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王荦《仿吴镇山水图》
王荦,字耕南,号稼亭,又号梅峤,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关于他的生平,画史记载极简略,多以同时期山水画家王翚的伪作者身份出现,又因其仿作貌似,故恒托其名以牟利。赝造画家这一身份的产生,多是因当时社会对声名卓著的画家墨迹的追崇,很多画家不得不采用其他方法来应付广大民众的“需求”。又因文人画不屑于技术性的精工,极其仰赖高度风格化、易于辨识的个人画风,故而易于仿效。“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翚早年极为擅长临摹古画。不道德的苏州书画商人在他的画作上添加古代名家的题款,假借古人的名义出售画作。至今,在许多重要的收藏中仍可见到出自王翚手笔却署古代名家之名的作品。而在王翚成名后,又因其笔墨放逸、个人特征鲜明而又易于模仿,又成为别人竞相模仿、赝造的对象。王荦作为以模仿王翚为主的赝作画家,其绘画作品中难免会残留有王翚的绘画风格。


  王荦《仿吴镇山水图》(见上图)为绢本墨笔,纵129.6厘米、横61.8厘米,现藏于广西博物馆。画家在画面左上方自题:“梅花庵主墨精神,老我全修水墨因。只恐淋漓无冶艳,淡妆端不媚时人。庚辰重九,用白石翁句,仿梅道人法,为馥寰年道翁,吴门耕南王荦。”下钤“王荦私印”白文方印、“耕南”朱方文印。“庚辰”为康熙三十九年(1700)。此画具有明显的元代绘画风貌。“元四家”之一的吴镇画山水多师法董源、巨然,又取马远、夏圭之意,作品展现出苍莽之气。吴镇的笔法趋向于疏朗闲放,带有厚、钝的特点,即人们所说的“圆笔”。吴镇的这种画法使勾与染之间的分界变得模糊,呈现出一种元人特有的“平淡”之味。在《仿吴镇山水图》中,王荦虽极力模仿吴镇的皴染之法,但仍缺少吴镇的画意。此幅仿作运用具有元画特色的三段式构图。前景为一段河岸,岸旁山石堆积,虬枝高木林立,几处屋舍半掩于坡石之后。树木与苔点的用墨较重。或因是近景,树干的刻画也细致几分。另外,房舍的画法与吴镇的笔调相似,以整齐而又略显古怪的形式呈现。顺着画家的笔迹沿河岸而上,小径在林间隐现。循小径而入,便可见一小桥立于两岸之间。桥下河石突起,浅溪缓缓流动。在桥的另一端,小径于山石间隐入隘口。岸旁的树木作为前景与中景的衔接,将观者的视线拉伸到山麓处。山石层层堆积,使山势蜿蜒而上,有种独特的韵律感。几处虚画的屋舍居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被四周郁郁葱葱的林木所围绕。土石层叠的山丘环绕着画面右上方的主峰。画家着重展现了侵蚀山顶的“矾头”。在此作中,这些“矾头”已被放弃了原有的特色功能,发展成一种造型上的辅助方式。除此之外,大量的皴和点又使被分解的地形串联成一个整体。用墨方面,画家多以淡墨皴染山体,以浓淡交织的墨色绘苔点。山体的阴阳向背也以墨的浓淡来进行区分。几座远山屹立于画面的最上端,以淡墨染之。但左侧背景处的远山与中景山体的墨色较为相似,使画面的景深缺乏一定的拉伸感。

  王荦《仿吴镇山水图》构图遵循元画传统,画面整体气氛静谧安然,有吴镇作品中的平淡之感,却缺少其烂漫之意。此外,吴镇笔端放纵豪迈、疏朗闲散。王荦的皴法较之吴镇缺乏一定的力度,显得过于圆熟,有王翚的影子。总的来说,吴镇之作盖得心源之妙,非可易学。对于一名以仿他人之作而得名的画家而言,王荦的此幅作品形似完成度较高,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顾绍骅编辑 中国画知识普及版 第五篇 辽金西夏元的绘画概况 上 三
中国传世山水名画---清代名家大作
中国美术:元四家
移情寄兴的元代书画
吴镇:闲情归隐逸 野竹作风骨
岁寒三友 | 中国文人的最爱,松竹梅高清绘画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