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望而知之谓之神(灵兰医话18)


古人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历来强调四诊合参,那么四诊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呢?古人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扁鹊见齐桓侯》的故事家喻户晓,扁鹊看一眼就知道齐桓侯有病,他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他望诊的功力。


  通常情况下,一个合格的中医师当他的目光与病人短暂接触时,就应对病人的健康状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就是“一会即觉”或“以神会神”,这也是医生的基本功。例如:一个体格很健壮的人来看病,一般来说虚证较少;肥胖的人可能痰湿较盛;瘦人可能阴虚火旺多见等。


  即使是没有学过中医的人,在与人接触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对方“身体很好”,“气色很好”,这实际上就是望神。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很多医生(也包括教师)把这一点忽略了。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起讨论望诊问题的时候,有的老师说现在望诊不方便,除了脸部和衣服之外,其他的什么都看不见。我很认真地对他说:哪怕脸都看不见,你也可以对患者的健康状态有大致的了解。


  比如说一位病人从我们边上走过,从外形、步态大致上可以判断男女老少(男扮女装的,那是极个别的);有的人走路时驼着背、弯着腰,有的人走路时雄赳赳气昂昂,由此大致可以推断他当前的身体状态如何;还有的人走路悠闲自在、有的人却形色匆匆,由此也大致可以揣摩他的心情如何,等等。


  其次,从人的基本形态还可以联想到一些问题,如坐而喜仰、卧而面向外,仰面掷足,喜冷、不喜加衣被,烦躁多动等一般都是热证、实证;而坐而喜伏、卧而面向内、蜷缩成团、喜暖、喜加衣被、喜静等一般是寒证、虚证。这是什么?这就是望诊。


  可是,现在中医临床的望诊中除了舌诊以外,其他的内容也基本被忽略了,这样诊病是很危险的。如何提高学生的望诊的水平呢?最有效的办法是多看、多练。在望诊技能的训练中,除了临床见习之外,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学生带到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人的神、色、形、态;或者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把若干名自愿者排成一列,让其他同学通过比较判断哪一个同学面色最黑,哪一个同学面色最白,哪一个同学目眶周围最黑?等等。实践证明,这种“见微知著”的方法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望诊意识,增加他们对望诊的感性认识。


【本文摘自李灿东著《身在中医》,讲述了李教授对望诊的理解,今天同时推送了一条古人对望诊的解读。回复59即可获取本期内容。另,昨天发送了余浩对望诊学习的指导,可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学中医17:望诊(形体、姿态、面部、嘴唇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完你就知道 切脉其实不过如此
木易生之中医四诊观
“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位于中医诊断四诊之首 舌诊思维导图注意查
艾灸失眠显奇效
中医四诊
解析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疗法,揭开古老诊病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