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茵河畔的“曼哈顿”| 德国 · 目的地


法兰克福莱因-美茵国际机场为德国规模最大的商用民航机场,也是仅次于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和巴黎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的欧洲第三大机场。法兰克福因此成为进出欧洲的重要门户。



法兰克福莱茵-美茵国际机场


法兰克福,正式全名为美茵河畔法兰克福,以便与位于德国东部的奥德河畔法兰克福区别。法兰克福位于德国西部的黑森州,是莱因水系美茵河岸的大城,也是德国中部与西南各联邦州人口最多的城市。



奥德河畔法兰克福


“欧洲之父”查理大帝在漫天大雾中打了败仗,退到美茵河畔。由于找不到当地向导,无法了解河道深浅,大军不敢贸然渡河。正在踌躇之际,看见一只鹿走到岸边,轻而易举的涉水而过。查理大喜,挥军渡河,局势转危为安。



查理大帝是法兰克人之王,罗马人民的皇帝,也是伦巴第国王


为了纪念这段经历,查理大帝下令在当地建造一座城市,取名为“法兰克福”,意思是“法兰克人的渡口”。公元794年,法兰克福作为查理大帝的行都,首次载入史册。



法兰克人的渡口



· 德国最美的废墟 ·


战火无情,法兰克福在二战中遭受33次的惨烈空袭,城中原本大片的古典建筑有80%付之一炬,千年古城变成一片废墟,仅有少数幸存。




战后,少数建筑回复旧观,以体现其历史文化的代表性,例如法兰克福旧歌剧院。




这座完工于1880年的建筑在历史上曾是歌剧院,现在则是音乐厅。



歌剧院初建施工



1880年刚刚落成的歌剧院


二战期间歌剧院被破坏,曾有德国最美的废墟之称。



毁于战火的歌剧院没有了屋顶


战后外部得到忠实复原,内部则改为音乐厅。






· 战火后的重生 ·


与亚洲新兴国家和美国相比,欧洲并不流行兴建摩天大楼。欧洲城市的建筑风貌多以形式古朴典雅为主,往往只有哥特式大教堂才有着高耸入云的尖塔,象征把信徒的祈祷传入上帝的天听。然而二战期间盟军的轰炸将市中心大部分古迹夷为平地,和歌剧院遭受同样命运的还有法兰克福的大教堂。




法兰克福大教堂兴建于1250到1514年间的墨洛温王朝时代,属于哥特式建筑风格。这座教堂又称为“皇帝大教堂”。1356年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此选举产生,并兼为德意志诸邦的国王。



“皇帝大教堂”的加冕礼


尽管皇帝的行政所在地往往定于维也纳,但自从1562年起,到末代皇帝法兰兹二世 加冕的1792年为止,历代皇帝皆在此举行加冕大典,使它在当时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皇帝大教堂”的称号由来。1867年,教堂毁于大火,随后重建为今天的风格。




从1943年10月到1944年3月,法兰克福老城,这个中欧最大的哥特式城市被盟军的6次大轰炸所摧毁。最大的一次损失发生在1944年3月22日,老城有上千座建筑被毁。教堂受损严重,内部被完全焚毁。直至1950年代获得重建。



1944年毁于战火的大教堂和周边建筑


在这座教堂加冕称帝的神圣罗马皇帝身兼德意志诸侯的共主,象征着德意志民族统一的精神,“皇帝大教堂”之名也反映出这座教堂在德意志政治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自18世纪开始,这座教堂因为世俗政治的巨大荣耀而被奉上了“Dom”的名义,中文世界因此亦常把这里误译为“主教座堂”。




然而,只有让天主教廷派任主教驻扎的教堂才称为“主教座堂”,没有主教教座的教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教座堂”。依照教廷的划分,今天的法兰克福属于天主教林堡教区,主教座堂位于兰河畔林堡,而隶属于科隆大主教管辖。法兰克福大教堂“Dom”的名衔仅在于彰显其政治史上的地位,而非就宗教意义而言。



· 美茵河畔的天际线 ·


从“皇帝大教堂”的塔顶远眺,可以看到一排高耸的天际线。



从“皇帝大教堂”的塔顶远眺


这是战后随着法兰克福经济高度发展,现代化高楼无所忌惮拔地而起,让仅有70万人口的法兰克福成了少数拥有摩天大楼,而且密度也最高的欧洲城市。




其中,欧洲之塔为德国第二高的人造建物,高度仅次于柏林电视塔。



欧洲之塔


商业银行大厦则为德国第一高楼。



左侧即为商业银行大厦


法兰克福的摩天大楼建筑群,既是战争耻辱的印记,也是德国重新站立起来的象征。今天的法兰克福实质上为德国及欧盟的经济首都,是德国央行及欧洲中央银行的所在地。



欧元塔


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经营德国80%以上的股票,多家大型商业银行总部也设立在此,是德国最重要的证券交易与国际金融中心。



德意志银行双塔


法兰克福掌握了全德国乃至全欧洲的巨大财富,遂有“美茵河畔曼哈顿”之戏称。





· 民主政治是摇篮 ·


法兰克福不仅见证了德国在二战后的经济崛起,也在更早之前已经是德国民主政治的摇篮。法兰克福圣保罗教堂即是德国重要的政治象征符号。




这座椭圆形的新教教堂,建于1789年,完成于1833年。由于它的集中式造型,在1848-1849 年用作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所在地。




1848年5月18日,国民议会首次在此举行,因此称为“圣保罗教堂议会”。到1849年,制定了保罗教堂宪法。由于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反对,1849年5月30日,设在圣保罗教堂的国民议会解散。1852年,圣保罗教堂重新恢复宗教用途。




在二战中,圣保罗教堂和大半个法兰克福内城几近毁灭。由于它是自由的象征和德国的摇篮,战后得到重建,在法兰克福国民议会100周年时重新开放。




由于经费限制,内部结构改变甚多。而且不再作为教堂使用,而是作为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的场地,例如法兰克福书展期间著名的德国书业和平奖颁奖典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欧洲行德国篇(二)美茵河畔法兰克福
东欧行(3)| 曹华
旅欧散记148
在德国法兰克福游罗马广场和美因河
【德国】融汇老城风华与新城摩登的法兰克福
【德国】最具德国特色的法兰克福罗马广场(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