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书法报》2020年第24期(总274期)预览

1版   封面


何绍基临帖观考察   文丨曹建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手段,也是书法学习者必须经历的过程。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不活到老临到老。晚清何绍基堪称典范。有史记载,何绍基去世前两三年还不断临写汉隶、李邕《麓山寺碑》等。观其一生,既有年少时对于颜真卿的朝夕临仿,也有60岁以后对于汉隶的痴迷。就其临摹观念而言,有几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一、时间安排:阶段性通临

二、临帖范围:由专一而多样

三、临帖方法:技法分解

2版   专题


何绍基书法临古述略   文丨钱松

何绍基一生书风屡变,其倚伏之机正与不同时期的临古相呼应,本文试对何氏临古作一胪举。

3版   专题


何绍基“回腕法”辨析   文丨张盈袖

何绍基曾在《跋张黑女墓志拓本》中称自己“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当代研究此用笔动作的学者不乏其人。笔者在此就学界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辨析,以便更加清晰的认知此笔法的由来和内涵。

4版   专题


何绍基的“溯源篆隶”   文丨梅跃辉

何绍基的书法取法前后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早年受其父何凌汉的影响,初从颜体入手,于《争座位帖》用功尤勤。在游学和为官期间,遍历名山大川,搜访金石碑拓,结识了包世臣等碑学名家后,接受碑学思想,转习北碑。受其师阮元“汉碑古法”思想的影响,上溯秦汉石刻,特别是晚年因“陈条时务”得罪权贵辞官后,把大部分精力倾注于篆隶二体的研究,临摹了大量的篆隶作品。

5、8版   经典


何绍基楷书絜园记六条屏

何绍基楷书师法颜真卿、欧阳通、《张黑女墓志》等,上溯六朝碑刻,又以篆分入楷,融会贯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楷书面貌。本版所刊何绍基楷书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作融篆隶之古朴厚重与欧书之奇肆峻朗于一体,牵丝连带间又夹杂行书笔意,堪为佳作。何绍基师古而不泥古的书学观在此作中得到充分体现。(编者)

6版   专题


何绍基书法中的“古意”文丨赵墨

在以往的认知中,提起清代碑学的代表人物,何绍基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但仔细梳理碑学发展的脉络后发现,何绍基受到过很好的传统书法教育,且书法面貌也与典型的“碑派”书家不同,因此不能将其简单地划入到“碑派”书家当中。为了探求何绍基书法与清代碑学之间的联系,笔者在二者之间找到了“古意”这条线索。“古意”为“碑派”书家所提倡,同时也贯穿于何绍基的整个书学历程和书学观念,明晰了何绍基书法中的“古意”,就能对何绍基的书法以及清代碑学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7版   专题


何绍基的篆分古法   文丨智慧君

乾嘉时期帖学式微,随着金石学家对北朝碑刻的关注,官僚士大夫书家开始不断思考并进行变通。何绍基从小跟随父亲接受颜真卿等唐代书家的熏陶,属于传统的帖学一脉。在随后的金石访碑活动中,何绍基以亲身经历感受碑学的力量,并依靠碑学来弥补自身学帖的积弊,最终上溯篆隶古意,以篆分古法为学书准绳和审美取向,使作品透露出凝练、厚重、雄强之气。在碑帖融合的过程中,何绍基有意识地对取法对象进行选择,并未跟随阮元、包世臣等所倡导的碑学书风,进而形成一套独特的笔法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绍基的临古之路
青少年书法杂志| 何绍基临《毛公鼎》
何绍基:有清二百余年书法第一人
何绍基 楷书《何凌汉碑》
清朝书法家何绍基与当代书法的碑帖融合
何绍基楷书《何凌汉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