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书家胡立民

  胡立民,字文安,号太阳村人,1959年8月生于河北文安县。曾长期在中国书协机关工作。曾任《中国书法通讯》主任编辑,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楷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现为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清华美院、人民大学特聘书法教授、工作室导师;上饶书法院高级顾问。2005年被评为中国首批国家投资收藏作品的56位元书法名家之一。2013年9月应邀为各国驻华使节讲授书法。

  胡立民主攻楷书、行草,师承著名书法家高鸿源、旭宇二位先生。作品曾入选中国书协首届兰亭展,全国第七、八届书法大展以及多次单项展,并荣获全国第三届正书展最高奖,全国“翁同和”杯书法大展提名奖,出版了近20本书法专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书法导报”多次播出专题片和专题报道。现在他倾心于书法教育和书法创作,力争为中国书界多培养书法人才。在2015年的全国十一届书展上就有其16名学生入展,被中国书坛所瞩目。


  图为胡立民(左)先生与旭宇先生合影

  胡立民:书以载道 承古开今

  初次领略胡立民先生的书法面貌,是2013年9月在“驻华使馆外交官茶座中国书法艺术鉴赏活动”的时候。那大幅的行草中堂,笔墨淋漓,激情流荡;那小幅的手札、小品,闲雅精致,沉着洒脱。

  学艺:“只有深入临帖,才知古人的伟大。”

  入选国展并获奖,对于许多书法创作者来讲,不妨是一种成功,但胡立民说自己不敢满足。他说,感觉自己的笔画过于细长,欠丰满、敦厚,像耍大枪,排列也多以平行出现,仍需要努力改变。不断学习、不断否定自己就是求己的开始。

  后来,胡立民就把欧阳询的《化度寺》作为他吸收营养的来源,特别是《化度寺》中横画排列角度由斜到平、由平到斜的变化,使字内空间的调节非常丰富,字外又不失于平正,笔画粗细的搭配,用笔节奏的控制等,是他对《化度寺》体会最深的几个方面。胡立民说:“应该说,是欧字给我打下了正书基础,算是个'根'吧。”


  胡立民行草斗方

  胡立民认为,学书是有阶段性的。他举了自己理解虞世南写的碑帖—《孔子庙堂》的例子,他说刚开始自己看不出它的好,但随着鉴赏能力的提高,他渐渐能体会到该帖纯静、恬淡而温润的气息了。从这一事中,他感悟到,书法创作笔画的自然、结构的平和完全是创作时心态的驱使,并非平日积累的再重复,而是再加工、再创作。临帖是学书最基本的手段,体会帖里作者书写的心境则是要旨。

  “只有深入临帖,才知古人的伟大,只有创作作品才觉我们对古人理解的浅薄。”胡立民告诉记者。

  工夫更多地表现在方法、领悟、理解和智慧上。从技法上讲,胡立民书法的前期有效的积累是很扎实的。胡立民回忆说,“当我发现欧阳询的《皇甫诞碑》,其中那种洒脱、险劲、聚散所表现出来的大气和神采立刻把我吸引住了,知此帖乃医我字病良方也。于是我投入到了《皇甫诞碑》的临习,找其规律,发现特点,有的放矢地抓自己要的东西,特别是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字,放开胆子把字写大、写散,大横大捺放出去写。还有的字需要写小、写紧,对大字加以修饰、补充。这样,经过上下字险绝、欹侧、方正的搭配,便出现了曲线的和谐美。我大胆把它用进创作中,字的结构开张而有变化了。之后的一个阶段,我写字虽不纯是'欧味',但仍然保留着当时在《皇甫诞碑》中体会到的那几点。”


  胡立民楷书条幅

  由此可见,胡立民在上述法帖上所下的临写功夫是令人惊叹的!他现在的楷书从结构、笔法上又有了自己的独特追求。这里不能不谈到他对碑的追求和借鉴。他将魏碑的自然、质朴、行拙、灵动、活力等元素皆有机结合在一起了,并在隐约中融合了欧字的灵魂,感到大拙浮显大巧,给人以一种古朴传统,赏心悦目的感觉。数百遍的通临和分析比较,使他逐步掌握了古人的笔法和结构。既造就了手上的功夫,也提升了自己的心境和眼力。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番磨砺和积累,胡立民笔下的楷书和行草就有了非凡的气象,能将洗练、畅达、雄肆、宏逸、古朴、沉着、豪放等多种因素集于一体,而且又能使每件作品之间尽可能离开一定的距离,避免千字一面,千纸一同,这是殊为难得的。他的作品让人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因为飞扬的笔墨而带来的心灵的震撼……他的楷书和行草既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汉唐古风扑面而来,又让我们感到他个人情趣的张扬,在试图不断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艺术语言。

  创作:三十余年书法创作渐入佳境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旭宇在谈到胡立民书法时指出,立民把先人总结的章法中关于字的大小、聚散、长扁、倚侧等变化的规律,加上自己创作的体验,以形象的语言作了表述,比如说到'聚散'立民认为,散者,由于笔画间的疏朗空阔,使它具有了相对的包容性,也有了对他字的容纳性和吸收性,也由于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沟通的广泛,使整个字呈现出相对的开放性,反之则为'聚'。这种字形同聚散的相互依赖和补充就增加了作品的融合感。

  在仔细欣赏胡立民的书法作品集后,旭宇先生感慨地说,“这是他从事探索楷书三十七年心路里程的总结,朴实而深刻;其次,他细致人微的分析古人,也大胆地解剖自己。多年来,我也写些楷书,研究碑帖和墓志,只是没时间像立民这样把它总结出来,与大家交流,颇感遗憾。而今天,立民的有些探索正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确实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鸣。”


  胡立民行草镜心

  胡立民说,书法不仅仅是从技术到技术,而是注重“由技进道”,要在过硬的技法技巧的支撑之下,进一步超越技术,向道的层面深度掘进。然而,道是不可言说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是也。道的东西只能靠我们各自的心灵去体验和感受。书法作品的意境,实质上就是“道”的某种体现,一件作品,如果缺乏意境,纵然在技术上再怎么无可挑剔,也只能算是一件美术作品,绝不能称之为是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胡立民一方面特别注重技术,几欲“退笔成冢”、“池水尽墨”;另一方面更注重自我综合素养的修炼,通过读书、游历和广泛的学习、交流、切磋,不断提升自我,塑造自我,他对书法特别是楷书本质的理解的确具有独到之处。

  胡立民宗法魏晋,把“二王”行草书作为了自己的专攻方向。在对“二王”的学习上,他很注重字的造型和经致的用笔,更注重于字的神采。他的草书充满了激情,放得很开,没有拘谨感。其细腻之处又有一种宋人手札的味道,显得尤为精致;奔放处又显得非常大气,风尘洒脱、潇洒自得,纵横披阖,着墨运笔,流畅如江河奔泻,激情飞扬,似天马行空,这些外看超然世外,轻舞飞扬,细品则觉法度森严,沉稳自适。

  细品胡立民作品,感受行云流水的笔墨结构,自然灵动飞舞,偶有苍茫雄浑的笔势。以二王为主旋律,旁涉孙过庭书谱,间有苏轼之豪放,也有怀素的淡雅清秀俊朗。胡立民从古典中汲取营养,落墨即见风采,纵横挥洒颇有大家风范,行云流水中自得风韵。笔在线的运行中找到规律,与心灵跌宕起伏的情感交融,在生动流美中得到释放。表现出的是一种“书者,心之迹”的袒露,留下了尽是气韵藏于笔墨的生动和神驰。


  胡立民楷书条幅

  感悟:“孰能感悟书法艺术妙理,自是高手。”

  胡立民认为,书法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求变求新。求新是指中国书法长河中的大课题;求变则是小课题,求新只是他遥远的目标,求变才是他眼下的追求。尽管离他追求的目标还相差甚远,但他体会很深:

  首先,不能用同样的态度和方法临自己所喜欢的字帖。在主临好一帖之后,就要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其它帖之优长做补充。这时,临帖就要选帖里的一个方面去学,这就是主攻和博采相结合。如果不加分析,不分主次地去临每本帖,最后仍丢掉的是自己,上手的东西只有你最后临的那本帖,费力不讨好。

  其次,不把“博采”当成加减法。一说博采,有的人就认为,把柳点、颜撇、欧捺相加便是,这是误区。博采是在学好一家之后,并在艺术观点逐渐提高中,用较固定的审美意识把所学到的其他帖里的优点加以合理地调动、有机地结合,从而进行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

  第三,将行草中字型的变化用于楷书创作上。楷书虽说字字独立,但绝非大小一样,如列算子。楷书的变化也要讲顺势造型,才能达到全篇融合:大小相配有节奏,聚散相补可融合,欹侧相生出韵律,长扁相宜得情趣。

  第四,要掌握一个字的多种写法。书法创作要充分运用繁体字、异体字,它对调节章法、安排布局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书法艺术在于悟,不在于苦练,孰能感悟其妙理,自是高手。”胡立民说,以上四点并非经验,只是他的一点探索和体会。“在书法艺术上追求变总比守着某家不动强,但求变必须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符合书法本体的艺术规律的情况下求变,否则会坠入野道,变的狂俗,就事与愿违了。希望有志于书法创作,特别是楷书创作的朋友,要充分认识'变'的重要,更要认识'变'的根本,这样才可能迈出'既有古人气息,还有时代风格,又有自己个性'的第一步。”


  胡立民行草镜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胡立民:书以载道 承古开今
探索楷书50年:集半生智慧,胡立民教你传承古人,拓宽碑学之路
中书协名家胡立民书法,网友评:青年时字挺好,现在的字不认识了
胡立民楷书作品欣赏!
书法老师把魏碑写得歪斜不正,何以获得兰亭奖?包含哪些有用信息
胡立民書法(行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