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懂事”的父母,让人心疼

作者:施楠


 

贾平凹在《祭父》中写到:

 

父亲安睡在灵床上,双目紧闭,口里衔着一枚铜钱,他再也没有以往听见我的脚步便从内屋走出来喜欢地对母亲喊:’你平回来了!’也没有我递给他一支烟时,他总是摆摆手而拿起水烟锅的样子,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公益短片:

 

父亲独自照顾生病住院的老伴,白天佝偻着背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步履蹒跚,晚上夜不能寐,整宿整宿担心得睡不着。

 

当远嫁的女儿打来电话,他一边说:“都好,吃得饱,睡得香……你妈不在,不在,跳舞去了,在跟一些老朋友排节目……”

 

一边偷偷抹掉眼泪,忍着哽咽就怕女儿听出来。

 

他说:“不要担心我们俩,家里的一切都很好。”



 

他的背就像山脊,年轻的时候为孩子遮风挡雨,等年老了,脊背弯了,生病了,担心打扰孩子生活,依旧选择一个人扛,就怕给万里之外的孩子添麻烦。

 

《奇葩说》中张泉灵提到过这样一位老人,她说,她觉得老人身上有一股特别的“老人味”。

 

她就问老人多久洗一次澡,老人说:“我平时尽量不洗澡,我这个岁数一个人住,洗澡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万一我摔倒了,摔瘫了,得给孩子造成多大负担?”

 

答案让人不禁鼻子一酸,有多少父母,为了可能造成的“万一”,甘愿忍受不适和伤痛,就为了不给孩子造成负担。

 

那“老人味”里,包含着对孩子的担忧和祝福。

 

                                   

 

在《向往的生活》中,黄磊谈及父母说到:“中国父母有一个特点,叫不给孩子添麻烦。”

 

一人独居的舅爷晕倒在家门口,还是路过的邻居发现及时送往医院,被查出来已是胃癌晚期。

 

舅爷平时身体倍棒,吃得好,睡得香,连流感都没怎么得过,子女们也很放心在外地工作,一次住院竟是如此晴天霹雳。

 

几个子女放下手中工作周转于不同专科医院,住院治疗花了很多钱,小舅把好不容易凑齐的房款首付也拿了出来。

 

舅爷得知后,拉着小舅的手说:“儿呀,咱不治了,那钱给你留着买房。”从得知父亲生病就表现冷静的小舅眼泪“刷”一下流出来。

 

父母饿了,病了,走不动了,依旧用自己的方式苦苦支撑,害怕成为孩子的负累,害怕打扰孩子的生活,他们用仅剩的力气,为孩子做好最后一件事。

 

父母之为子,则为之计深远。


 

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荆州有位老太太患糖尿病二十多年,不想拖儿女,便选择轻生,打算用跳湖结束生命时,被晨练的人及时发现。

 

被救上岸的老太太嘴里还不停的念着:“你们走了以后,我还是要跳湖,我的孩子太孝顺了,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个例,在很多农村甚至有形成惯例的“自杀屋”、“自杀洞”。

 

年满7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差,得了不治之症的老人,选择在废弃的老屋、洞穴等僻静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只因“不愿拖累儿女”。

 

有调查研究表明,目前老年人是我国自杀比例最高的人群,每年至少有10万多55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杀身亡。

 

而80%以上的自杀理由是:“我不想给孩子添麻烦,不想拖累孩子啊。”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直戳人心,“谁不想活啊,可就怕活得太长,钱不够;怕活得太短,儿孙福没有享够”。

 

有一种爱,叫做“不给孩子添麻烦”,有一种行为,叫做为了孩子可以放弃生命。

 

                              


不会再有这样一个人,思我所思,想我所想,我没想到的,他会为我考虑到,我想要的,他会拼劲全力捧到到眼前。

 

有期家庭调解节目嘉宾是一对母子。

 

儿子在外文质彬彬,对人温和有礼,回家却动辄责骂母亲,邻居看不下去了建议母子来节目找出问题。

 

调解员问儿子为什么这样对自己母亲,人前人后两幅面孔。

 

儿子沉默半晌说:“因为是妈妈。”

 

因为是妈妈,所以肆意伤害,哪有母亲不原谅孩子呢?因为是妈妈,所以冷漠忽视,哪个母亲对孩子不是温暖包容呢?

 

我们的无所顾忌和底气,来自于父母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会为儿女敞开的大门,然而我们都忘了,生命本就脆弱不堪,时光轻轻划过便已碎成粉末。

 

我们已长大,父母已老去,时光不等人。


 

日本有一位临终关怀护士名叫大津秀一,他在亲眼目睹了1000例患者的临终遗憾后,写下了《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

 

其中有一件就是“没有看到孩子结婚”。

 

很多老人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自己儿女结婚。他们害怕自己走了,这个世界只剩下孩子孤独一人,下班了家里没有一口热饭,高兴了没有人可以分享,遇到挫折只能自己一个人扛。

 

他们想在有生之年,把自己最珍爱的大宝贝交到信任的人手里,让别人代替自己牵着孩子走过余生。

 

            

 

“教科书式老赖”事件当事人赵勇研究生毕业,已经签了天津一家大型设计院,正准备与女友结婚,商量着买房和孩子,对未来充满期待。

 

他曾说:“本以为我这辈子运气不会太差,会跟大多数人一样,前半生别太偷懒后半生就不会太难过,但我错了。”

 

车祸发生后整整两年,赵勇以医院为家,奔波在医院与法院之间,辗转与北京各大医院,如果不是感觉脚底进水都不会发现鞋已经烂得不成样子。

 

为了省钱,肯德基、地下室、好心人提供的办公室,厕所门口,走廊都住过。他说,他已经忘了睡床是什么滋味。

 

一个多月没洗澡,身上发臭,袜子脱下来邦邦硬。他自嘲,自己就像流浪汉一样在北京过了这辈子都没法忘记的新年。

 

亲人离世带来的切肤之痛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赵勇有伤痛,有疲惫,更多的却是释然,他已经拼劲全力给予父亲最好的一切。

 

至少不会因错失父亲最后一面而抱憾终身,不会在夜深人静时抱着父亲的遗像泪流满面,也不用听别人转述父亲生前最后的时光。

 

他不会在接下来的后半辈子里,一遍遍拷问自己的内心,问自己当初的选择为什么不是家人。


 

 

 

季羡林先生曾在《永久的悔》中这样说:

 

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写道: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

我们拼尽全力才在这个世界找到立足之地,每天烦恼工作,烦恼生活,奔跑着追寻远方的风景,忘记了停下脚步回头看一看,华发渐生的父母就站在那里目送我们离开的背影,舍不得孩子离开,更舍不得束缚孩子离开的脚步。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

 

请对父母好一点,世界上没有谁会一直在原地等待。


---End---

 

作者:施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对这个世界很迷茫,愿通过文字找到灵魂伙伴。本文原创首发于元知共读,转载授权请联系国学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届“望安杯”全国征文大赛222】王秋萍||遥记外祖母(散文)
汪峰自爆痛失挚爱,警醒无数人:我听过最大的谎言,就是来日方长
监控下一对80岁夫妻的生活,看哭无数人:中国式父母的两副面孔,千万别忽略……
75岁母亲被6个子女遗弃身亡,凶手一句话惹怒全网:当你老了,真相比想象中更残忍
文苑:我的慈母
叶一秋 :老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