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逸疏萧虚来实归——弘仁的《岩壑绘诗图》


       在康熙、乾隆时期,社会稳定太平,士大夫们乐于风雅之事,南宗绘画的趣味与社会雍容和平之气象相投,是故南宗绘画独占优势。清初山水画坛,除“四王”之外,尚有新安派、松江派、江西派、金陵派等。其中,新安派“以雪林为宗,始于释弘仁。弘仁之徒高翔、祝昌等,皆以疏峻为能”(陈师曾《中国绘画史》)。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被称为“海阳四家”,同时画史上又将弘仁、髡残、石涛、朱耷称为“清初四画僧”。清初王士祯说:“新安画家多宗倪、黄,以渐江开其先路。”黄宾虹曾赞弘仁:“画多层峦陟壑,伟峻沉厚,非若世之疏林枯树,自谓高士者比。以北宋丰骨,蔚元人气韵,清逸萧散在方方壶、唐子华之间。当时士大夫以渐江画比云林,至以有无为清俗。”由此可见弘仁山水造诣之高。


  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的弘仁《岩壑绘诗图》(见上图)为纸本墨笔,纵88.9厘米、横40.8厘米。画面中下方有题识:“溪头风雨正凄迷,陨片缤纷尽染泥。茶鼎浪浪香出墨,都将岩壑绘诗题。弘仁。”钤“弘仁”朱文圆印、“渐江僧”白文方印。弘仁早年师从孙无修,中年师从萧云从,从宋元各家入手,后师法“元四家”,其中尤其推崇倪瓒画法。他多从黄山、武夷山诸名山胜景中汲取营养,重视师法自然,故而作品格调与倪瓒不尽相同,少寂寞之意,而多清新之感。严格来说,弘仁作品中倪瓒的风体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变形,两者的相似多体现在趣味上。此画属弘仁晚期之作,取景清新,构图简逸,采用高远法,使远、疏、淡、苍的意境更加明显。近景处山石疏淡,木桥旁枯树独立。山坳处野草丛簇生长,与周围以线条勾勒出的山石形成疏密对比。树木枝条与山旁野草多呈下垂之势,正与“溪头风雨正凄迷,陨片缤纷尽染泥”的诗句相契合。中景处山石少皴擦,多以留白体现其表面如刀削般光滑平整的岩石质感。在远景中,画家着重表现山体的巍峨与高耸,笔墨苍劲整洁,山石堆积,以块状层层叠加。此作笔墨取法倪瓒,多以折带皴和干笔渴墨进行勾画,线条干净利落。在处理危峰险嶂时,画家善用拖拽出的长线条来表现山体上重叠的坡坳,再以淡墨渲染线条。此外,画家将山间、石壁处的林木沿山石的走向进行疏密有致的分布,并以重墨绘之。在画家的处理下,整个画面以坚硬中又透出柔软的线条组成,在疏中有密、虚中带实的山水景致中呈现出幽静的氛围。此作给人的感受,犹如在雾气将散时眺望对岸远山的风光,抽象而敏感,现出寥廓天宇,独添空寂之感。
  渐江(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号鸥盟,晚年定名弘仁,安徽歙县人。明亡后,他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号梅花古衲,为“清初四画僧”之一。他少时孤苦贫寒,事母以孝闻,一日负米行三十里,不逮期,欲赴练江死。其母过世后,他不婚不宦,入武夷山为僧,师从古航禅师。云游各地后,他回到歙县,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经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他擅长描绘山水,初以宋人之风为鉴,为僧后长居黄山、齐云山,山水师法倪瓒,多受元季画家影响,以瘦劲简淡的笔墨表现幽僻萧疏的景致,传达出冷逸秀峻的格调。遁入空门后,他受到禅宗思想的熏陶,作品多流露出宁静、俊逸之气。
  在书画拍卖市场中,弘仁的作品以高逾千万的价格竞拍。如在中国嘉德2014年春拍中,弘仁的《西园坐雨图》就以5347.5万元的高价成交。这也证明了他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中的价值。纵观弘仁的作品可以发现,画中没有过多出现传统的山水元素。在画家有意识地增减和形式化物象下,那真实的山水世界被隐藏在画面意境的背后。弘仁没有因为追崇宋元山水的拟古主义和对笔法的注重而使画面意韵受到削减,反之以独特的创作手法使作品蕴含简逸、宁静、高洁、清雅、深邃的意境,流露出空灵、静谧之感,折射出与世无争、甘于平淡的美学思想,表现出一种回归自然的本真。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鉴赏——清四僧弘仁
潜心书画的倪瓒,终让自己成为描绘吴地山水的第一支笔
元 倪瓒
冷冷清清,孤傲不群,弘仁绘《家在山水间》
弘仁《山水册》
清初著名画家 查士标《仿倪瓒山水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