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舞天地任驰骋——罗钟

栖息灵感孕育新生——互联网的艺术记忆

混乱的艺术市场需要一个声音、一种变革。

用互联网去替代传统思维。

谈我艺,虽千万人吾往矣,

用互联网去乘风破浪谱写艺术新篇章。

罗钟

艺术简介

罗钟,号云烟居主,1944年10月出生于厦门。民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早年随其伯著名书法家罗丹学书、习诗文,深得“罗丹体”之精髓,亦擅草行隶魏各体。

现居北京,任北京当代弘文画院副院长、中国扇子艺术学会艺委会副主任、香港(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高级顾问。

罗钟

艺术评价

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广场,有一座“海上生明月”的大型石雕,其上镌刻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篇《乡愁》,就是当地著名书法家罗钟所书写。市民、游客到此无不驻足观赏。

罗钟自幼跟随书法名家罗丹学习书法。他细心观察伯父的运笔落墨,再反复临摩、揣摩。由于聪明颖悟,加上刻苦钻研,罗钟娴熟的行书获得行家们“深得罗丹体精髓,形神兼备”的赞赏。

罗丹先生提倡开放的学术之风,并不要求学生囿于门户,而是希望学生多学百家字体。罗钟深受伯父书法创新精神的影响。他认识到,风格独特的罗丹体的形成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结果。

在罗丹和潘主兰、虞愚等书法前辈的精心指导下,罗钟广泛研习隶魏草行各体,传承中国书法的人文性和多样性。他的每种字体都呈现不同的风格乃至对立统一性。如魏碑与隶书同为碑刻书法,在罗钟笔下风貌迥异:他的魏碑作品加入行书蕴意,姿态奇生,粗犷直率,富有古拙肆意之趣;他的隶书作品形式规范,章法严谨,金石意味强烈,深具典范之美。

为了使自己的书法更具个性化,罗钟长期致力于左手草书的探索实践。他认为:“草书创作,应多些感性的发挥,少些理性的羁绊。右手过熟易流而堕俗,左手虽生,但顺乎自然,故无矫揉造作之媚态,能达到返朴归真的效果。”他的草书用笔生辣,结构随机,墨色多变,气势跌宕,饱含苍茫意和沧桑感,令人大开眼界。

艺术总是相通的。罗钟书法成就大放异彩,得益于他的多才多艺。他兴趣爱好广泛,除学习诗文之外,还对音乐、舞蹈情有独钟。他会拉小提琴,弹吉他,国标舞也跳得有模有样,曾经多次获奖。丰富的文化素养,给罗钟的书法创作带来灵感。他从华尔兹舞中感受行云流水的韵律,从探戈舞中体会阳刚强劲的节奏,得心应手运用到书法上。他古典文学功底深厚,经常创作五言七律、对联,撰写的书法作品充满书卷气,或畅游抒怀,或咏物明志,或议论时政。如七律《六十抒怀》、七绝《咏寿山石章》等。

虞愚先生曾经这样评价罗钟——“作书有天才,取法乎碑贴,他日定当大成。”三十年过去了,罗钟的书法艺术精益求精,日臻完美,然而他的心态更趋平和、豁达。观其书法,应该是他性情、气质、修养、内涵的真实流露。以“德艺双馨”评价他恰如其分。

罗钟

作品赏析

待君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推荐最具影响力书法家:罗钟
著名书法家罗钟一家人的“家庭笔会”
中国历史上造诣最深的十大书法家
为什么说用笔是书法艺术创作的第一位?
黄道周|严冷方刚,不谐流俗
中國極品書法(二)【42P】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