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海道,一个无奈却安全的选择 | 丝路之旅系列 11




“丝绸之路旅游年” 《旅行家》特别策划

丝路之旅 第11站

 青海道,落日余晖



坐标: 青海道

推荐人: 楼学,文史学者

线路特色:丝路寻古

适合人群:文化历史爱好者


在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南面,有一条与河西走廊平行的青海道,这条丝路的辅道沉默已久,似乎早已被世人遗忘。但在历史上曾有无数行旅选择进入河湟谷地,绕过青海湖,穿越广袤的柴达木盆地,翻越阿尔金山最终进入西域。这条道路颇为艰难,但在南北朝以及两宋这样的分裂时期,北面的河西走廊多为少数民族政权割据,与中原汉地之间的往来不得已而改道南行。青海道,是一个无奈却安全的选择。


吐谷浑王国在公元4世纪时成为青海道上的中介者,在玄奘以前,前往西域的僧侣都会和这支还算友善的鲜卑族人打上交道。而在贯穿整个北宋的无奈和屈辱中,回鹘人仰仗着始终贯穿的青海道,在西夏的眼皮底下与宋廷贸易。直到南宋迁都临安,贸易重心逐渐转移到海上,青海道目送了陆上丝路走向尾声,东南沿海撑起风帆,戈壁草原的驼铃声从此消失了。


热水古墓群

海西州都兰县热水沟察汉乌苏河两岸

都兰县城沿109国道向南约16公里


这里是青海乃至整条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在这片偏僻的荒原之下埋藏着打开中亚史的钥匙。1983年在这里开始的考古发掘历经数年,出土了大量吐谷浑王国的珍贵文物,尤其以精美的丝织品著称,这些丝织品部分来自中原汉地,大多数来自遥远的中亚和西亚,是青海道历史的生动缩影。




伏俟城

海南州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加村

青海湖环湖西路自驾可达


这里是青海道早期历史的中心,吐谷浑最后的都城。吐谷浑原本是中国东北的鲜卑族,西晋末年迁至青海,公元541年,夸吕即位,定都伏俟城,这里也从此成为青海道上最重要的中转站。吐谷浑通过联姻等和平手段与当地的羌人交好,又是一支擅长贸易的非典型游牧民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青海道上的主人。




虎台遗址

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

西宁2路至虎台中学


中国“金字塔”的影子不仅出现在热水的一号大墓中,也出现在现代的西宁城区内。虎台是十六国时期南凉的遗迹,相传曾为军事阅兵台,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南凉是青海道上重视佛教的国家,法显西行求法时曾专门绕行南凉。如今的虎台遗址被改建为公园,园内还设有西宁市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

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58号

西宁12路至新宁广场南


青海道上的丝路遗珍陈列在丰富的新石器彩陶收藏之后,当年热水墓地震惊学界的考古发现大部分都收藏在此。唐代的黄地联珠纹团窠对马锦有着鲜明的西域风格,联珠纹正是典型的西域纹饰;叶瓣花卉纹锦只余残片,但精致的图样仍然是展厅内的亮点。





瞿昙寺

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

乐都文化街乘坐前往瞿昙镇班车


始建于明初的瞿昙寺并没有见证过丝绸之路的光芒,这座宏伟的官式建筑群是皇权敕建的产物,而一个统一又封闭的中央政权恰恰是促成古青海道衰落的因素。瞿昙寺是青海深山中的“小故宫”,其精美的壁画和高规格的建制为西北所罕见。从这里向东,在望的长安已经退居为省城,而河湟谷地也早已不再有驼铃声响,肃穆的瞿昙寺是青海道上一场庄重的告别仪式。




丝路的遗产

在宋元时期衰落的青海道并非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统一的元明清政权中,它不再是对外贸易和交流的通道,但逐渐承担起国内交通的角色。连通四川的河南道与连通西藏的唐蕃古道上逐渐出现了藏传佛教喇嘛的身影,西宁南面的塔尔寺、甘肃夏河的拉卜楞寺都是诞生在古丝路沿线的重要寺庙。佛教在藏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经由青海道传入中原,再一次参与塑造中国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条条大路通罗马从丝绸之路青海道看贸易途径变迁
丝绸之路为什么要经过青海?途经高原路途坎坷,当时怎么想的?
不看不知道,西宁和南京还有这么多不解之缘
青海的历史与文化
青海的年龄,你知道多少?
《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青海道》六奇珍异宝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