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甫的“题画诗”
杜甫不会画画,但懂画,会欣赏,而且喜欢评论,当然是用他最擅长的方式——诗歌来评论,也就是所谓的“题画诗”。据专家考证,宋元之前,画家和鉴赏评论家们都还不时兴在画面上题太多的文字。如钱杜的《松壶画忆》所说:“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大约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始有年月纪之。”所以杜甫的“题画诗”实际上并不是真的书写在画面上,而是“以评画论画为主题搞诗歌创作”的意思,确切地说应该是“评画诗”“论画诗”。历代文化艺术界权威人士公认,老杜的这种“题画诗”不仅写得最早、最好,而且是空前绝后的。如沈德潜《说诗晬语》云:“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画山水诗,少陵数首后无人可继者。”(《许彦周诗话》)“读老杜入峡诸诗,奇思百出……自来题画诗亦惟此老使笔如画。”(方薰《山静居画论》)这些话乍一听似乎有夸张过誉之嫌,但经过实践检验,基本靠谱——综观中国古今诗坛,真正懂画的诗人本来就不多,能够写出与绘画作品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并增色添彩还能流芳千古的优秀诗歌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众所周知,杜甫“题画诗”中的名句如:“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咫尺应须论万里”“元气淋漓障犹湿”千百年以来,这些诗句不仅是对画家技艺水平的赞誉肯定,也已经成为中国画坛一致推崇的最高境界和最佳标准。

  杜甫的“题画诗”之所以出类拔萃,主要因为他作诗时特别注重“画意”“画境”的渲染营造,并努力争取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杜甫绝对堪称语言大师,他确实把中华汉字的全部优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细读杜诗,无论写景写物写人,都显示出形象立体、凸出的美感,用现代语汇说就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试看那些脍炙人口、传诵后世的佳作,确实每一首诗、每一句诗都像是一幅精美绝伦、色彩丰富、声情并茂的“动画”作品,有的似细致玲珑的小品扇面,有的如壮阔雄奇的巨幅长卷,就连抒情、叙事和议论部分,也都给人以生动具体、活灵活现、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呼之欲出的感觉。比如写景物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归燕子,沙暖睡鸳鸯。”再如写人物的:“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骏马雄鹰等动物的:“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写事件情节并夹叙夹议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妪出门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杜甫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而且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甚至催人泪下,而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到了超乎一般人想象的程度。比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三吏”“三别”《北征》《春望》《哀江头》《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形象和活动,这些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画面,共同组成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波澜壮阔、包罗万象的社会历史画卷。所以历代画家都特别喜欢以杜甫的诗歌为题材创作“诗意画”,因为作画时根本不用再费脑子去构思构图,只要老老实实地“下载”或“复制粘贴”即可。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杜甫的“题画诗”在评论欣赏的同时,还特别侧重注入和寄托自己的思绪感情、理想抱负,使得诗作从单纯的对于对象的描绘赞颂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主题得到更高的开拓延伸,品位得到更大的提高。这也是杜甫之所以能够超越一般众多诗人作家,而被誉为“诗圣”“诗史”的根本原因。试看《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

  握发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

  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

  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

  老夫平生好奇古,对此兴与精灵聚。

  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松下丈人巾屦同,偶坐似是商山翁。

  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淡来悲风。

  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一个平凡温馨的生活场景:携画求题诗的朋友很诚恳,大清早就登门造访,画作也很有水平,题画诗自然更是锦上添花,但是读者却在不知不觉中被诗人从画面上引开,随着他的娓娓道来和“羚羊挂角”式巧妙无痕的用典,逐渐从画中的山林进入诗人的精神世界,被他饱经沧桑、忧国忧民、感时伤事的情怀感染、感动,并产生共鸣……

  再以杜甫最喜欢的马画题诗为例,更能看出老杜“题画诗”的高妙优秀。据统计,杜甫诗集中涉及画马的作品多达数十首,最著名的是声名显赫的歌行体长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全诗主题是写马,但“诗眼”却在画家身上——诗人真正关注和描写的重点是画家曹霸的身世与遭遇,而又通过对画家的同情感叹,折射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整体状况。

  有意思的是,杜甫在这首诗中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另一位画马名家——曹霸的入室大弟子韩干。客观公允地说,杜甫的批评是符合实际的,遍览传世的韩干画马作品,的确是“画肉不画骨”,别说不符合“马体解剖原理”,就连正常的比例都没有做到。那些肚大臀圆、腿细如麦秆的“骅骝”,莫怪观众看着不舒服,就是被画的“模特”自己也觉得垂头丧气、很没面子。

  更有意思的是,杜甫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在自己的另一首诗《画马赞》中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韩干的马画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价:

  韩干画马,毫端有神。

  骅骝老大,騕褭清新。

  鱼目瘦脑,龙文长身。

  雪垂白肉,风蹙兰筋。

  逸态萧疏,高骧纵恣。

  四蹄雷雹,一日天地。

  御者闲敏,云何难易。

  愚夫乘骑,动必颠踬。

  瞻彼骏骨,实惟龙媒。

  汉歌燕市,已矣茫哉。

  但见驽骀,纷然往来。

  良工惆怅,落笔雄才。

  针对此事,历代诗评家和书画评论家存在诸多分歧并且众说纷纭。唐代著名书画理论家张彦远说杜甫“不懂画”。明代杜诗研究专家王嗣爽认为韩干当时是照实际情况画的,是写真。因为“御马”有专人喂养,而且除皇帝外任何人都不得使用,所以养得膘肥肉厚……他的原话是:“非抑韩也,特借宾形主,故语带抑扬耳。”也许是怕这个观点不能服人,王嗣爽又说“韩画反映和代表了当时的审美观念”。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张穆严厉批评“韩干画马,骨节皆不真。”清代大学者金圣叹说:“(杜诗)借韩衬曹,非过抑韩干也。”近代学者徐复观所见略同,认为杜甫用的是“抑扬烘托手法”“并非真的贬低韩干”。现代书画理论家俞剑华认为,杜甫对韩干的两次评价的确存在矛盾,但原因是“文人习气,轻重抑扬之间,并无一定方针,只是为了行文方便,也就顾不得自相矛盾了……”

  我认为,此事只有一个可能——老杜收了小韩的“红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金晶|知识传统的交错与张力 ——作为文学事件的苏门文人《三马图》唱和
【古典诗词漫话】杜甫心影录------曹霸画马
苏轼对杜甫题画诗的接受与发展 - 古代文学 - 易写网——全国最大的免费论文资源库。硕士、...
[特别推荐]李全修:论中国古代题画诗(修订稿)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八十六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
诗歌百练:书韩幹牧马图(苏轼)/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