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哥古迹明珠女皇宫的风采 环球之旅(13)

被誉为“吴哥古迹明珠”的女皇宫,是吴哥唯一以精巧的浮雕而闻名的寺庙。该庙位于吴哥城东北约25公里处,建成于公元967年,于吴哥王朝阇耶跋摩五世统治时期建成,尊奉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神。

图1、女皇宫的正门及门上的山形墙

女皇宫原名为“班蒂斯蕾” (Banteay Srei),因为在神庙的中央刻有许多“阿帕莎拉”女神像,当地人则习惯称这儿为“女人城堡”,中国人则多半称之为“女皇宫”。女皇宫的建筑比一般神殿山的寺庙要低矮许多,没有陡峭峻伟令人晕眩的高度,以十分亲近人的尺度布置成温暖的空间院落。和吴哥大多数雕刻不同的是,女王宫的雕刻多刻在赤色砂岩上,在日照下石材散发出淡雅的硃色,让建筑及浮雕多了种迷人的生命力,也彷彿让原本冰冷的石块多了一种女性的嫵媚。导游说,这座庙全是出自女工的手盖的,故雕刻精细。有“吴哥艺术宝石”之称。

图2、入口上的山形墙雕刻华丽(战神因陀罗骑在三个头的大象艾拉瓦嗒上)

女王宫坐西朝东,长200米,宽约100 米。每座拱门上的山形墙跨立于四方形的门框之上。楣石横跨两根门柱之间,一些用于支撑上面的结构,一些则纯粹为了装饰。女王宫的山形墙比起门框来显得特别大,气势磅礴。在高棉建筑史上,女王宫第一次将神话故事雕刻在山形墙上。女皇宫的入口上的山形墙雕刻华丽,湿婆神坐在三头象上,中间的象头是朝前,两边的象头是侧面,象鼻清晰可见。下面是一头怪兽抓住蛇身,翻江倒海,掀起无数的浪花。整个山形墙呈燃烧的火焰状。

图3、北方守护神俱比罗

创作者竟能将坚硬的石块,如雕刻木头般琢磨出如此层次分明线条柔纤的精细作品,不论门楣或窗棂,都刻镂的一丝不茍,巧夺天工,实在是妙不可言,吴哥王朝的工匠在坚硬的石头上完成了这种美的升华。在入口处,我们已经感到整个女皇宫的富丽堂皇。

图4、进门后长长的走道

该庙主建筑群由三层院落围成。由入口处进入后,是一条67米长的铺道一直通向女王宫的主建筑群。大道两旁竖立着两排对称的2米多高的朱红石柱告诉我们,这里原有长廊,但现在已不复见。两旁有几个长方形的厅堂,现在剩下几根残柱,但门楣和三角墙的雕刻清晰可见。

图5、大道两旁有几个长方形的厅堂

第一层院落东西长110米、南北宽95米,由铁矾土建成,东西轴的两端分别开了两道拱门。 两道拱门的山形墙均已不在原位。西拱门的山形墙现由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描绘了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阿修罗孙陀(Sunda)和乌普孙陀(Upasunda)两兄弟争夺飞天提络塔玛(Tilottama)的故事。东拱门的山形墙散落在地上,描绘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恶魔掠走罗摩的妻子悉达的故事。院落内的壕沟被铺道沿东西轴切为南北两半,环绕着第二层院落。

图6、约尼是女性生殖器像

导游带我们来到一座像基座的石雕前,告诉我们,这是供奉湿婆神男性生殖器(林伽)。林伽呈勃起状,象征湿婆神,插在这个洞里。这基座称为约尼,是女性生殖器像,象征湿婆的妻子。印度教认为阴阳合一的雕塑代表生命,象征生殖、创造的超自然神力,是宇宙之源和最高力量的象征。导游说,在后面的参观里,我们将会看到完整的阴阳合一雕塑。

图7、护城河

第二层围墙的外侧,在通道两旁是护城河,开满了莲花。站在左边护城河,可以拍到女皇宫及高大树木的倒影。进入第二层内墙,在第二层内墙和第三层内墙之间原本分布有六个长方形小屋,可能是静思祭祀者休息之所,现已没有了。该庙由“瑞士古迹保护小组”进行维修,为了保护古建筑,禁止游客触摸,许多建筑、雕塑用绳子围住。

图8、第二道围墙

第二层院落的外围是一道东西长42米、南北宽38米的铁矾土围墙,内围是一道边长24米的正方形砖墙,外围墙的东西轴开有两道石拱门,中门两侧各有一根竹节状石柱和一根镂花石柱,上面是一个山形门眉。

图9、猴王须羯哩婆杀死其兄波林

第二道山形门眉雕刻着罗摩帮助猴王须羯哩婆杀死其兄波林的故事,罗摩在右手边射箭帮助须羯哩婆。故事摘自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故事主角罗摩在寻找妻子悉多的过程中遇到猴王国国王须羯哩婆,须羯哩婆被其兄波林夺去王位和妻子,罗摩和神猴哈努曼帮助须羯哩婆杀死波林,夺回王位。

图10、毗湿奴的化身那罗希摩撕开魔王希兰亚卡西普的胸膛

导游指着上鬼下人的雕塑问我们:“哪位是天神,哪位是恶魔?”我们都说面善的是天神,结果错了。走廊的其中一片浮雕描绘了毗湿奴的化身狮面人撕开魔王希兰亚卡西普胸膛的场景。毗湿奴无法忍受西兰亚卡希普不断的的恶意挑衅,於是化身成狮面人身的那罗辛哈(Narasinha),在黄昏时候(非白天非黑夜),在门框内(非室内非户外),将西兰亚卡希普放在大腿上(非地上非天上)撕成两半,才将他杀死。导游说,在印度神话中,善良的天神梵天因为相貌丑陋不得人缘。而邪恶的阿修罗因为外貌俊美藉此欺骗众生,最后丑陋的天神打倒了俊美的阿修罗。据说还有另一种说法,是神祇为了铲除恶魔,在日月交替之刻化为半神半魔的形体。那种说法对呢?看来应该研究一下印度史诗。

图11、神兽摩伽罗(Makara)吐出卡拉(Kala)。

神兽摩伽罗(Makara)吐出卡拉(Kala)。卡拉是象徵时间的神,在印度神话中,卡拉是一个食欲旺盛的怪物,有一次偷吃了湿婆神(Shiva)的祭祀品,被湿婆神(Shiva)处罚自己吃自己,最后他连自己的身体都吃了下去,只剩下一张面孔,湿婆神(Shiva)才宽恕了他。

图12、湿婆骑在座驶公牛Nandi上

以湿婆为主题的雕刻,湿婆骑在座驶公牛Nandi上,他的妻子乌玛(Uma)坐在后面,头部已被削掉。

图13、女王宫第二重院门内侧门楣

这幅雕刻上半部分刻画的是毗湿奴的妻子拉克西米通过大象用圣水沐浴。下半部分是迦鲁达则手挽神蔓,和蛇神那迦爭斗。迦鲁达是印度神话中的半人半鸟的大鹏,拥有金色的羽毛,他是毗湿奴神的坐骑,也是那迦的天敌,所以二者爭斗的场面便常常出现在吴哥的浮雕之中。

图14、进入第三道门

女王宫是当时吴哥唯一非国王所建的主要庙宇。它的建造者是罗真陀罗跋摩国王的一位大臣、国师亚那发哈拉(Yajnavaraha)。根据奠基石的记载,Yajnyavaraha既是一位学者也是一名慈善家,救助人民于病痛、冤屈或贫苦。庙宇的周围原来是一个名叫Isvarapura的市镇。第三道围墙正东也是3个拱门,中间拱门也有镂花门柱和双层山形门眉。拱门之间有两扇窗户,每扇窗上嵌有5根竹节状的窗棂。

图15、主祭坛前留影

进入第三层内墙后,就是女皇宫的精华所在。中间是主祭坛,左右各有一个藏经阁,构成T字型庙宇。中心区已被绳索封锁起来,遊人只可远观。女王宫于11世纪被进一步扩建和改造。在某种程度上国王主宰了改造工程;根据一段12世纪的铭文记载,女王宫被赐予僧侣 Divarakapandita 并供奉湿婆。迟至14世纪以后它才被遗弃。

图16、三头蛇雕花飞檐

女皇宫是吴哥唯一不是由国王建的庙宇。在吴哥败落后,1914年,一位名叫马瑞克的法国军人在密林中发现了它。1936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女皇宫的基石碑铭,证明是由当时的国师亚那发哈拉和他的弟弟一起兴建完成的。该庙以独创的优雅风貌,展现印度教的传奇神话之美。

图17、门边雕塑的卫士

1923年法国作家马尔罗从女王宫偷走了四件女神像,案件轰动一时。马尔罗很快被逮捕,失窃的女神像也随即被送回柬埔寨。此事件激起了人们对女王宫的兴趣,随后清理了女王宫的建筑,在1930年代对女王宫的修复中原物归位法也首次在重大工程上派上用场。每个门前都有石雕守护神一对,两侧墙上都有手持长矛的武士及身饰璎珞的仙女浮雕。

图18、主祭坛后面有三塔南北排列

主祭坛后面有三塔南北排列,朱红色的塔祠建在一个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约10米,供湿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毗湿奴神。三个都是印度神话中的主要神。

图19、塔的门高仅有1.2米

每座塔的东、南、北各有1门,门高仅有1.2米,门上有7头那迦蛇翘首警戒,所有朝圣者必须弯腰屈膝才能入内。

图20、神猴雕塑

庙宇前有许多神猴雕塑。导游说猴头都被人偷走了,现在的都是后来加上去的。神猴哈奴曼为风神和母猴所生之子,在英雄叙事诗《罗摩衍那》中登场成为帮助罗摩王子的好帮手。他聪明非凡,力能排山倒海,善于腾云驾雾,变幻形象和大小,多次救助罗摩王子,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图21、腾云驾雾神猴浮雕

神猴的故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由于这个故事传说早于佛陀降世就有了,学者认为吴承恩作西游记时,参考哈奴曼的事迹创作出孙悟空。

图22、左边藏经阁

吴哥窟的建筑多以青砂岩为建材,而女皇宫却是红砂岩。因为粉红砂岩产量少,所以吴哥遗迹里只有女皇宫用这种材质。女皇宫的美除了无处不在的精美雕刻,粉红色的砂岩材质更是锦上添花,加上保存状况良好,值得游客细品慢尝。

图23、无处不在的精美雕刻

女皇宫以极尽奢华的方式装饰门楣上的雕花。许多门框的高度只有108公分,宽度30公分,几乎没有实际的功能,似乎只是为了装饰而存在。“门”不再只是建筑上一种实用的空间,“门”仿佛是无比华丽庄严的象征。

图24、湿婆神大战魔王拉瓦那

左边藏经阁门上的三角墙,雕塑的是斯里兰卡的魔王拉瓦那想要进入湿婆神居住的圣山。拥有十个头颅和二十只手的魔王认为自己是最厉害的,守门的猴神不准魔王进入。魔王生气地把圣山举起摇晃,显示自己威力无穷。

图25、妻子帕瓦蒂害怕的爬到湿婆膝上

大地震动,猴子与狮、大象躲避奔跑,神鸟向四面飞翔。湿婆神坐在山顶,妻子帕瓦蒂害怕的爬到湿婆膝上,攀住湿婆身的肩膀。双方较量的结国,湿婆神用脚趾把圣山举起压住魔王,魔王只得认输并为湿婆神歌颂一千年。

图26、拥有十个头颅和二十只手的魔王

多头多手的魔王拉瓦那在摇动大山,魔王左边鹰嘴人身者在警告魔王,旁边那个象头人身的是湿婆神的儿子伽内什(Ganesh),正双手合十祈福,周围还刻画了一群胆小的婆罗门僧人和动物。留意下方左右两角的动物都在惊惶逃生,形象生动。

图27、湿婆神跳破坏之舞

有一组湿婆神跳破坏之舞的雕塑,右下角为湿婆神敲鼓的女神是湿婆之妻雪山神女,长得很美。左下角有个丑陋的女士。这个女士原来长得很丑,因为一度认真修炼,得到了创造神梵天的祝福,让她拥有无比的美貌。

图28、丑陋的女士现原形

不料引起天上男性众神为她争风吃醋大打出手,搞的天庭大乱。湿婆神生气了,跟男性众神说,你们为她的美貌吵来吵去,我就让你们看看她真正的样子。他就跳起破坏之舞,毁灭了那个女生的美貌,再现其丑陋的面貌。

这件事湿婆神做得有些缺德。

图29、右边的藏经阁

有一组浮雕很有趣,湿婆神骑着三头大象在云海里,两边各有五名信徒在跳舞。舞蹈动作眼熟,很像“花样游泳”的一个动作。导游说,湿婆神在降甘霖、解除民间的干旱。

图30、很像“花样游泳”的一个动作

绕到三座塔的后面,有许多女神雕塑,极为精致。最令人赞赏的是四壁上的提娃妲女神,不逊于世界级大师名作。在导游的指点下我们看到了被称为“东方蒙娜丽莎”的提娃妲(Devata)女神,当年法国作家马尔罗曾经将这雕像偷走,幸好功亏一篑。

图31、“东方蒙娜丽莎”

女神们裸露着上身。她们饱满的乳房如同熟透丰硕的果实,她们的腰肢圆润如修长轻盈的树干,在风中缓缓摇摆。她们的颈项上戴着黄金的缨络,手臂上箍着金钏。她们缓缓走来,手中拈着莲花的蓓蕾,下身围着细棉布的长裙,腰胯上垂着珠宝镶饰的沉甸甸的腰带。她们赤足踩踏过石板的引道,足踝上的脚镯轻轻碰撞出声音。

图32、女神

印度一直有崇拜女神的传统,但从哈拉巴文化至笈多时代,女神崇拜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只是到了中世纪,女神崇拜才占据了真正重要的地位,并在印度上层社会中盛行开来。女神体现的是性力,按印度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看法,神即男性神是超然不动的,只有他的女性因素是积极的、活动的。

图33、细看镂空的花瓣

笈多王朝时期,神的女性配偶已经开始出现于印度神庙之中,之前,她们虽也存在,但多表现为影子般的形象。大约从公元五世纪开始,女神崇拜日益显耀,直到公元11世纪穆斯林入侵之后,女神崇拜才从印度文化传统中的主流变成潜流。

图34、镂空雕浪花

最复杂的雕塑表现在浪花上。红色的砂岩被雕成镂空的浪花,如同花瓣一样,向上向内翻转。刀工流畅细腻,造型繁复圆润,线条纤巧柔美,色彩鲜艳妩媚,巧夺天工而妙不可言,是吴哥石雕中极品之作,也是柬埔寨雕刻艺术的颠锋之作。精致典雅的女皇宫,故又有“吴哥艺术之钻”的美誉。

图35、雕花石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王宫 (Banteay Srei)
柬埔寨之旅(5):班蒂斯蕾,红砂岩上的史诗
走进柬埔寨吴哥——参访吴哥艺术之钻的女王宫(上)[图文]
吴哥散记之女王宫|雕刻的是时光
【丛林迷窟】(24)女王宫 Banteay Srei(图)
摄影吴哥(1)——女王宫(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