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条思维方式助您直面习惯性负面心态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的概念,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他们在实验中先是将狗固定在架子上进行电击,狗既不能预料也不能控制这些电击。在这之后,他们把狗放在一个中间用矮板墙隔开的实验室里,让它们学习回避电击。电击前10秒室内亮灯,狗只要跳过板墙就可以回避电击,对于一般的狗来讲,这是非常容易学会的行为,可是实验中的狗绝大部分没有学会回避电击,它们先是乱抓乱叫,后来干脆趴在地板上甘心忍受电击,不进行任何反应。

塞里格曼认为,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动物在有了“某些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经验之后,会产生一种叫做习得性无助感的心理状态,这种无助感会使动物表现出反应性降低的消极行为,妨碍新的学习。后来,在以人为被试的许多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动物变得非常被动,它放弃逃跑的努力,尽管事实上它是有能力去避开紧张性刺激,但只要它主观上确定自己无法避开,就陷入无望,坐以待毙。

人一旦陷入习得无助性的状态,同样很难相信自己能够去自我解脱,从而陷入了悲哀沮丧的深渊并不试图逃走,习得性无助往往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状态的普遍恶化,易患上胃溃疡并放弃了对任何社交或性行为的努力。

习得性无助的现象表现出的是认知、动机、情绪上的一套缺陷,所以人们在遭遇不可控事件后,便出现各种功能缺陷——解决问题困难、动机被削弱、消极思维和负性情绪等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我们不能轻易批评或被人批评自己的人格或能力,人格和能力是属于相对稳定的物质和因素,这些是很难让人抱有希望去做出积极改变的。

假使一个人“不努力”还可以再去通过“努力”获得成绩,可如果我们假设自己很笨,那就是再努力都无济于事,连努力的方向都没有,只能表现得无助而无奈。

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自己不行的原因,并不是来自于我们所经历的种种挫折以及失败,而是经历了这些事件之后我们所产生的心理暗示和心理压力,影响了我们的自我认知,于是对自己的能力、意志力等个性品质产生了怀疑。往往这种怀疑会使我们尽量回避与外界接触企图减缓自卑的压力,时间长了,这种逃避心理会使我们遇到更大的压力,一个悲观无助的人不会处理他的负性情绪,采取逃避的态度还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全面情绪问题的爆发。

习得性无助实验中那一动不动的狗并不是真的不能逃离电击,而是被电击的已经绝望了。“绝望”只是它心里的一个念头和想法,这并代表一定是“真实”。这条狗原本是可以逃离电击痛苦的,但需要狗在压力之下能保留希望并且做出努力。

同样,我们人类在绝望情境之下,不能像那条狗似的坐以待毙,我们要与悲观的想法保持一些距离,退后一步时才能看清事物的全貌,给自己一点时间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就像一座高山横在面前,我们只有从远处才能看清楚也许高山没有那么险峻,可是在山底下只能被吓住了。

我们去躲避令人不安的想法可以用来一时的急救,但绝对不是一个长远的好办法,长远之计还是应该和自己的无助和消极思维做一番驳斥,去理论一番,去改变习惯性的负面思维,使自己不再颓丧。心理大师贝克的认知理论解释了抑郁症的核心是:有关自我、世界和未来的消极观念。这些观念来源于认知上的错误解释,例如灾难扩大化和过度概括化、夸张化,情绪调节需要我们对事件重新进行评价。

最有效的反驳技术就是去搜寻证据,来证明被你扭曲了的事实,通常我们都能轻易办到,去发现真相,因为真相就在你身边,最后总能发现:你的悲观是没有足够证据来支持的,仔细去想想:“你真的是班里成绩最差的吗?”“你真的是世界上最丑的吗?”“是很多人或所有人都不喜欢你吗?”“你跳舞、唱歌不好,打球也不行吗?”“你打球也不行,难道玩拼图也不行吗?”

另外一个反驳技术就是发现“其他可能性”。通常一件事情的发生不会只有一个原因,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如果你考试没考好,下面几项都可能是没有考好的原因:试题的难度,老师的公平程度,考试时的身心状态,你的聪明程度,你用于复习的时间。悲观者每次都能找出最永久、最人格化很难去改变的原因,比如自己的聪明程度。既然原因多多,为什么要挑对自己杀伤力最强的原因呢?所以可问自己:可不可以用其他方式来看待这件事?

当你成为反驳高手,将会把习得性无助转变成习得性乐观,其实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不一定直接和不好的事有关,它们直接来自你对不好的事的看法,一旦发现你心情不好、很焦虑或生气时,你就问:“我对自己说了些什么?”也许有时你的想法是对的,那么就思考如何改变困境,防止不好的事恶化。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消极想法是不正确的,多练习这种反驳之道,一旦形成反驳消极想法的习惯,你就会快乐许多。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与所谓的“积极思维”是有区别的,积极思维是让自己尝试去相信美好的话,例如:“每一天,我都会越来越好,我都会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讨人喜欢,越来越聪明。”这些话没有根据,有时还与事实相反。大多数受过教育、理性思维或批判性思维的人无法相信这种毫无依据的话,反而认为是胡说八道、信口开河。

而习得性乐观是要实事求是,需要证据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是机械地重复那些积极、貌似自信饱满的话,并不能改善心情和增加成就感,我们的目的是尊重事实,但是排除过度不合理的消极想法,不去选择最坏的可能性,不要把一点小事看成大灾难,而打击自己

增加元气的生活建议

 闻花香和果香

 晒太阳

 看星空

 靠大树

 听鸟语

 穿布鞋

 吃粗粮

 读古诗

 深呼吸

 慢散步

 多冥想

 发发呆

 远离无意义地用电脑

 远离无聊摆弄手机

 远离游戏

 节制看电视

 远离黄色信息

 晚上十点入睡

 能走路不坐车

More

作者:陶然、银娟、刘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狗的习得性无助
怎样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 万门
绝对化思维
【116】《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积极心理学之父”教你随时取用的乐观技能
经常感觉自己很无助,没有依靠,我该怎么办?|心理自助手册
从塞利格曼的狗到习得性无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