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宋朝范文程,辅佐元军攻灭南宋,留下七个字遗臭万年

张弘范(1238 - 1280)、字仲畴,宋末元初鼎新革故时的弄潮儿,也是与吴三桂一样被钉在耻辱柱的历史风云人物。小编无意为他作翻案文章,只有平心静气地将历史上的张弘范作一剖析,至于他是不是汉奸,大家来评说好了。


在金元交替,和后来的宋元相争时期,随着蒙元的入侵,金属河北一带崛起了两个很大的汉族势力,以张柔为代表的张氏家族和以史天泽为代表的史氏家族。他们在灭金伐宋的战争中,都为蒙元政府立下汗马功劳,元室对他们也不薄,高官厚禄,圣眷优渥。但在后人眼中,他们都被视为汉奸,甚至一些历史学家也持这种观点。

张弘范是张柔(1190~1268)的九子,他出生的时候金王朝已经灭亡了四年,严格讲来,他不是宋人,最多是金廷遗民。

张弘范出身将门戎马一生,虽然是汉人,却辅佐忽必烈,为灭南宋立下了殊勋。有大汉民族情结的人对他恨之入骨,完全可以理解——众所周知,蒙古灭宋分为突破襄阳和占领临安两个战略步骤。在攻克襄阳城的战役中,张弘范参与其间,而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襄阳地处汉水中游南岸,与北岸樊城相对,是扼守长江的屏障。至元五年(1268)春,蒙古军确立了破襄必破樊的战略思想,发兵围攻樊城。可是围攻一年多,始终无法攻克。无奈之下,忽必烈不得不增兵,派史天泽率军增援。史天泽一至军前,张弘范就献计曰“城万山以断其西,栅灌子滩以绝其东”。史天泽听从了张弘范的建议,绝了襄阳对外的联系,在回回炮的猛烈轰击下,樊城失陷,樊城一丢,襄阳独木难支,南宋军民坚持了六年的襄阳保卫战终告失败。


襄阳易手,元军挥师直逼临安,南宋恭帝出降。张弘范率水陆大军继续南下,于五坡岭俘获文天祥是他,在崖山海战中彻底歼灭南宋“海上朝廷”的是他,迫使丞相陆秀夫负幼主赵昺跳海而死的还是他。彻底灭宋之后,张弘范志得意满之余,居然学了前人勒石纪功,命人在石壁上刻下了“张弘范灭宋于此!”的大字彰显其赫赫武功(一说为“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本来南宋遗民就恨不能食其肉、寢其骨了,张弘范又如此高调拉仇恨,也是怨不得旁人了。明朝时,新会儒士陈献章见了这块碑,自掏腰包,在石上增刻一“宋”字。于是,张弘范刻石纪功的碑文变成了“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如此一来意思大变,成了宋人张弘范在此灭了宋朝,这就是所谓的“一字斥奸”。

令人惊诧的是,与张弘范一直作战到最后的宋将张世杰,原来在张柔部下。张柔降了蒙古后,张世杰南下投奔了南宋。一笔写不出两张字,据专家考证,张世杰与张弘范是同宗同族。虽然都姓张,但二张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张世杰坚决抗元,最后以身殉宋,流芳百世;张弘范虽然成了蒙元新朝显贵,却背负了骂名千载。


明代广东提学赵瑶见了此碑,作诗感慨其事道——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

赵瑶没有人云亦云,也没给简单粗暴的给张弘范扣上“宋朝降将”的帽子,如此评价历史人物也算是较公允了。

投附蒙古的金人、宋人将领有许多,他们为什么没有和张弘范一样勒石纪功呢?这并非是他们懂得羞耻,而是那些人多是粗鄙武夫,而张弘范是上马可杀敌,下马可以舞文弄墨的复合型人才。


史料记载,张家在元初是著名的藏书家,据说藏书过万卷。张柔追随蒙古人攻打金都汴梁时,蒙古人抢夺的是金帛子女,他却跑去抢救《金实录》和金廷皇家藏书。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张弘范自然对功名、仕途的理解与众不同了。他的老师郝经与耶律楚材一样是忽必烈智囊团的重要人物,对元朝的建立也立有大功。在家庭、老师的熏陶下,张弘范成了文武双全的奇才,他最敬佩的就是汉代名将李广,希望超越前人立不世之功,勒石纪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汉族大将——张弘范崖山之战灭宋于此
此人灭掉南宋,写下七字歌功颂德,一书生又加一字,让其自取其辱
张弘范简介
头条创作挑战赛
张弘范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