉络,由明代项氏“天籁阁”起,至晚明入藏于《庚子消夏记》的作者学者和鉴定家孙承泽,清时,又流传到收藏鉴定家唐翰题手中,图内多方藏印如“唐翰题审定记”、“翰题读过”、“质肃公孙”、“砚石山长”等皆为其手钤,足证珍爱。清末金石考古和鉴藏大家罗振玉获此后钤印并亲与书写签眉。卷首篆书“履洁怀清,识高趣佚”系出自民国书画鉴藏家高野侯(名时显)的兄长高存道(名时丰)晚岁手笔,卷尾尚有民国学者书法家陈彰录写的《五柳先生传》及考据文字,于画俱有增色。


醉翁亭 手卷 设色绢本

仇英喜欢画历史故事,特别是著名的文学作品,如画汉代的《文姬归汉图》、晋人陶渊明的“桃源”仙境图,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诗意等,都是其代表之作。《醉翁亭图卷》也是这类题材中的不可多得的珍品。是卷为设色绢本,长106.5公分,宽29.5公分。后有隆庆壬申年(公元1572年)王化写的篆书《醉翁亭记》全文和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王澍写的隶书《醉翁亭记》及道光丙午(公元1846年)李恩庆补写的楷书《醉翁亭记》全文。根据卷后李氏跋文来看,原卷应有真、草、隶、篆四体《醉翁亭记》全文,惜“装工脱落尾纸”,只好予以补写,但仍欠草书一篇。

《醉翁亭图卷》是仇英根据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的内容,精心绘制的一帧无声散文:安徽滁州地方,四面环山,林壑优美。西南面,蔚然深秀的琅琊山间,酿泉泻出,潺潺有声,其上有一以太守之名而建的“醉翁亭”翼然矗立。其实这个亭的名字的内涵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在说太守来此,乐其山水,而寓意于其中的啊!你看:一日之间云归霏开、晦明变化的朝暮景色;一年之内芳草佳木、霜起水落,寒暑交替的四时风光;一路之上,游人不绝,载歌载舞,并有劳作者匆匆往来,繁荣和谐的太平景象;一亭之中,太守以山肴野蔌、溪鱼村酒宴宾待客,推杯换盏,起坐喧哗的欢乐场面……所有的这一切,都令太守醉了!

仇英以沉稳精细的笔法,清润苍古的设色,优美典雅的园林景致和文人高士的故事情节,创造了一个平和、谐调、恬静的氛围,寄托了一种隐逸、闲适、无为的志趣。


桃源图 手卷 设色绢本 1537年作 (3450万元,2011年6月北京九歌)


桃花源图 纸本重彩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桃花源图卷》为纸本重彩, 题材取自东晋隐士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桃花源記》描绘了人們理想中的隐居勝地,成爲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題材。仇英的《桃花源图卷》完全对照《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仇英借《桃花源图》描绘了文人雅士理想中的隐居之乐,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其跃然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世外感受!。在艺术绘画角度,此画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遠,山间云蒸雾漫,遠山深处廟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術表現上,畫家勾勒精工,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的細致入微,严谨工細,通幅青绿著色,色彩艳丽雅美。充分显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绘画和山水绘画功底,将一幅无人问津的世外桃源之景,真实的展现于眼前。此图为仇英为数不多的留世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重彩山水故事绘画。

桃源图 手卷


桃花源图卷


仿李唐山水 原画为手卷之部份,现藏美国弗里尔博物馆

  图中描写近处为旅人骑驴,将过溪畔石桥,水作波纹回折,以示湍急。各树叶叶不同,或用尖叶、间以点写,且同一叶法又用不同染色以示分别。中间山泉激流处,可见一石砌堂屋,高士二人,正凭栏远观,状至悠闲。山岩后山谷开处,三折爆自山腰流下,远处甚少,至近处方汇而成瀑,急流奔腾而下,浪花四溅,四山皆响。山石分面后用大斧劈法,是李唐家数,极明暗变化之能事。浙派学南宋,都和墨皴染,石面无“钉头”,乏老硬笔意,仇实父实得李唐画石之三昧。



(未完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仇英绘画手卷(拍品集)
请将你的手机横过来看仇英的这幅作品
和桃源诗序及翻译译文
咏桃花源五十六韵
“明四家”之仇英的青绿山水
古代|文徵明《桃源问津图》考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