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四位名将,一位自杀一位死因成谜只有两位善终

西汉抗击匈奴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抗击匈奴可谓是贯穿了汉武帝时的整个朝代。匈奴从起初的强劲,到汉武帝末期已成强弩之末。这其中四位将领居功至伟。

1.李广

李广

“飞将军”李广从汉文帝时就开始从军抵抗匈奴,在景帝时跟随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在昌邑城夺得叛军军旗,从此名扬天下。后来出任上谷太守,镇守边疆。到武帝时,李广已经是个老将了。李广性格比较自负,治军手段也和他的性格分不开。李广治军简便易行,不做严密防范,只在远处布置哨兵。士兵们常常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因而也乐意为他卖命。李广作战的特点勇猛无比,作战迅速。李广一生的战役基本上都是在硬碰硬,多次以少击多,却全军覆没。虽然建功无数,却大多是功过相抵。所以有“李广难封”一说。漠北之战中,卫青任命李广为前将军,就是为了充分利用李广冲击力强的特点。可惜李广在沙暴中迷失了方向,未能参战,愤愧难当,拔刀自刎而死。李广是一个十足的将才,却并非帅才,作战勇猛,却少谋略。即便如此,作为抗击匈奴的老干部,李广还是值得尊敬的。

2.卫青

卫青

卫青在汉朝反击匈奴战中取得了第一场胜利——奇袭龙城,打破了当时“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虽然龙城战役只消灭了匈奴七百余人,然而卫青却揭开了匈奴反击战的序幕。之后卫青七战七捷,收复河套、河朔等地区,为大汉王朝开疆拓土做出巨大贡献。卫青带兵号令严明,注重协同作战。漠北大战应当是卫青一生中最经典的战役。元狩四年,汉武帝命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及其他军队十万分两路出击攻打匈奴,卫青这一路与匈奴单于主力相遇,卫青派了李广和赵食其为先锋进行包抄,可惜这支先锋部队迷路,未能参战,在这种情况下,汉军仍俘虏和斩杀匈奴士兵约两万人,虽然汉军也损失惨重,但这次打击使得匈奴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无力南下,卫青也因此被封为大司马。卫青不单外业出色,内业也搞得好,礼贤下士,不结党营私,使得朝中无人敢构陷卫青,最终卫青得以善终。

3.霍去病

霍去病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少年时已然弓马娴熟,精通兵法,深受汉武帝的器重。霍去病十七岁时被汉武帝封为骠骑校尉随卫青出征漠南。此时的霍去病便能率八百骑兵深入敌境数百里,斩杀匈奴两千余人。又过两年,即元狩二年,汉武帝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出兵河西,歼敌四万余,俘虏匈奴王5人及匈奴王室大臣120余人,使得当时占据河西的浑邪王率四万余众投降归汉。元狩四年,霍去病与卫青兵分两路反击匈奴,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交战,此战霍去病歼敌七万余,俘虏匈奴大小臣子83人,霍去病乘胜追击,一直打到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地仪式,完成武将最高成就之一——封狼居胥。这也是汉朝打匈奴打的最远的一次,使得匈奴此后无力再大举南下。元狩六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突然去世,后世普遍认为是病死的,然而24岁正值一个人身体最旺盛的时期,这个理由难免有些令人难以信服。两千多年来,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成了一个谜。

4.赵充国

赵充国

卫青和霍去病远征匈奴成功之后,匈奴便已如强弩之末。然而就算如此,由于汉武帝晚年昏庸,使得后期几次征战匈奴,汉军皆是无功而返。天汉二年,赵充国跟随李广利攻打匈奴,被匈奴大军团团包围,赵充国与百余壮士带头突围,李广利率部紧跟其后,这才使得汉军得以突围,此战过后,汉武帝封赵充国为车骑将军长史。汉武帝后期,抗击匈奴基本由李广利主导,使得赵充国英雄无用武之地。汉武帝死后,赵充国才被委以重任。赵充国用兵向来谨慎,“百闻不如一见”便是出自他口,认为用兵要亲到现场才能制定策略。赵充国提倡不战而屈人之兵,二攻羌族时,面对羌族与匈奴的联合,赵充国从中挑拨二者的关系,使匈奴对羌族被围坐视不管,从而各个击破。战后面对来降的外族,赵充国又提出以“屯田”来解决羌患,使边境得到安定。相对前面三位战时的传奇人物,赵充国的怀柔政策注定了他将不如前面三位那样有知名度。但赵充国一生为抗击匈奴做出的贡献,也使得他得以善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霍去病简介故事
霍去病到底是怎么死的,司马迁为何不敢写?
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如实记述李敢被射杀,第二年霍去病死
西汉篇:马踏匈奴
真正威震匈奴的西汉名将,只有这五位,其余都是浮云
霍去病死亡之谜(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