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八”妇女书法专题】(二)

蕙心纨质美韶许

——高校女书法研究生风采


  三月,虽是乍暖还寒时节,却难掩早春的热忱,已是春意萌动,不可阻挡地绽放出猴年的第一抹亮丽。我国几十所招收书法硕、博士的高校中,才女们如花、如诗、如画,在创作上英姿飒爽,学术上不让须眉。值“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本报特辟专版,介绍六所著名高校书法专业的女研究生们的靓丽风采。

——编者


中国美术学院 书法系
导师:白砥(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左至右:林兆沁、黄佳雯、罗俊、吴旻婧

吴旻婧(2013届毕业生,创立水漾书法工作室)习艺感悟:

  硕士毕业已经两年,现阶段基本延续硕士时期的课题,深入研习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美院的本科教育注重于书法相关广度的拓展,研究生阶段则更注重对单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三年时间,我着重于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实践,其一生多变的线条风格与形式语言造就了其作品的不同面目。

  书法理论方面,我曾关注过吴大澂和游寿:前者的研究是我的硕士论文;后者是我在毕业后需要留心的。以上两个课题的研究使我最大的受益并非实践上的突飞猛进,而是通过二人的生活经历、学习交往等,更明确了眼界、学识、修养对于书法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今后将着重用功的方向。

  导师寄语:生活学习在人间天堂,对美的感受与领悟或许与生俱来。其学习阶段对颜书尤钟情,我一直认为她写《争座位帖》柔中带刚,气势如虹,笔力绝不在男生之下。

罗俊(2015届毕业生,现供职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习艺感悟

  黄道周其字劲健之中见遒媚,符我品性,因此读研期间于黄用功最多,后沿其一脉直下,追摹沈曾植。我善写大字、小楷,且认为这两种字最能体现人的性情,大字洒脱,显血脉情怀;小字怡情,显温婉细腻。一张一弛,甚有风味。

  我是宁波人,读研期间常想,我今后的学术研究领域何不扎根家乡?故而有了硕士毕业论文《南宋四明地区士流书风的家族性——以张孝祥、张即之为例》。论文的选题、立意、成文都离不开导师白砥先生悉心、严谨的指导!现今,我刚毕业回家乡工作,关注起被沙老高度评价却鲜有人知的一位大家赧翁梅调鼎。

  书学之路漫漫,但求厚积薄发!

  导师寄语:罗俊古文基础较好,传统见识宽博。书风追寻黄道周、沈曾植等,力求碑帖兼融。江南女子虽多温雅,但也有不让须眉者。这一点,罗俊与其启蒙老师胡朝霞有几分神似。

黄佳雯(硕士三年级)习艺感悟:

  近来我忙于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毕业创作的构思。2014年我赴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习一学期,观摩了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万里江山频入梦——两岸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纪念展”,被张大千先生的绘画艺术深深吸引。返校后经白砥先生悉心指导,便确定论文方向,并着手搜集整理独具特色的“大千体”及其书法艺术的相关资料。

  我的毕业作品打算创作小楷和行草,小楷主要取法于钟繇,行草则受益于二王和王铎。在临摹王铎的作品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禀性与理解不自觉地弱化其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中错落变幻跌宕的特点。这到底是我的优点、缺点,还是特点?我一直不能确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毕业创作中有进一步的理解和突破。

  导师寄语:黄佳雯性格守静、内敛,喜欢把一些奇崛跌宕的字势写得温和平实,这在她写王铎和八大风格的作品中可以看岀,这从某种角度讲或许更符合女性的感觉,若能走向成熟,也不失为一条路径。

林兆沁(硕士二年级)习艺感悟

  “形神兼备”是中国绘画很早就提出的观点,我认为其对于书法同样适用。在中国美院学习的六年中,我对诸位导师所强调的这一“入古”之法颇有同感,不断广学各家碑帖,以求理解其中的一笔一画所饱含的字形与创作情感。于我而言,对各种碑帖的考察,或参观展览等都是自身的积累,努力做到不囿于古、与时俱进。此外,我还希望能在原有基础上有突破,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

  我不久将前往日本,研究其中小学生所接受的书法教育,与我国书法基础教育进行对比,达到“古今通、中外通”,以助于自身更透彻地理解传统书法,并在各位导师的带领下将书法传承发扬下去。

  导师寄语:林兆沁同学性格活泼开朗,心直口快,但字写得平静安稳,有较好的唐楷基础。读研后我要求她把四平八稳的感觉作些突破,当然有些舍不得,但必须进入险境才能得到形式体验。

黄佳雯作品



吴旻婧作品


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

导师:张金梁(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书协副主席,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左至右:于博、夏瑜、江雪

于博(2010级博士)习艺感悟

  我在本科与硕士研究生阶段攻习中国水墨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很快发现我的创作遇到了瓶颈,书法技巧的欠缺与文化底蕴浅薄成为我知识结构中的短板,所以我选择了考取吉林大学古籍所书法文献学专业继续深造。

  在张金梁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需要纯熟的笔墨技巧,更需要有书法史、书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我在坚持书法创作的同时,长时间浸淫于古代书法文献中,沉静寂寞,却乐此不疲。我选择了明代帖学作为研究方向,广泛搜集资料,深度挖掘。构筑明代帖学原生态,发掘明代帖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找出其产生、兴盛的根本原因,总结出明代帖学的特点、规律,并对典型刻帖进行重点考辨。我会按照老师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行,虽然过程充满艰辛,但这也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次蜕变之旅。

  导师寄语:于博书画兼擅,在读博的同时,获得国家级书法科研项目,是一个全面发展者,希望能走出一条新的书画结合之路。

江雪(2013级博士)习艺感悟:

  在吉林大学,古籍所与考古系相关课程交叉学习,授业恩师们要求我们学习史学、校勘、古文字、考古等基础知识。读研时便开始收集一些古器物,早期以商周时期的金石拓片为主。硕士毕业后,开始收藏原件,将自己的方向确定为商周秦汉时期高古陶器、砖瓦原件,其中对“鼎”“罍”等级别较高的器物类型有专门的研究和收藏,至今已收集几百件精品。多次受邀参加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举办的全国古陶器学术研讨会。近年,在书法研究与高古陶器、金石拓片收藏中熏渍陶染,受益良多。

  宋人欧阳修说过“学书为乐”,我希望自己以一种散淡悠游的心态面对书法,多些书卷气。书法上偏爱篆隶及小楷,在导师的引导下,临习钟繇及黄道周,爱其古雅。平时写字不多,但有一妙招,因与古物打交道,秦汉之器,高古拙朴,日积月累,对写字颇有助益。

  导师寄语:江雪能将书法与考古结合起来研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若持之以恒执著追求,定会硕果累累。

夏瑜(硕士三年级)习艺感悟

  我热爱高度,如同我热爱的一个专业词——考释,曾在《答〈张迁碑〉若干志疑》一文中从前人肩膀上继续攀爬的高度看到更前面不曾有的故事;我喜欢高度,随它而来的喜爱还有巨人的肩膀。

  我们常常受困于高度,受困于年代久远文献缺乏,对一块碑文或者一个黑字的一撇进行臆想,并深陷其中引来更多的困陷。巨人对我来说有着与生俱来的高度,我欲钻研的明清书法年代并不久远,可以翻阅文献,可以听到异声。利用一切可以考究的文献和不同的思维,提出书法史中不曾提出的观点和需解决的问题,和同样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目击者一样,用专业和修养获得更多的批判词。

  导师寄语:夏瑜书画之外颇通韵律,古琴水平非同一般,若能于翰墨之中注入音乐之美,则书法会再上层楼矣。


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书法系

导师:王继安(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左至右,后排站立者:陆鸿飞、江娟娟、张迪、程妍、崔艺凡;前排坐者:芮馨、钱堃、王潇潇

张迪(博士一年级)习艺感悟

  重回校园,感慨无限,回首这几年的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艰辛的付出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作品在各种展览中屡屡入选获奖,这个过程,苦乐相随,乐是创作出了好作品,苦是艰辛追求的过程。

  初学书,我选择以晋唐筑基、汲取碑意、秀中藏拙风格的小楷作为主攻方向,一晃十几年过去,小楷风格已日渐熟练。现在每每提笔,总感觉有一种隐隐的气息涌动,放松手腕,任笔迹自由流淌,猛然发现我心中一直有东坡诗词大气豪放的基因。“大江东去”的磅礴更能抒发我的思绪,于是近年来开始重点临摹苏东坡、陆游的行草字帖,苦心钻研,不懈追求,终有所悟,隐约能看到自己未来苍劲豪放的书风。

  导师寄语:书法之道在于心手双悟,道艺并进。即所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故尔应在此处妙境上下足功夫。希望张迪能够不断戚悟,刻苦实践,日久渐积,在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的道路上得心应手,游刃自若。

王潇潇(硕士三年级)习艺感悟:

  本科期间,我曾先后发表过论文《从晚唐草书僧看其艺术的超越性和功利性的契合》《“尚意”书风引领下的宋代楷书式微》等,也积极参加各种展览。读研期间,《刍议米芾书风特点》《林散之书法中的墨色美》等刊发于《艺术教育》《美与时代》等。

  在我的书法学习生涯中,我一直坚守的便是推陈出新,对于古帖的继承,对于现代书法现状的思考。作为90后,我并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更喜欢“不走寻常路”。在以后的书法道路上,我将继续坚持以劲健洒脱的草书为主,致力于对王铎、徐渭等书风的研究。以情入书,书写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导师寄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书法无捷径可取,读书和临帖是必经之路。希望王潇潇咬定古帖不放松,并多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书法作品才能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

崔艺凡(硕士三年级)习艺感悟

  以“和谐”为最高标准的传统书法在当今社会受到了挑战,很多作品形式颇具现代感。这不禁使我思考:自己的学书之路在当代书法创作过程中,该如何做到自由与法度的平衡。我想我应该从自己较擅长的小楷入手,将小楷形式与书写内容能够完美融合,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使自己的作品具有辨识度和感染力。另外,书法创作水平的高下,不仅取决于字内功夫,还决定于字外功夫。

  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我要规划自己的读书之路,书要读得精,读得透。我会始终遵循以“通古”为起点,同时汲取当代新颖的书法形式,最后则“自成家”的学书理念。

  导师寄语:书法在意境的表达上需考虑抒发情感,追求“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境界。希望崔艺凡以后在书写过程中,把扎实的笔墨功夫和艺术的情感注入笔端,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程妍(硕士二年级)习艺感悟

  刚开始学习书法时,我很在乎笔法、结体、章法,觉得书法是线条运动的精湛艺术,而现在更喜欢搜集有关碑帖和书者的资料,了解书者的创作背景,与古人对话。读帖时,眼前仿佛浮现书者挥毫的情景,或欢愉或感伤、或激动或平和,无不包含着他们的情感律动。所以懂得了书法线条,最终是人心灵的流程。

  书法实际就是写修养、写文学、写内涵、写境界。我的理想境界就是欣赏者能够透过我的书法文字表象,来领悟那种令人品之不尽的韵外之致和弦外之音的文化内涵。世间之事纷杂多端,但是一旦提笔就能使我心境平和,内心浮躁的俗尘了无踪迹。淡墨清砚,个中趣味也许只有痴迷书法的人才能体会!

  导师寄语:书法艺术的道路是一位书者内外兼修的历程,在日积月累的研习、阅读、创临中不断提升自己。希望程妍以行草书为主攻方向,博采众长,追寻古意,探求真我,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书法作品。

江娟娟(硕士二年级)习艺感悟

  在校读研期间,专注于书法艺术的临摹与创作,得到王继安教授的指导,深受启发,现正在研究杨沂孙的书风对我篆书创作的影响。杨沂孙工篆书,融会大、小篆,篆法精纯,学力深厚。我于幼时第一次接触篆书就是杨沂孙的字帖,至今他的书风对我的篆书创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在书法创作方面,我认为还是要在多临古人字帖的基础上才可能写出一幅好作品。我每次读帖、临帖时都感觉是在与古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不同的时间段临写同一本字帖的感觉都不一样,这就是古人流传下来的精华。

  导师寄语:临帖是在与古人交流,创作是在与自己交流,无论是临帖还是创作,都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书法交流。希望江娟娟能够持之以恒,多读书,多临帖,在书法艺术发展的道路上有更大的进步!

陆鸿飞(硕士一年级)习艺感悟

  书法带给我许多美的享受:线条之动荡,墨色之多变,字形之妍美,书风之雄浑,让我一次次沉浸其中。在书法五体中,我最喜楷书,而在楷书书体中,我独爱魏碑。魏碑气势磅礴、姿态奇绝,不知不觉就被它吸引。在大学期间,我曾以魏碑为体创作过几幅楷书作品参加比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常想,如何能在继承古人的笔法中创新,加入自己的特色,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书风。在闲暇之余,更静心读书深思。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此方是书法学习之佳境也。愿在多年以后,在书法之路上我能不忘初心,越走越远。

  导师寄语:书法艺术的创新,不是一味追求用笔离奇古怪、形式花哨多变,而是要扎根传统,深入法帖,将法度与情感相结合,在不变中求变。希望陆鸿飞能扎实基础,多读书思考,往真正书法创新的方向努力。

芮馨(硕士一年级)习艺感悟

  学习书法至今已有十年,我对于书法的理解只有两个字:“情”与“法”。这种感受在写草书时最深刻。

  墓志一直以来是我创作的一个方向,而最近迷上了《书谱》。临习时,我会将《书谱》立在桌子上先好好地品味,然后再去下笔。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喜欢把新书体当作新朋友。去年第一次用《书谱》味道创作的作品入展了,这比以往任何一次入展都令我高兴。这种感觉就如同和新认识的朋友一下子成为了闺蜜。

  我还要继续努力,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多思考,多向老师请教,不断提高书艺水平!

  导师寄语:书法艺术是一种把造化和心灵相结合的艺术。学好书法不仅仅需要熟练的技法,也同样需要一种书写的情怀。希望芮馨能够在熟练掌握技法以外,也能够将自己的书写性情融入笔下。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突破!

钱堃(硕士一年级)习艺感悟

  进入南师大后,我才真正意义上系统、深入地走进书法艺术,广读、精临,不断找寻适合自己的方向,屡有斩获。目前篆书远取《峄山碑》《泰山刻石》,近法邓石如、赵之谦;隶书用心揣摩《西狭颂》《曹全碑》等汉碑。行书宗法《圣教序》《兰亭序》诸帖,草书从孙过庭《书谱》入手;楷书以颜体为起点,不求盛大而追韵致,尤喜妍美、洁净的书风。

  书法艺术,前路漫长,扎实的临摹根基固然重要,但又不能仅仅满足于机械模仿,而是要带着思考去读书、写字,从时代背景和个人风貌的情境入手去理解古帖、汲取营养,再结合个人体验,尝试“我手书我心”,用早已融入生活的书法,去书写自己的人生。能常与书事为伴,哪怕前路漫长,进一寸也有一寸的欢喜。

  导师寄语:纯粹的艺术,无需玩弄技巧,无需花哨求新,需要的是立足传统、扎实的临帖基础,是以笔写情、深厚的人文内涵。希望钱堃能够扎实练功、认真读书,体会中国文脉,往纯粹艺术的方向发展。

程妍作品

钱堃作品

芮馨作品


暨南大学 艺术学院中国书画鉴赏专业

导师:陈志平(广东省书协主席团成员,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左至右:梁念慈、田珊、吴嘉茵、刘彦卓、毛婷、王碧凤、石燕婷、刘亦凡

王碧凤(博士三年级)习艺感悟

  时光任飞逝,仿似不记年。2006年,我迢递千里,负笈岭南。岭南十载,先后瓣香于蒋述卓、曹宝麟、陈志平、方楚乔、蔡显良、谢光辉、朱圭铭诸师,桃李之教,一生宝藏。岁月居诸,间有创获。所作频展橱窗,复为他山收藏。

  作为在“学院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我的学书之路,楷书以隋僧智永入手,力求得其沉着收束;行书以东坡为宗,心摹手追东坡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一气呵成的气势。自古书画同源,临书之余兼习绘画,仰慕宋元名家之法,喜笔简而气壮、景少而意长宋画小景。

  纵观历朝历代大家,“技”都在“文”的基础上,故对于今后的学习之路,还需博览群书,精研书理,以文化书,道技两进,实现书画创作与学术研究并举。辗转流年,往景如梦。前路漫漫,上下求索。

  导师寄语:古人云“先文而后墨”,其要在以“心”为主,“文”不能化“书”也,宜以“心”化之。天地万物,往古来今,皆为“心”之资粮,何独“文”乎?故曰:少即是多,快即是慢,简而能壮,技即是道也。

田珊(硕士三年级)习艺感悟

  我从2009年到暨南大学至今已七年,即将毕业。回顾求学的这些年,做过策展,参加影展,到各领域探索,回头突然发现我和《洛神赋》有着不解之缘。大二参与了创新大赛项目《动画再现〈洛神赋〉》,后虽五体皆习,可对小楷算得上情有独钟。大四时偶然发现赵孟頫多版本《洛神赋》,遂成就了毕业论文《赵孟頫多次书写〈洛神赋〉原因窥探》。现硕士阶段又继续研究《洛神赋十三行》,通过对众版本的分析,探究后世奉其为经典的原因,以及从文本、艺术角度,这一经典在后世的传播与影响,学书者众多,学而后变,不同人在这件作品中分别汲取了哪些精华。从自身实践偏好小楷,到毕业论文的选题,不论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一直能在小楷这方静谧之土一步步成长。 

  导师寄语:学宜求实,然亦须务虚。实中有虚,方为真“实”。如洛神之“凌波微步”,虽渺不可追,然与文、书已合为一体矣。故曰“不务正业”,未可全非。

吴嘉茵(硕士三年级)习艺感悟

  身处岭南,我对离自己最近的岭南书史产生了兴趣。前期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岭南书论乃至家乡潮汕的书法史,这期间写了几篇以岭南书风和潮汕书家为主题的论文。中期渡海去台,主要研修陶玉璞老师开设的六朝书法与书论专题,后期的毕业论文也主要以南朝书论为主,具体而言,论文研究要点为在新的视域下研究南梁《书品》理论。书法创作方面,我受导师谢光辉教授的影响主攻篆书和行书。在读书临帖习画的过程中,会心处,如与古人对眸,余愿得古人一瓢,借艺修心,将研究生阶段所做的研究精深化,将书法美学的精神渗透到日常,让书法回归生活,让生活回归美。

  导师寄语:渡海乃人生大事也。飞渡沧海,意起凌云,故能洗荡尘心。然“飞渡”所得仅走马观花之益耳,不若跬步所及。“以敬谨之心为文治艺”,虽为陈言,不啻金丹!

毛婷(硕士三年级)习艺感悟

  我最近在写《钟繇传统在宋代的影响与流变》一文,研究钟繇的出发点简单而明确,其与王羲之同为书坛万古长青的至尊,可目前对二者研究的关注度却差之千里,我想抓住钟繇这个研究相对薄弱的领域不断挖掘,增加自己研究领域的创新性与价值度。于是开始了与古籍为伴的生活,看书与游走于各大图书馆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当我将零星散乱的资料串联成逻辑清晰的章节时,是舒心的欢乐,是继续前行的坚定。

  研究与创作不可分割地诠释着书法,在对钟繇更加深入的研究中,我不断汲取着他书法及理论中的养分,浇灌于自己的创作中,也使我对书法创作与审美有了新的理解,我的发展方向也因此更加明朗。

  导师寄语:从山东到广州,本科硕士连续七年,与岭南缘深矣。多能晓事,轻重得宜,这虽然说的是为人,然同于作书、问学也。寂寞之道,人间正道也,世间清福寓焉,君得之矣!

石燕婷(硕士二年级)习艺感悟

  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张充和书艺研究的论文,张充和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造诣,本课题的重点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笔者所能搜集到的张充和作品逐一进行分类考释,不仅归纳其各个时期的书法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作品的内蕴和相关文字资料,探析张充和对书法艺术的整体价值观等,以期尽可能还原出被称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的张充和原貌。

  魏晋之风,是我一生的向往,希望通过研习魏晋时期的书法,领悟其中的奥妙,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活出颖悟、旷达和真率。正如闲暇时在案几上所写的一对自撰联:或古或今梦里,春深春浅花间。这,才是我所理解的“游于艺”。

  导师寄语:充和老已作古矣,后继之才女,其在兹乎?“冷淡知己,微茫此生”,世间真味,不离此八字。燕婷其勉旃!

梁念慈(硕士一年级)习艺感悟

  幼好书画,本科至暨大得诸名师指导,精研五体,耽于丹青,进而随师研究于书画艺设之类。

  书画于我来说同每天要进食般不可或缺。书画是中国传统的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同时,书画也是可以向世界推广的最有趣的东方文化,看似简单几笔,其中的每个细节却发人深思。

  我甚爱行草,我认为书画的放纵不羁和潇洒痛快才能将人的内心表达得淋漓尽致。学习到深层阶段,不再停留在简单地临摹和复制,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新意,在经典的基础之上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愈学愈深,愈深愈学,诚感学海无涯,亦觉乐在学中!

  导师寄语:小姑娘能写大字,湖南妹子的“辣”名不虚传。宜深耕道田,以学养才。

蒋兆香(硕士一年级)习艺感悟

  不薄今人更爱古人。利用现代丰富的资源,在古今书法图卷中自如穿越,与古人对话。不断地重塑自己,提升自己。尽可能多看展览,接触真迹,体味古人对字的处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是书本学不来的。看真迹与看图片,有天壤之别,多看实物,要经常看真东西、好东西,这与艺术思维、心理状态,都有紧密的关系。有时候古人那种奇趣、独特的空间感,抒情、夸张、写意,充满了人性和惊喜。革命尚未成功,吾亦仍需努力!

  导师寄语:广美与暨大,为同城异校,然风会不同。兆香由彼入此,转益多师,择善而从,诚为善学。当继续勇猛精进,法古出新,由约返博!

刘亦凡(硕士一年级)习艺感悟

  我本美术学专业出身,曾几何时,喜欢上了书法。茶余饭后,临帖读书,掭墨操管,成为理想中的生活。我乐不思蜀地沉浸于书法中,或平淡、或兴奋、或迷茫,虽起步晚,但从未想过放弃。相反,每每更加执著和笃定。近半年学习篆隶临摹与创作,一次又一次欣喜地感受着书法的魅力,小女天资愚钝,在翰墨中稚拙前行。书海无涯,用信念和恒心作舟,所思所感,流露于书,畅叙幽怀。染翰之暇,近来又爬格子,敲键盘,将自己学习书法的点滴体会撰成短文,初探新媒体与书法之间的火花。渴望通过自己对书法的满腔热爱与不懈努力,在浩瀚无垠的书海里寻得一丝真我。

  导师寄语:学美术出身,转投书法,又对新媒体颇感兴趣,游走于各界边缘,当能触类旁通,渐入佳境。

刘彦卓(大学四年级,已保研)习艺感悟

  万卷书摊开,于密密麻麻的乌丝栏,功名尘土文字之间逐句审问,逐字推敲,读书真如攻城略地。私以为,古代文学的研究在于静,静则生慧。《倪瓒小楷书法研究》持续着在写,从资料的收集到整理,已花了一些时间,但并不觉得累心,我很喜欢做这类人物有关的研究。若还有精力,倒是很乐意提笔练字,习字有时更让人着迷。咦,这一横是怎么来的?这一捺如何出锋?这个字的造型真是妙极了!我常常沉醉其间,就像猜题游戏一样,若是猜对了,真要拍着掌开心得跳起来!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导师寄语:读书会心最难。选择“对”的书读更难,因为可遇而不可求也。读“对”的书,又能会心,世间至乐,不过如此也!“他们教我最多的,是无论境遇如何,不失风骨”,此语最可玩味。



王碧凤作品


四川大学 书法研究所

导师:吕金光(中国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左至右:林敏华、于洁、张凯维、黄琴、张秋霞、樊琪、苏叶

张秋霞(2012届毕业生,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辅导员)习艺感悟

  我喜欢大气磅礴的晚明行草书风,也爱古拙浑厚的篆隶。我也经常会思考怎样将国画元素融入到我的书法创作中。我从一无所知到学写论文再到发表论文于《书法赏评》《中国书法》等专业期刊和参加学术研讨会,我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小小的成就。

  侯开嘉先生对我研究生生涯的评价是从“野丫头”变成了“淑女”,或许在吕金光老师的心中我更像写大行草的“女汉子”。走上书法这条路,是我人生最正确的选择。我爱书法,就像川妹子爱辣,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导师寄语:本科国画出身,入书直取王铎大草,可谓女中豪杰。堪为川大书法一姐,当实至名归矣!

于洁(博士三年级)习艺感悟

  我从研究生开始就在天府之国度过了这几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很幸运地在川大读了研究生之后又顺利地读了博士,成功晋级为别人眼中的“第三类人”。

  我书法创作偏爱黄庭坚的草书,许是川大兼容并包的治学理念,三位老师并没有因是女生的原因就掐掉我习草书的喜好,甚至于鼓励让我学魏晋行草来辅助大行草的用笔。

  在学术上,我从初出茅庐的查资料、选论点、点句读到后来在老师悉心教导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书法史体系认识,从而在这体系之上不断寻觅自己的切入点,在查资料的过程中论点或被不断佐证或被推翻而从另一个观点进行尝试,就是在这种不断打磨中,才有了硕士论文的完成及博士论文的不断完善,这些磨练使得我书法史论的基础打得牢固,期冀我能在学术上做到坚持不懈,一直走下去。

  导师寄语:齐鲁侠女,巴蜀墨客。时而小桥流水,亦能大江东去。耍得一手“山谷体”,笔底摇曳皆生花。

樊琪(博士二年级)习艺感悟

  闯入书法艺术的殿堂,对我来说是一个偶然。喜欢文学的我在大学就读的是中文专业,与书法专业出身的同学相比,我的书法创作显得有些不足,常常惶恐。幸而遇到了两位好导师,侯开嘉、吕金光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创作和学术研究一起抓。他们从最简单基本的书法基础着手指导我,并且肯定我的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

  经过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我的书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作品入选了多次展览;更大的收获是我学会了如何做学术研究,并且开始享受写作的过程,目前为止发表了十多篇书法文章,为了能进一步地深入学习,我选择了继续读博士,跟从胡抗美先生学习。胡老师在书法本体、技法创作上的研究,又把我带入到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和空间。而今我开始博士论文的选题和写作了,我想我会越来越潜心于书法文化的研究,当然,我也不能忘了我已然由门外汉转身为专业书法人士,那么更要致力于练得一手好字。

  导师寄语:早年以中文起家,后投身艺术。学术一流,酒量了得。盖酒香、文气氤氲于五脏六腑,堪为女中真汉子。

黄琴(硕士三年级)习艺感悟

  就创作方面而言,我以本科对章草的研究作为基础渐渐过渡到行草书的创作,后来发现行草书的创作尤重线条的质感,所以现又折回来重拾篆隶。在理论研究上,我主要把精力放在书法史论的研究上,至今写有几篇小文章,发表了《宋代文人独特审美观照下的狂草境遇》《“印宗秦汉”到“书法秦汉”——从〈印人传〉看周亮工“碑行体”书风渊源》《碑学运动的先锋周亮工》,有了这些积累,现在主要专注于毕业论文的撰写。

  回眸这短暂的三年,感慨良多。还未开学,吕老师就不时来信敦促我到画室学习,生活上也常常给予关心,进校后更是耳提面命;侯老师是一位慈祥的老者,学习上他以身作则。在三亚与侯老朝夕相处的70余个日子令我永生难忘,它更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感谢二位恩师,感恩生命中的成长有你们的关爱和帮助!

  导师寄语:川南辣妹不怕“辣”,贤淑里外不如她。能以羊毫挥榜书,虎虎生风气魄大。

赵亚平(硕士三年级)习艺感悟

  在读研期间,经过导师的精心垂教,我在学业上小有收获,多次入展获奖。导师在书法史研究上属于资深的学者,对我们的理论学习更是严格要求,在导师的“威逼利诱”和影响带动下,我对书法理论研究产生了很大兴趣,并发表了《探析宋人对题壁书法批判的原因》《论杨维桢与宋代尚意书风》《朱彝尊影响下华山碑的境遇》等文章。

  古人说“书为心画”,书法便是心灵的写照。我偏向于精致古雅的二王一系的行草书,在平日的学习训练中,我也试图无限制地去接近。我钦慕前人学古出新的能力,所以不敢有哪怕是片刻背离古帖的念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依然按照遵循古法的路径坚定地走下去。

  导师寄语:在深入学习二王一路的小行草风格的同时,要适当掺入篆隶书的浑厚朴拙气息。另外,不忘加强对理论研究的深度。

苏叶(硕士二年级)习艺感悟

  在日常的书法创作中,我更倾向于行草书的学习,拟米芾笔意进行小行草创作,却也不乏对王铎涨墨大行草的热爱。在学术研究上也致力于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书法史研究,曾几次参加学术研讨会,并有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在书法的创作上,作品也多次在国家级及省级展览中入展获奖。

  在书法的学习中,我固执地认为书法需要自我,需要表达。在书法的世界里没有欺骗、没有谎言。书法事业需要用一个人一生的真心来修持和表达,用心去承载书法的世界,需要自我在独立思考中探索。这是我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想写好字,先做个独立的人,修心、养性,再求境界

  导师寄语:小女子古典优雅,犹如江南潺潺的溪流,既安静又善感。笔底却流淌着“江左风流”。

林敏华(硕士二年级)习艺感悟

  自十年前负笈北京,即以书法上的修炼和理论研究作为进学之双翼。临池之外,对近年国内兴起的新艺术史思潮颇为关注,遂立足于对整体的书法传统进行现代反思,致力于研究新的书法史叙事范式,以求得新的价值发现。初期研究,主要聚焦于清代碑学以来的书法史问题,以及书法形式的现代性问题,目前已有多篇论文发表于《美术观察》《中国书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另外,从一种身份意识出发,对女性主义理论范式在书法史研究方面的运用颇为关注,试图以宋元以来的女性书法活动为考察对象,以实现对中国传统女性的文化生活空间进行历史再现的研究目标。

  导师寄语:能写善画,善大草,喜耍长枪大戟,乃有落花流水之势!才貌俱夸,犹如南国佳人,闭月羞花。

张凯维(硕士一年级)习艺感悟

  研究生的生活已经过了整整半个学期了,这期间在理论上我醉心于魏晋士大夫的风韵,竹林七贤的洒脱,这种遵循本心、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气度也成了我的审美理想。我研究《纸张的兴起对魏晋尺牍的影响》,在老师的指导下,原本思维简单的我看到了更本质的层面。

  在书法创作上,我很贪心,喜欢二王手札的文质彬彬;喜欢《张迁碑》的古朴稚拙;喜欢颠张醉素的潇洒浪漫……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王铎大草佩服至极,不仅风格多变,给我更多的感受是力量感的冲击。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蕴含着醇厚隽永的诗意,使书法的意境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书卷气和诗意美,深入其中可提高自我的修养境界。我愿把整个青春融入在充满书香与诗意的生活中。

  导师寄语:东北妹子在川大,低调内涵又奢华。能以彤管写胸臆,我花开后百花杀。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中国书法系

导师:薛养贤(中国书协理事,陕西省书协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左至右:杨晓萍、王思桐、刘瑜帅、靳悦、骞杨钰儿、李颖

杨晓萍(2011年博士毕业,现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书法系副教授)习艺感悟

  我就是传说中的第三种人——女博士。之所以有如此说法,想必应该是有不属于男人和女人的特质吧。但是对照自己思来想去,好像并没有什么超越两种性别之处,如果说与正常女人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沉迷于学术研究。尤其是当思考问题或写文章时,全无时间观念,以至于废寝忘食,甚至会半夜爬起来记录下一闪的灵光。

  古代书论中已包含我们所能想到的大部分问题,而且往往寥寥数语就能道破其中的奥秘。基于这一认识,我将古代书论作为主攻方向。我认为学术的创新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思想上,二是内容上。后者可依靠新资料,也可借鉴新方法。在研究中,我虽一直朝这两个方向努力,但实际的结果却主要是学习与阐释:一方面将古代书论感悟式的、形象比喻式的文言用现代的语言、方式结合作品进行阐述,并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体系。另一方面,结合书论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书论家修养、审美理想等因素,并联系上下文,力求还原其真实本义,探究其深奥之理,进而辩证地看待其价值或局限性,偶尔也会有一些零星的心得。去年将这些内容整理成《古代书论分类评注》,算是与古人对话的阶段性总结吧。

  其他文章基本也基筑于古代书论的研究,内容上则侧重于美学问题。我的博士论文《书法艺术辩证思想研究》亦是如此,虽早已完稿,但仍感觉深度不够。在未来的日子里,还需不断深化与古人的对话,提升自己的研究。

李颖(博士二年级)习艺感悟

  过去的一年,我将主要精力投入学位论文议题的选择上。经过与薛养贤老师反复讨论、打磨,最终聚焦于民国时期。其时政治气息云谲波诡,人民生活流离失所,断然不是“好的时代”,而我脑海中总回荡着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的话语:“文明就像一条筑有河岸的河流。河流中流淌的鲜血是人们相互残杀、偷窃、争斗的结果……而他们没有注意的是,在河岸上,人们建立家园,相亲相爱,养育子女……”景仰于乱世中的大师风范,研究方向就此确立。

  开题之后进入忙碌的收集与检索阶段,那段沉浸于图书馆与各地博物院的日子忙而不乱,教与学的叠加,思考与挣扎的碰撞,笔底渴与润、浓与淡的不断摸索,至今想来仍有丝丝回甘,就像一杯咖啡的得来,碎研细磨确然苦痛,其间心态的锤炼却更耐人回味。

  行行重行行,感念交大,她于百年风云变幻中弦歌未歇,赠予我浓厚的精神滋养;感念成长路上的每一位师长,海聊神侃间激荡无穷的想象;也感念自己坚持走了这么久,研磨心态,自耕心田。

  导师寄语:“景仰于乱世中的大师风范”是李颖选择以民国时期美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的内在动因,基于此,我希望她以后能成为研究民国书法的“专家”;基于书法,我希望她能从社会风云变幻与硕学大儒层出的强烈反差中多告诉书法界一些“为什么”。

靳悦(博士一年级)习艺感悟

  在古典文学的学习中,《诗经》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婉身寻觅,汉《乐府》中“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的恋人愁肠,唐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温情相守,宋词“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儒士豪情,都让我对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有了细致的体悟,让我在苍茫的时间空间中,找到定位,融入了“有情众生”。

  但这情愁,如何寻找一种有效的、生动的形式来展现,成为我长久的思考。2009年,杨晓萍老师专门给中国文学系的学生开设了书法技法课,一个冬天的学习之后,我开始对中国文字的“形式”有了微妙的感受,一发不可收,我开始了在书法系漫长的旁听过程,钟明善、薛养贤、杨锁强诸先生的课程一一旁听,让我对中国美学的学习中有了新的活水。2015年春天,我考取了薛养贤先生的博士生。先生在我的文学学科背景下,结合我对诗人书法的兴趣,指点我着手进行开一代风气的苏东坡书法研究,企图将东坡的诗文手迹与东坡的诗词进行结合,以文学的介入发掘东坡的“有意味形式”,以开拓目前的研究现状。

  导师寄语:书法是要有诗意的,但在当代,每个书法家是否都要成为诗人,尤其是古体诗人,我看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唐诗、宋词、元曲能成为文学史上的高峰,既是文学内在规律使然,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自然选择。因此,我们只能在历史的纵坐标和当代的横坐标中寻找书法及书法家的准确位置。

王思桐(硕士三年级)习艺感悟

  看看书、写写字、画国画,已成为我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且越来越满足和安然于这种生活方式。自小与书法结缘,要感恩父亲,他让我在孩童时期受到艺术熏陶,我更感恩在书法学习生涯中给予我谆谆教导的良师!近两年我专情于小楷,其实是更喜欢书写小楷时的状态。在当今的社会,人处在错综复杂的各种圈子中,往往很难再做到心无挂碍,而我感觉惟有写小楷时才能拥有那份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可以淡淡地宣泄,我很满足!

  小楷创作中,我以钟繇和王宠小楷为基础,用笔追求干净利落,注重细节的变化与处理,讲究字的大小、粗细及穿插变化,追求随性的书写状态,体会自然之美。同时尝试对各类小楷风格的借鉴和融合,企图寻找出更佳的切入点。我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小楷会呈现何种面目,但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漫漫学书路,我将不懈追求!       

  导师寄语:王思桐在世俗意义上的“成绩”其实是一种假象,她的专业素养是扎实、全面的。对即将完成硕士学业的她,我不希望她迷惑别人,当然,更不希望她迷惑自己。

刘瑜帅(硕士一年级)习艺感悟

  在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当代,各种专业繁花似锦,我很庆幸偶然接触到书法,并与其结下不解之缘,使我现在可以安安静静写字画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书法世界很神奇,黑白之间就可表达一个人的性格、思想甚至一生。我们学习一本新的字帖,从最初的简单临摹,到后来的笔法、结构、章法、文章内容的研究,再到最后自己可以模仿书家创作新的作品,这一步步都需要大量时间,但也可在这一点一滴中吸取养分,充实自己。

  书法其实也是个花花世界,各种书体字体风格迥异,百花齐放,能在这百花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确实不容易,我也是在上完大学四年才慢慢对钟繇的古朴、怀素的狂放恣肆、苏轼的随性自然尤为钟爱。这,也将是我未来书法道路的着重点。

  书法的路还很长,我与笔墨为伴……

  导师寄语:全面的书法理论与实践仍然是硕士阶段学习的重中之重,过早地选择理论研究方向与创作方向都将影响其未来发展的厚度与高度。这是我对硕士生的基本要求。

骞杨钰儿(硕士一年级)习艺感悟

  目前,在我研究生的学习阶段,一方面要深入学习书法的理论知识包括研究中国书法史的发展和演变,对书法理论作更深层次的探究与思考;另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创作能力。临帖是我每日的必修课,通过临帖来增强自己的书法功力。现阶段,我主要深入学习篆书与隶书。

  济群法师说“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是福报;能够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是智慧”。我作为书法专业的研究生,我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我喜欢并热爱书法,我想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我努力着,这是我的福报,是生命对我的恩泽,我只有双手合十,感恩书法带给我快乐平安。心之快乐平安,便为不负,不负必然放心,放心又回返快乐。自得其乐,以求不负我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书法带给我的这种生命的体验,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多难,我一定会带着它走下去,心甘情愿,绝无怨言。

  导师寄语: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创新最便捷的途径之一,本硕阶段不同的学科背景在我看来是创新点的储备,是不同思维方式的交锋与互补,一旦爆发,其光芒必将是璀璨夺目的!

靳悦作品

王思桐作品

骞杨钰儿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090档案】周治锐:有问题就有艺术 | 大米艺术
如何安排研究生三年的学习计划
2019/9/19今日行草书法练习《上善若水》静心习艺
习艺
【书法史开讲】京城名嘴,靠一部《书法史》圈粉无数!
『三生』——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篆刻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