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风-国风·曹风4篇(原文译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注释】

蜉蝣〔fú yóu〕:昆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
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于〔wū〕:通“乌”,何,哪里,后同。
采采:华美多饰貌,一说众多貌。
掘阅〔xué〕:昆虫始生时穿穴而出。阅,通“穴”。
麻衣:深衣,古代诸侯、士大夫家居时穿的常服。
说〔shuì〕:休息,栖止。

【翻译】

就像蜉蝣的双翅,衣裳鲜明而亮丽。心中忧愁无止尽,哪里是我归去之处?正如蜉蝣的两翼,衣服华美又精致。心中忧愁无止尽,哪里我可归去休息?蜉蝣初生须穿穴,麻衣洁白如冬雪。心中忧愁无止尽,哪里我可归去栖止?

【解读】

《蜉蝣》是一首蕴含人生哲思的小诗。《毛诗序》判定此诗主旨是对曹昭公的讽刺,因其“国小而迫,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有现代学者则从更具一性的角度出发,认为此诗是借朝生暮死的蜉蝣之虫,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生命终将消亡的困惑。

本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皆用叠章结构。前二章皆以蜉蝣翅翼起兴,亦是以之比喻华美鲜亮、细薄精致的衣物。这二物虽然美好无比,却如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无法挽留,因此引发了诗人对生命存在和归宿的追溯拷问,三个无解的反诘句,似乎成为永远萦绕在人类心中的千古一问。

候人

所属分类:国风·曹风

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注释】

候人:官名,周代整治道路及迎送宾客的小官。
何〔hè〕:通“荷”,荷担,扛着。
祋〔duì〕:古代的一种兵器,即殳,竹木制成,有棱无刃。
赤芾〔fú〕:赤色蔽膝,大夫以上者之礼服。
维: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鹈〔tí〕:即鹈鹕,一种水鸟,喜群居,捕食鱼类。
梁:伸向水中用于捕鱼的堤堰。
称〔chèn〕:相称,相配。
咮〔zhòu〕:鸟嘴。
遂:长久保持,一说相称。
媾:厚爱,宠爱。一说婚配,婚姻
荟兮蔚兮:荟、蔚,皆形容云雾弥漫之词,一说草木茂盛貌。
朝隮〔zhāo jī〕:早晨的云霞。隮,云气,一说攀登。
季女:排行最末的女儿,引申为少女。
斯:如此,这么。

【翻译】

位候人小官啊,肩上担着戈和殳。然而那一个人啊,位列红芾三百人。鹈鹕栖止鱼堰上,没有沾湿其羽翼。然而那一个人啊,与其衣服不相配。鹈鹕栖止鱼堰上,没有沾湿其嘴巴。然而那一个人啊,不能保持其厚爱。云气蒸腾霞蔚然,南山清晨升云霞。温婉柔和又美好,少女竟然这饥。

【解读】

《候人》这首诗的主题比较明确,大多数学者都赞同此诗是对贤人不遇、庸才显赫的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毛诗序》则更具体地指认此诗为对曹共公“远君子而好近小人”昏庸之举的贬斥。

本诗共分四章,每章四句,中间二章运用了复沓章式。首章以赋法将“候人”和“赤芾”两种地位悬殊的人进行对比,凸显了二者贫富的悬殊和待遇的不公。中间二章皆以梁上鹈鹕不湿“翼咮”即可得鱼起兴,暗喻那些身居高位者无才无德,却能凭借身份地位轻易攫取大量特权和资源,故言。末章中的少女虽然“婉娈”有德,却要忍饥挨饿,暗喻那些贤才就如“候人”一般不被重视、受尽艰辛,从反面实现了对本诗讽刺主题的强化。

鳲鸠

所属分类:国风·曹风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注释】

鸤鸠〔shījiū〕:即布谷鸟。
结:形容牢固、坚定。
伊:通“繄”,是,后同。一说语气助词,无实义。
弁〔biàn〕:古时的一种官帽,通常配礼服用。
骐〔qí〕:通“璂”,古代皮件缝合处的玉饰。一说有青黑色纹理的马。
忒〔tè〕:差错。
正:作为法则、模范,后同。一说尊长、领袖。
四国:四方诸国,亦泛指天下

【翻译】

布谷鸟在桑树上,生育幼鸟有七只。贤良善美此君子,仪容节度终如一。仪容节度终如一,心如牢结坚不移。布谷鸟在桑树上,生育幼鸟在梅树。贤良善美此君子,衣带宽大白丝制。衣带宽大白丝制,礼帽华贵美玉饰。布谷鸟在桑树上,生育幼鸟在棘树。贤良善美此君子,仪容节度无差错。仪容节度无差错,堪为各国作表率。布谷鸟在桑树上,生育幼鸟在榛树。贤良善美此君子,堪为国人作模范。堪为国人作模范,美名岂不传万年?

【解读】

对《鸤鸠》一诗的解读,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角度。一种以《毛诗序》为代表,认为此诗通过对君子的赞美,反讽曹国“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一”的时弊;一种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认为“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平均专一”。方玉润《诗经原始》言“外虽表其仪容,内实美其心德”,十分贴切。

本诗共分四章,每章六句,各章前二句皆用复沓手法,四、五句则完全重叠,形成回环往复的咏唱效果。各章均以布谷鸟生育幼鸟起兴,布谷鸟的习性是产卵于其他鸟的巢中,由其代为孵化,因此诗中说布谷幼鸟在各种不同的树木间变换不定,应是兴中有比。而这又恰与“淑人君子”始终如一、坚定不移的品行操守形成鲜明对比,无怪乎诗人会认为君子可为四国之典范、国人之楷模,“胡不万年”一句更是将其褒扬盛赞推向极致。

下泉

所属分类:国风·曹风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注释】

洌:寒凉。
下泉:下流的泉水,一说地下涌出的泉水。
苞:草木丛生、茂盛貌。
稂〔láng〕:一种危害禾苗的杂草。
忾〔kài〕:叹息,感慨。
寤叹:指睡不着而叹息。
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后文“京周”“京师”义同。
萧:即艾蒿。
蓍〔shī〕: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古时常用以占卜。
芃芃〔péng péng〕:茂盛貌。
膏〔gào〕:润泽,滋润。
有王:指诸侯朝觐天子。
郇〔xún〕伯:周文王之子,郇国首任君主。郇,周文王封国,后为晋国所灭,在今山西临猗县南。
劳:慰劳。

【翻译】

泉水寒凉向下奔流,浸湿杂乱丛生稂草。我难入眠叹息不已,怀念昔日周代京都。泉水寒凉向下奔流,浸湿茂盛丛生艾蒿。我难入眠叹息不已,怀念昔日周代京城。泉水寒凉向下奔流,浸湿稠密丛生蓍草。我难入眠叹息不已,怀念昔日周代京师。黍苗长势旺盛繁茂,天阴落雨滋润于它。四方诸侯朝觐天子,郇伯代为慰劳众人。

【解读】

《下泉》这首诗,《毛诗序》认为反映的是曹国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朱熹《诗集传》则认为因“王室陵夷而小国困弊”,诗人“遂兴其忾然以念周京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提出“此诗之作,所以念周衰伤晋霸也”。不论何说,可见诗中确有感时伤国之慨。

本诗共分四章,每章四句,前三章运用叠咏章法。此三章不仅结构相似,内容也相近,皆以清冽泉水浸润某种植物起兴,发出怀念周之京都的长长“寤叹”。末章以阴雨润泽黍苗起兴,展开对周王室四国来朝、郇伯慰劳的旧日盛景的回想,借礼乐文化兴起之周代的倾颓衰亡,表达对社会动、国家陵夷时局的无限感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国风·曹风(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曹风
诗补传  卷十四
十四、国风·曹风(四首)
国风·桧风-国风·曹风
《毛诗》曹蜉蝣诂训传第十四| 儒家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