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十五)

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十五)



千岩竞秀图 手卷 设色绢本 1549年作


松溪高士图 镜片 设色绢本 庚戊(1550年)作

款识:寿域宏开日月迟,老人强健入期颐。含饴柱下非无自,舞彩庭前况有儿。千载祯祥终盛德,九朝仁泽际昌期。婆娑回首当年事,只有青松白石知。松庵孙君八袠小图并诗为寿。时嘉靖庚戌冬日,文徵明。 印鉴:文徵明印(白)、停云馆(白)

此图主要以高远取势,平中见奇。远景二峰夹峙,左右呼应。主峰峭壁巉岩,错综盘绕,与侧锋偃仰如揖,穆然相向;远峰隐约,窈窕深邃。崖阿之下,画一松庵,屋宇幽寂,松梧掩映,紫芝生于阶下,山鹿相顾于庭前。主人安坐于斗室之中,一童侍立,恍若太古遗民。室内设一案,色泽鲜丽,造型为典型的明代文人家具样式,上略陈图书及清供之类而已。屋侧溪桥映带,溪水自远峰下潺潺流出,于画面前景处聚为深潭,渟蓄演漾,一派天机。画幅左下有一虬髯老者拄杖携童,正翩翩来访。整幅画面用笔工致,设色沉静,层次清楚,疏密得宜,清淡简约之中透出一种静谧闲雅之气。画面山石多以方笔勾勒外形轮廓,低陷背阴处以敷染为主,而略用线皴,缀以浓墨苔点提醒,形如蚁阵。树干造型古朴,出枝错落,树身皴笔细密,质感强烈。树叶则夹叶、点叶兼施,椿叶、桐叶相映成趣,松针勾描颇为劲利整饬。水纹、服饰及建筑物,多用线条造型勾描,含蓄稳重,笔路简练。墨与色的关系处理上,则显示出一种温婉通透的感觉,不见火气,以色醒墨,以墨润色,色墨交融而统一,在画中,特别是灵芝、文案与松枝的赋色,形成巧妙的冷暖对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画幅左上有作者行草自题,诗书画印可谓相得益彰。

从整个画面的经营来看,作者显然著意将祝寿的主题和受画者的名号巧妙的关联起来,反映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灵芝、山鹿、松树这些题材在传统中均代表对长寿的祝福。崖阿的“松庵”,则是这一幅绘画立意的要点,作者在经营位置的时候将其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使得主题一目了然。作者所采取的这种方式,就是明代吴门画派中新盛行的所谓“别号图”。明代以后,文人好取别号,不但请能文者以诗文释之,而且还请能绘者以绘画图之。目前明确的以文人之别号来作为画题的情况出现在元代,如黄公望以杨维祯之别号铁崖作《铁崖图》。这一手法为明代吴门画家发扬光大,与吴门画派的兴起、发展、衰落相始终,这常常反映了身居城市的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标榜。本幅的创作也是这种时代风气的产物,是“别号图”的一个佳例。


溪山书屋 手卷 设色纸本


观泉图 立轴 庚戊(1550年)作


松林飞泉图 水墨纸本


隐居读书图 立轴


泉石高闲图 纸本墨笔 庚戊(1550年)作 沈阳博物馆藏

此图画溪岸一段,古木三章,一老者临流而坐,静闲听泉。画面用笔简略而凝练。左上侧自题“庚戊八年二四日徵明写泉石高闲时年八十又一”,下钤“徵明”、“停云”二印。右下钤“煜峰鉴赏”、“虚斋秘芨之印”、“治晋斋印”等鉴藏章。文徵明是山水画的巨匠,但他的花卉也成就不亚于山水画。其花鸟兰竹取法元人,近师沈周,风骨秀逸。


林亭烟岫 镜心 金笺纸本

此图乃文徵明晚年拟梅花道人用笔作品,吴镇的山水意境苍茫沉穆,有如黄昏时分的宁静,却无凄凉之感,矾石累叠,苔点和水草用墨浓重,形成层次分明的远近关系和节奏鲜明的墨色变化,对后世山水画影响深远。品观此画,尺幅虽小,突兀巨石突显画面中央,给人一种震撼和压迫感。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山峦扑面而致。在如此雄伟壮阔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此类构图最早为北宋范宽所常用。巨峰壁立,山头杂树茂密。作者以雄健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巨石之下,筑一茅亭,修竹枯树错落其间。画面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雄奇与简逸,是本画的构图内容。文氏此画被吴湖帆称作粗文,所谓粗文,是与细沈相对而言的。说的是一向精工的文徵明,难得用笔粗犷放拓;从来粗率写意的沈周,罕见工细、精致。


秋声图 轴 设色绢本 辛亥(1551年)作


山水卷


溪山无尽图 手卷 辛亥(1551年)作



(未完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門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賞(四)【圖】
吴门四家4——唐寅(下)
陈奕禧书法手卷欣赏《感恩诗十二首》,水墨绢本
美不胜收,明代陆治画集 (一)
陈继儒作《山川出云》手卷欣赏(水墨 绢本 25×203 厘米)
自然 清新 宁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