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负盛名的圣母像


众所周知,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一画是世界绘画中的一朵奇葩,历来为人们所欣赏。关于此画作的创作目的、画面人物的具体身份、画作的转移过程和二战遭遇等问题,文献上虽亦间有介绍,但或语焉不详,或报道有误,引起一些混乱,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些补正,供网友参考。



为什么称为《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所作的圣母肖像画有多幅,各有其特名,这幅名为《西斯廷圣母》的画作也是有其特定的意义。1512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为了缅怀其叔教皇西斯廷四世,特约请拉斐尔在皮亚琴察的一座西斯廷教堂里作一幅祭坛画,拉斐尔接受任务后,很快就顺利地完成这幅画。由于此画的主题人物是“圣母”,因此,这幅画就被后人命名为《西斯廷圣母》,下图是意大利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的外观。


西克斯图斯和西斯廷
在意大利人物、建筑或绘画中常常见到“西克斯图斯”和“西斯廷”两词,如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教堂西斯廷礼拜堂、《西斯廷圣母》等,笔者认为两词之间定有一定联系,在意大利文中“Sistine”可能是“Sixtus”的形容词。

西斯廷教堂和西斯廷礼拜堂
前面提到的皮亚琴察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城市,城市内的西斯廷教堂是一座纪念早期罗马主教圣西克斯图斯二世或被称为圣西克图的教堂。除了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外,在梵蒂冈教皇城中,还有一座人们熟知的由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建造的小教堂,后人为纪念他,将之命名为西斯廷礼拜堂。在这座西斯廷礼拜堂里有知名的米开朗琪罗的天顶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下图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鸟瞰图。


由于《西斯廷圣母》绘于皮亚琴察的西斯廷教堂,又是为纪念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而作,有时被误认为这幅画是绘于梵蒂冈的西斯廷礼拜堂之内。如《集邮》2012年7期《邮票图说拉斐尔的绘画艺术》一文的70页上,就曾这样介绍:这幅画是“1512-1513年,拉斐尔为梵蒂冈著名的西斯廷大教堂所绘制的《西斯廷圣母》,被公认为是圣母画中的极品。”

《西斯廷圣母》上的两位人物
《西斯廷圣母》画面上,在圣母两侧下方有男女圣人各一,他们分别是西克斯图斯二世和圣女圣巴巴拉,两位均是罗马时代因为基督教献身而被后世尊为基督教“圣者”。

关于西克斯图斯二世
西克斯图斯二世,罗马主教,天主教第23任教宗(257-258年)。西克斯图斯具有希腊人的血统,传说是一位精通哲学者;于公元257年8月30日成为罗马主教;他继承了前任教宗司提反一世的观点,反对“重新洗礼”的做法;但又有限度的允许东方教会酌情为无效的洗礼而重新施洗;在亚历山大里亚城主教狄尼修的调解下,与迦太基主教西彼连为首的非洲主教恢复了关系,为此。圣西彼连称赞他为“善良而和蔼的神职以及幸福的殉道者”。



公元257年,瓦勒良皇帝颁布敕令,要求全体国民必须强制性向罗马诸神祭献,特别指出禁止基督徒进行集会,同时宣布没收教堂、墓地等教会财产,逮捕并放逐神职。公元258年,再次颁布敕令,规定各种处罚细则,要求将拒绝献祭的神职以及担任政府公职的基督徒一律斩首。包括罗马主教、教士和执事在内的多位基督教人士被害,当年8月6日,西克斯图斯二世和6位基督教执事一起被斩首,是被迫害中的第一批基督教徒。在艺术作品中有一些关于西克斯图斯二世的作品,上图是波提切利的画作《西克斯图斯二世像》。

关于圣巴巴拉

圣巴巴拉是3世纪时罗马帝国时期的青年女基督教徒和殉道者,可能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尼科米迪亚或埃及的赫利奥波里斯。对她的崇拜可以追溯到9世纪,在东正教徒中十分普遍。根据圣徒传的描述和一些传说,巴尔巴拉是一位富有的异教徒狄奥斯科鲁斯之女,曾被父关入一座塔内,与世隔绝。在孤独自处的情况下,她坚持学习、不断祈祷,据说曾收到神的训示,后秘密接受一位基督教修士的洗礼。成为基督徒后,她继续与父抗争,拒绝他提出要她结婚以及其他要求,其父恼怒,将其送交地方官监禁、处斩,并亲自执刑,其父回家后即被雷击而死,化为灰烬。因对此传说存有疑异,1969年在修订天主教圣人历时,教皇保罗六世将其从中移除。但在东正教徒中仍然受到欢迎,从未停止过敬奉圣巴巴拉,其宗教庆日是12月4日。


在12世纪,圣巴巴拉的圣骸被从君士坦丁堡带到基辅圣米迦勒金顶修道院,20世纪30年代该修道院被拆除,圣骸被转移到基辅的圣弗拉基米尔大教堂。在基督教中,圣巴巴拉被列为十四救难圣人之一。在宗教艺术作品中,圣巴巴拉经常被刻画为带着她的标志“塔”,以示她被父亲关在塔中。上图是意大利画家吉兰达约所作的《圣巴巴拉让雷神击死其不信基督教的父亲》,画面上,圣巴巴拉抱“塔”站立在中央,跪在其前的是雷神,她的脚旁是被雷神击死的她的父亲遗体。

《西斯廷圣母》怎么会到德国?
1754年,一位国王不惜花重金从皮亚琴察的西斯廷教堂购得这幅《西斯廷圣母》,将之运到现德国境内的德累斯顿,他就是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为什么波兰国王不把此画运到克拉科夫或华沙而运到德累斯顿呢?原来这位国王有两种身份,一是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二是萨克森公国的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二世。前者被当时的欧洲列强所操纵,后者是他的世袭领地,这里才是他自己的老家,公国的首都是德累斯顿(当时的萨克森公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员,其王公被称为萨克森选帝侯,有资格参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选举,也有资格参加波兰王位的推选)。下图为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外景。



奥古斯特三世,亦称萨克森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1733年,其父波兰国王兼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去世,他先是继位为萨克森选帝侯(1733-1763年在位),同年10月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和俄国女沙皇安娜的支持下,将法国支持的已被选为波兰国王的莱什琴斯基排挤出去成为波兰国王(1733-1763年在位)。

奥古斯特三世爱好收藏,因此能花110,000–120,000法郎的重金(这是多年间的最高购画价)从皮亚琴察的西斯廷教堂购来这幅《西斯廷圣母》。购得此画后,他将此画放置在德累斯顿的他的王宫内,将之视为至宝,甚至不惜移动自己在王宫内的王座位置来摆放画作,以求能更好地观赏此画。以后,随着19世纪初的神圣罗马帝国解体,19世纪末的普鲁士统一德国,德累斯顿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个城市,《西斯廷圣母》就成为德国的宝贵财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大战期间及其后的遭遇

百度百科上介绍说“这幅名画曾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乱惨遭破坏,丢失多年,1954年才偶然被人在一建筑物的地下室中发现。”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二战期间,为了防止此画在轰炸中受到损坏,纳粹德国将其和其他一些艺术珍品储藏在一个隧道里。战争末期,苏联红军发现了这些珍品,先是将其暂时转移到皮尔尼茨,后装箱运到莫斯科。

1946年此画与其他被挽救出的作品一起在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作暂时有限制地展览。斯大林逝世后,1955年,苏联为了“加强和进一步增进苏德人民之间的友谊”,决定将包括《西斯廷圣母》在内的一批从纳粹德国手中取得的画作交还给民主德国。民主德国将之保存在德累斯顿的古典大师博物馆内(设在原萨克森公国王宫内),并为此在1955-1959年期间陆续发行了包括《西斯廷圣母》在内的三批17枚邮票,图8为其中的《西斯廷圣母》,这应该是这幅画的第一枚邮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背后的故事
《西斯廷圣母》艺术见解
意大利文艺复兴——西斯廷教堂
命运多舛的《西斯廷圣母》
为什么很多欧洲人都向往搬到这座城市?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