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欺负人的心理与被欺负的心理
       无视讨厌的人,或者对讨厌的人采取敌对行为,我认为这并不是欺负。欺负是团体针对个人的行为,但最近关于“欺负”的定义非常不明确。比如,暴力行为与犯罪行为,团体私刑、恐吓,甚至有时强奸也被纳入欺负行为,欺负的范围被过于扩大了。

        一般来说,团体中制造一个假想敌,可以让成员安心或有团体凝聚力。

        有趣的是,告诉成员“大家要好好相处”的做法反而会增加欺负事件的发生。在告诉大家“必须好好相处”的同时,再创造一个离群的人,其他成员就容易建立良好的关系。

        团体更容易赞成荒唐的提议与暴力论,这是责任分散现象,也是团体容易发生欺负现象的一个原因。一对一时,很少发生面对面的吵架或打斗行为。但是,如果成为团体,欺负的“准备性”会变得非常高,要防止事情的发生就需要高度的警惕。

        美国团体治疗中,当团体出现这种情况时,治疗师就向成员解释“现在,团体中出现了一个‘替罪羊’,这是因为我们目前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这样,对于实施欺负的一方,以及被欺负的一方,双方都能得到心灵的成长。

        最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很多时候欺负现象都被忽视,没人注意到。关注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动力和技术|影响团体心理咨询的三大因素
如何正确看待“从众心理”?
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在团体里解决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能带给我们什么?
职场心理学:从众效应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