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品赏析】元季四大家:王 蒙作品欣赏(六)

元季四大家:王 蒙作品欣赏 (六)



夏山读书图  1364年作


石湖山庄  立轴 纸本 1362年作

   款识:至正廿二年秋八月,黄鹤山樵王蒙画于石湖山庄,为耕渔明经雅鉴。钤印:黄鹤樵者(朱文)

   题跋:王蒙石湖山庄图真迹。甲戌暮春,钱君匋八十九题。钤印:钱君匋(朱文)

   《石湖山庄图》作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造型与《青卞隐居图》略类,成功地表现了南方溪山景深林茂、滋润华秀的景色,是王蒙风格成熟时期的精心之作。该作布局繁密,近景的古松气势堂堂,一派宗主气象。近处的坡石磊落却纷而不乱,远景以虚笔拉开透视关系,山重水复,林峦苍茫,蓊郁深秀。王蒙擅长表现意境深邃得景致。《石湖山庄图》构图繁复,峰峦曲折,山势峥嵘,气势雄伟秀拔,以解索皴为主,善用渴墨苔点,各种笔法和墨法互用,却繁而不乱,密而不塞。王蒙擅长以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黄鹤山樵以用笔揿变和繁密著称,其笔墨技巧特别适合表现石湖一带的稠密景色。石湖是姑苏著名的景致之一,早在春秋吴越时期,就是贵族游猎之地,更因范蠡和西施隐居在此而得名。至正年间,王蒙多居住于余杭和湖州等地,地近石湖,便于往来,也就产生了绘画的契机与合理性。


夏山高隐图  绢本设色 1365年作  纵149厘米横6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夏山高隐。至正二十五年四月十七日,黄鹤山人王蒙为彦明征士画于吴门之寓舍。

   至正二十五年为1365年,王蒙时年57岁,正是其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他画有大量以隐居为题材的作品,此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此图为彦明征士而作。元代以“彦明”为字者甚多,经考察推测,唯至正年间为华亭县尹的张德昭有较大可能是此图的受画人。此图作于吴门之寓舍,或为二人同游苏州而有是作。

   此图以深远和高远兼用的布局手法描绘了深山。远景为一群峰涌动的险峻高山,一条细瀑从前川直挂而下,融入山下轻雾之中,并沿着画面下半部低峰深壑向近处蜿蜒流淌。山溪在碎石间跌荡,似能听到悦耳的回响。两岸山石层叠,林木葱郁,屋宇掩映。近处林荫蔽日,凉气袭人,隐士、书童、仕女、樵夫在屋中、房前、溪边、道上品茗、谈天、汲水、行走,各行其事。整个画面景物繁密,造型谨严,境界深邃而又开阔,有炎夏清凉之意。画家以其最常用的解索皴画山石,笔法沉着稳健,墨色层次丰富,设色清淡,色墨互融,为其中年力作之一。

   《夏山高隐图》代表了王蒙画风成熟时期的典型风格,既模仿五代董源、巨然的山水画风格,又自出新意。王蒙的山水画是在吸收前代画家笔法的基础上,以自然为师,融汇贯通而成。他于早年就曾对前代名家作品进行临摹,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他早年创作的一套册页,其中有董巨一派风格的作品,也有学习北宋李成、郭熙风格的作品,充分说明了王蒙的绘画风格是综合了多种艺术风格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意义的山水画新风格。


云泉煮茶图  手卷 水墨纸本


禅意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366年作

   题识:至正廿年六月十日,晨光乍放,惟寅征君拉予访云林先生之清閟阁中。值先生方盥沐振衣飘飘仙举,望望若神仙。然惟寅因嘱余为先生写照而先生自补竹石图,成为将来韵事以助谈噱。其高风卓者一段令人难写出。按先生以士诚据苏,不合,招之不至。真无忝高士之名。想见其为人,覩者千秋下真令生企慕之心耳,并识数言以垂不朽。王蒙。钤印:王蒙印

   题跋:(一)达人养浩气,刚大烈如焚。隐逸清贞品,彝伦素所闻。超然绝流俗,疑是巢由群。生平更好学,老益加辛勤。魏武歌巢竹。君亦同竹芬,幽幽抱高节。直上于青云。紫芒山人俞和步韵拜题。钤印:俞龢、一日之迹

   (二)而今不复问,世事事隐忧焚。我凛遵大道,直发古今闻。须眉一男子,似鹤出鸡群。读书诚万卷,学易更辛勤。写我一迂态,幽然欲清芬。萧踈竹树间,两袖惹烟云。云林子自识并写小景。钤印:云林子


山水  立轴 1366年作


素庵图


铜官山图


青峦隐居图  立轴 纸本

   款识:黄鹤山樵王蒙画。钤印:王蒙印(白)、叔明(朱)

   诗堂:王叔明,吴兴人。晚隐居泉唐之黄鹤山,因自号。为赵松雪外甥,得其舅之传,画灋能自出新意,以右丞为师,虽用披麻皴,实兼泼墨法,北苑之嫡嗣也。此帧沉古深郁,石如乱发,松如凤尾,充塞满纸,细玩之,一片空灵,无滞笔,与《青弁隐居图》异曲同工,殊可宝也。梅村先生出以见示,江楼坐雨,煮荈细读,为书数语以志眼福。癸亥三月,褚德彝。

   元中后期的社会矛盾更多地集中在阶级矛盾上,一度过着隐居生活的王蒙,作了相当数量的隐居题材的画作,褚德彝所题跋的这件画作亦是。远处山峦起伏,由淡淡的花青色染成,中景的青山之间露出一挂瀑布,近处则松木繁茂,五棵苍松分为左右两组,姿态顾盼有致,松针细密如凤尾。松下有草堂一间,两人相向而坐,书桌上书(帖)一本,穿绿衣者似乎在作揖,向隐者高士请教。草堂之下便是泛着涟漪的湖水,渐行渐远。整幅画面呈“C”形布局,山头以焦墨点苔提醒,辅以淡墨或墨青,更显得郁郁葱葱,夹叶树略施朱磦,间夹数干枯枝,于是乎一幅美丽的《秋山问道图》便跃然纸上。

   诗堂由清末收藏家褚德彝所写,细读得知,当年朱梅邨先生收藏此画,在 1923年3月某日(癸亥三月)与德彝先生两人煮茶细读于红楼,遂请德彝记下此事。至于披麻皴法,王蒙善用诸家皴法,能将董源、巨然、范宽等技法融会贯通。此轴用的是解索皴(牛毛皴),这种皴法,用笔细如牛毛,在行笔过程中有如波浪起伏,故而所作山石犹如乱发,可贵的是行笔流畅,没有滞笔。无怪乎褚德彝将此轴与王蒙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相媲美。卞山位于吴兴西北,那里有王蒙外祖父著名的“水晶宫”,他用画笔表现出隐居的场景,自山麓而至山顶,中间有不可衔接的一个跳跃,表明这是一种非现实的画面。恰恰是这种“非现实”,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写心中之山水,直取可居、可游的审美境界。


层峰叠涧  手卷 设色绢本 1366年作



(未完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大千山水画赏析之二
清初六大家5——吴历
书画名家:王蒙
他们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06
元朝末年著名画家王蒙山水画作品欣赏
元 王蒙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