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环球之旅(23)

到了佛罗伦萨,假如你不想留下遗憾的话,乌菲兹美术馆非去不可。

图1、乌菲兹美术馆

乌菲兹美术馆被誉为世界五大美术馆(博物馆)之一,若是纯看文艺复兴,乌菲兹的名次当之无愧的第二(梵蒂冈博物馆第一),收藏了浩如烟海的古罗马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共10万件以上,是意大利珍藏文艺复兴雕塑与绘画杰作最为完整的美术馆。虽然你不一定能完全读懂每一幅画的故事,虽然你不一定能彻底领悟每一个雕塑的内涵,但经过乌菲兹的浸染,你才知道什么叫意大利文艺复兴,你才真正体验到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因而有此一说,没有到过乌菲兹美术馆者,不具谈论文艺复兴的资格。


图2、乌菲兹美术馆外墙上画家的雕塑——乔托

乌菲兹美术馆建于1560年。这座建筑物最初是按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一世旨意建造的,用来作为佛罗伦萨公国政务厅办公室。办公室在意大利语中发音为乌菲兹(Uffizi),于是便成了这座美术馆后来的名称。实际上,这座由著名画家和建筑设计师瓦萨利督造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文艺复兴建筑杰作。瓦萨利将两栋平行延伸的狭长的3层楼建筑,设计成互相连接的"U"字形,一楼遵照科西莫一世的愿望,建造成配有科林斯式石柱的连拱廊。建筑物夹着细长的广场对称地迂回,与维基奥宫佛罗伦萨大教堂红色的圆顶、平缓起伏的绿色斜坡、阿诺河流等景色交相辉映,成为近代都市规划的典范之作。

图3、馆前拱廊里排队的人

在鸟菲兹设立画廊的构想源自于科西莫一世的儿子弗兰切斯卡一世。1581年这里开始公开展出美第奇家族的众多艺术收藏。关心艺术是美第奇家族长期以来的人文主义使命,佛罗伦萨之所以能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重地,是与美第奇家族对艺术及艺术家的关心密不可分的。美第奇家族是大银行家,被称为佛罗伦萨"无冕王",实际统治佛罗伦萨近3个世纪。这个家族从15 世纪到18世纪出了3位罗马教皇和两位法国皇后。1591年该馆成为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术馆。

图4、乌菲兹美术馆外墙上画家的雕塑——达·芬奇

随着美术考古在18世纪逐渐有系统地展开,乌菲兹收藏成了举世注目的人类文明遗产,这里成为美术史研究一大宝库,这使政治上已经失去意义的佛罗伦萨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永垂不朽。美术馆在二战期间受创,战后修复并扩建。1966年又遭洪水袭击,1993年,一颗汽车炸弹在附近爆炸,炸死5人,损伤了尼比尔室,里面主要是古典和新古典的雕塑以及壁画,据说是黑手党干的。

图5、乌菲兹展厅走廊上的雕像

乌菲兹美术馆共有45个展厅(多按画派风格划分),展厅再根据不同的展出主题分成不同的展室。2-6室是歌德艺术,7-14室是早期文艺复兴,15-29室是鼎盛文艺复兴,30-45室是近代作品。

图6、古罗马浮雕

我提一下部分画室的名字,如雷贯耳:乔托画室、波提切利画室、达芬奇画室、米开朗基罗画室、提香画室、拉斐尔画室等,藏品不乏名家名作,波提切利的《春》、《维纳斯的诞生》,拉斐尔的《金丝雀的圣母》、提香的《花神》等,都是闻名世界的珍品。

图7、画室 17 Hermaphrodite(因保护大理石地面不让进)

乌菲兹博物馆还建有一座阿诺河上的"风雨桥",与美第奇家族居住的皮提宫相连。这座宫殿建筑十分豪华,现也已辟为画廊,收藏有拉斐尔、鲁本斯、凡戴克和佛朗西斯的一些杰作,在世界艺术博物馆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

图8、雕塑《拉皮斯大战人头马》

乌菲兹博物馆藏品之丰富,就连 1796 年拿破仑远征意大利见到该馆的藏品时都垂涎三尺,只是由于它是公共财产,才未敢征收。后来只有"美第奇的维纳斯"雕像,被这位法国皇帝劫掠到"卢浮宫",但在复辟时期又被送回。最后由美第奇的末代继承人安娜玛丽亚(Anna Maria Lodovica)捐赠给佛罗伦萨政府。


图9、雕塑展室的一角

网络上传出的信息是,参观乌菲兹文化馆的人极多,要排一两个小时的队。高峰时期,前三天的票都预定完。我们去时,再次感受到金融危机及猪流感带来的旅游萧条,前面只有四十余人排队,每过15分钟放进去一批,每批约20人。等待期间,许多人怀着对文艺复兴艺术殿堂的虔诚在认真阅读有关介绍的书籍,提前进入角色。

图10、阿波罗雕塑

乌菲兹展厅里面最先跃入眼帘的是走廊上的雕像。雕像在乌菲兹似乎一直就是小老弟,馆中的珍品集中在油画。在这里,有两位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名字在我脑海里深深打下烙印,他们是波提切利和提香。有五个展室有波提切利的作品,其中《春》和《维纳斯的诞生》非常值得一看。

图11、雕塑

波提切利是美第奇宫廷中的首席画家。《春》是文艺复兴时代第一幅以异教神话为题材的作品。维纳斯上方是蒙住眼睛的丘比特,在这里,维纳斯不仅代表了爱的女神,而且也代表大自然中的繁衍力量,她和右侧正在洒玫瑰花的花神显然都怀孕了。右侧的西风之神正捉住山林女神克洛丽斯,向她吹气,西风之神忧郁的蓝色面容,与克洛丽斯带着惊奇的脸庞形成对比。左边的墨丘利正要转身,他是主神宙斯特使,有一双飞毛腿,手执伏着双蛇的和平之杖,他的手势所到,即刻驱散冬天的阴霾,春天降临大地,百花齐放,万木争荣。

图12、《春》

维纳斯心不在焉的举起右手,为一旁的手拉手翩翩起舞美惠三女神(阿葛莱西、纳里亚、弗罗基尼)祝福。她们分别象征"华美"、"贞淑"和"欢悦",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画中所有的人物的脸孔都深具古典美, 体态显得轻盈,舒展地飘浮在草地上。作品充满哥特式的画风,优雅而轻盈。在波提切利所处的时代,艺术家们关心的人物是以男性为主,而此画是最早以恢宏的气势赞颂女性的美与优雅,故成为世界名画。

图13、《维纳斯的诞生》

《维纳斯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名作,创作于1432年左右,画中情节和形象塑造是依据美第奇宫廷御用诗人波利齐·阿诺的长诗。该诗描述维纳斯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吹送到幽静冷落的岸边,而花神芙罗娜用繁星织成的锦衣在岸边迎接她。维纳斯忧郁惆怅地立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体态显得娇弱无力,她羞涩地用手遮挡胸部……但却挡不住她周身透出的无法言说的美丽。这位爱与美的女神,她的眼神是那样迷离,不知道在想什么地方,她将面对一个不可知的世界。

图14、提香的(提齐安诺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是另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杰作。这幅作品,表现出细腻描绘的功力与创新构图。画面前方横躺着一位身体匀称的裸体美女;她身后的黑色布幕遮住了左半边画面,右半边表现出室内的情景与空间。将背景做如此极大差异,意在引起观赏者内心偷窥的欲望。这种题材及构图的方法,在绘画史上是一种挑战与突破。

在16世纪,绘画接受者的观念变化,使创造完美的裸体像已成时尚,在提香笔下的裸体美,具有生活与感情的因素,而不是神化了的女性。画中人是贵妇人艾列奥诺拉.乌尔比诺夫人,一位追求生活享乐的上层妇女。

图15、安德烈亚·德尔·萨尔托的《美人与圣母》,约绘于1517年

波提切利的《诽谤》(图16),取材于古希腊画家阿贝列斯的一幅画中的文字记载,波提切利重新构思创作。画面类似一幕舞台剧:在庄严的大厅里,三个女子和一个男子正把一位裸体男青年拖到国王面前审判。被黑色风衣包裹着的男子是"诽谤",他的手势伸向国王,竭尽诽谤之能事;手持棍棒,揪着裸体男子头发的是"叛变",她出卖了同伴,并把他交给国王;裸体男青年是孤立无援的"无辜",他合掌向上祈求真理能拯救他免遭诽谤的命运;后面两个女子,一是"虚伪",另一是"欺骗",她们俩正在为"叛变"者梳理头发。

图16、《诽谤》

在宝座上坐着一位长着两只驴耳朵的国王,昏庸无能,听信诽谤。在他两边是"无知"和"轻信",不断地向他的耳朵里灌输无知和轻信;画面的另一边站着一位被黑色长袍包裹着的"悔罪",他面向立在身后的全裸体女神,那就是"真理",希望她能出面拯救"无辜"者。可是站立不稳的真理,手指上天,意思是说:"对于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我也无能为力,去找上帝吧。"

这幅画寓意十分深刻。它告诉人们,人间的一切罪恶都是用美丽的形象乔装打扮以欺骗人民的,统治者听信坏人之言,正直好人总是落难,而面对这一切,真理也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社会现实。画家在形象塑造方面,使用对比的手法以加强戏剧效果。背景的建筑物显得神圣而庄严,可是就在这神圣的地方,无辜者和真理受到当权者公然无耻的摧残和伤害;真理和无辜者以裸体表现,而一切坏人皆以华丽的锦袍包裹,显示真理与无辜者的纯洁美好。画面人物组合靠手势动作发生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艺术整体。

图17、乔瓦尼·贝利尼的《神圣寓意图》绘于1504年

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 1430—1516)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贝利尼是威尼斯绘画派的创立人,并使威尼斯成为文艺复兴后期的中心。他创新了许多新的题材、在绘画形式和配色上带给大众新的感受,将文艺复兴的写实主义提升到另一个新的境界。他是当时最伟大的风景画画家之一。他的描绘户外光线的能力是如此高超、熟练,使得观赏者不仅能分辨出是哪个季节,甚至还可看出是哪个时辰。贝利尼一直活到能够亲眼目睹他所创立的画派在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他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其中乔尔乔内和提香甚至比他要有名。

图18、拉斐尔·圣齐奥的《金丝雀圣母》绘于1506年

在金字塔形的构图中,倚在圣母怀中的小耶稣和小约翰,抚弄停在圣母膝上金丝雀的动作,自然且贴切地传达出对幼小孩童的呵护情意;圣母左手拿着祈祷书,视线一时从树上移开,转向两个孩童,则是时刻关注的表现。在这里最引人注意的,是圣子的脚轻轻地踩在圣母脚上,这种身体的接触充满了亲情,动人心弦。这确实是一个不平常的动作,具有表现人情与天伦乐趣的特殊意义。

图19、《帕拉斯和肯陶洛斯》

帕拉斯又称雅典娜。画中的雅典娜代表着智慧和真理。人头兽代表着暴力、放荡。波提切利的《帕拉斯和肯陶洛斯》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宙斯劫夺欧罗巴来到克里特岛生了个儿子叫弥诺斯,成了克里特王。他娶了帕西淮为妻,不安分的帕西淮和一头公牛偷情生下一个人牛各半的怪物肯陶洛斯,后被关进迷宫以避丑闻。弥洛斯令雅典每七年要向克里特进贡七对童男女供肯陶洛斯吃掉,这幅画就是描绘帕拉斯捉拿肯陶洛斯情景。

图20、提香的(提齐安诺的)的《花神芙劳拉》绘于1515年

提香的另一幅作品 《花神》是该馆的镇馆之宝。花神为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芙劳拉。意大利人把每年的 4月28日至5月3日定为"花神节"。节日期间,人们欢聚在一起,用鲜花来装饰自己和动物,集会时有花神出现,由手持鲜花的年轻貌美的女子装扮。历来画家都喜爱借用神话中的女神来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传达人性、人情和人爱的思想感情。

画中是位手持花束的威尼斯美人,就像盛开的鲜花令人倾慕。据说画中女子是画家当时热恋的情人,画家只是借神话之名,表达自己对情人的爱慕之情。画中人转身俯视,目光专注作沉思神态;似乎由于转身的动态而使宽松的内衣自然滑落,裸露出丰腴的酥胸;金黄色的秀发披撒在圆浑的双肩上,与充满生命的肉体形成对比,使健壮的身体透露出青春活力,整个形象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

提香对色彩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用色大胆,色调极其丰富明快、微妙而准确;他的笔触热情奔放,流畅自如,不拘陈规;画面响亮而又和谐,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雄浑、华贵之美,他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他在38岁时,获得了威尼斯共和国首席画家的地位,后来又被封为伯爵,是教皇和国王的座上客。瓦萨利说,在意大利,没有人能和提香的绘画天才相比,无论是拉斐尔或是达芬奇都赶不上他。

图21、《圣家族》

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又名《多尼圆形画》,是他于1504年在佛罗伦萨为一位富商完成的,作为他早期的板上宗教画,可以说也是一首美丽的天伦诗。这也是画家唯一一幅在画架上完成的画。图框则可能是米开朗基罗的设计,框上除了精美的纹饰之外,并装饰着预言者与巫女的脸孔。

《圣家族》是一个传统题材,主要是描绘圣母玛丽亚、圣约瑟和圣婴基督。不过米开朗基罗在这一幅画上的三个宗教形象已完全成了民间生活的普通人物了。画作描绘的是一个木匠家庭,约瑟、玛丽亚专注于圣婴的天伦乐趣之中,而圣母也展现出肌肉线条。此种情景通过三个人物的戏剧性组合得到了和谐的世俗化体现。背景上还有几个裸体像,好像有一个野外浴池,圣家族就在一块野地上休憩。构图紧凑,主调和谐,给人以亲切感。

看得出来,米开朗基罗的绘画水平远不如他的雕刻水平,我更喜欢他的雕塑。米开朗基罗大概也深知这点,因此作画很少。

图22、达芬奇的《女人头像》

达·芬奇的《女人头像》(素描)约在1478年创作,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女性头像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乌菲兹美术馆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所有的学者都一致认为这一杰出的绘画作品是在制作皮斯托亚大教堂祭台装饰屏的时候创作的。这幅画中,达·芬奇刻画的那双下垂的眼睑,是圣母向自己的儿子耶稣基督表示敬意的典型姿态。

从该素描中已经可以看出达·芬奇风格的某些具体特征,即把自己的创意与写实结合起来,譬如头顶典型的罗马风格的发髻,有着许多卷曲发辫,仿佛一层层波浪形花边,宛若下泄的瀑布或散开的祥云。早在达·芬奇的创作初期,他便开始研究雨云和波浪。他注意的并非艺术家面前的女模特的具体视觉形象,而是极力要在人物形象中再现自然界中的那些和谐因素。

图23、保罗·乌切诺的《圣罗马诺之战》(Battaglia Di San Romano)绘于1439年

圣罗马诺之战系列的画作是佛罗伦萨画家保罗·乌切诺创作的,主要描绘的是1432年佛罗伦萨人和西耶那人之间发生一场战役,这系列共做了一组三联画,用来刻画这场战役的三个不同的场面,被分别收藏在伦敦国家美术馆、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和巴黎卢浮宫。此画为连画的第二幅,直接画的是交战的场面:博纳提诺在白马上被刺倒了,而画面远方的背景是正在追赶西耶那军团的佛罗伦萨军队,这时败兵们也正向着山丘退让。

图24、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的《朱迪斯斩杀赫罗弗尼斯》绘于1620年

画中的故事是:亚述大军侵入巴勒斯坦时,所向无敌,捣毁各地的神庙。直抵犹太的伯夙利亚城,这时城中一位年轻貌美的寡妇朱迪斯主动带领女奴出城,用美色诱惑并杀死亚述军主帅赫罗弗尼斯,将他的头割下逃回城中。犹太军队乘势进攻,敌方因主帅死亡,无人指挥,大败而逃。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为意大利巴洛克女画家,小时候被私人教师塔西强奸。她后来创作了一些女性复仇为主题的绘画,这也是这幅《朱迪斯斩杀赫罗弗尼斯》为什么画的如此血腥的原因,复仇、血腥、痛苦,反应了她早年的痛苦经历。

图25、达芬奇的《天使报喜》绘于1472年

列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ci)于1472-1473年创作的《天使报喜》,采用了一种肃穆的表现手法,画面色彩凝重,玛利亚身后高大的建筑和面前摆放着雕塑精美的几案衬托出庄严神圣的气氛,而天使加百列屈尊而跪的姿态和深红色的裙裾,无不烘托着为了救度世人的耶稣的来临是一件无比严肃的事情,是多么的重大神圣。

圣母玛利亚的生平鲜有人知,只是在《新约》里面有少许记录,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天使报喜和耶稣降生的故事。根据记载,玛利亚的父母是约亚敬和安娜,玛利亚三岁时被送往耶路撒冷参加神殿的仪式,自己走上长梯直到大祭祀的面前。长大后玛利亚与木匠约瑟订婚,居住在加利利的那撒勒城。正是在这个时候,上帝派遣天使加百列来到了未婚的玛利亚面前报喜,告诉玛利亚作为圣女的她,已经怀孕并将产下一个儿子,名字应该叫耶稣。玛利亚回答天使说:我当然愿意做上帝的使女。自从中世纪以来,"天使报喜"一直是艺术家们广为描绘的。

图26、卡拉瓦乔的《酒神巴克斯》绘于1597年

米开朗基罗·达·卡拉瓦乔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3一1610)早期创作的这幅《酒神巴克斯》表现了他的艺术观点。画中酒神的样子十分荒谬,他的头上戴者用树叶编成的帽子,身穿一件像是浴衣的长袍,显得十分轻浮。神向前举着酒杯,似乎没有拿稳,酒好像要从酒杯里洒落出来。而画里的水果则熟得很厉害。右边的石榴裂开了口,桃子熟得快要烂了,葡萄从盘子里掉了出来。这样的描绘表现了享乐、放纵的生活。画中的酒神是一个胖胖的男孩,这种非常真实的形象完全不像是神话中的人物,单看脸部,很像中国唐朝的美女。

图27、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亚当和夏娃》绘于1528年

这幅画是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众多亚当夏娃主题作品中的一个。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任职于德国萨克森选帝侯的宫廷画师,与宗教改革鼻祖马丁·路德是特别要好的朋友。他本人也是宗教运动的忠实支持者,这也给他的作品或多或少地蒙上了政治运动的意味。这幅画中,亚当与夏娃借用树叶遮住了私处,夏娃手托苹果,左上方可以看见那条可恶的蛇,黑色的背景下,人物表情安详,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中的幸福生活。

图28、罗伦佐·默纳克摩纳科的《三博士来朝》(Adorazione dei Maqi)绘于1421年

这是为罗马的圣埃及迪奥教堂所做的祭坛画。上面那3个尖顶中,分别画的是正在赐于神恩的基督和两个先知。后来,画家柯希莫洛赛里给这幅画又增加了两个先知和两个圣母领报故事中的人物,并把这幅原来是3个尖顶布局的祭坛画,改造成了一个四边形的布局。这更改之后的画作,事实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更加吻合。近些年,人们又开始了对这幅画的恢复工作,还原了用天青石和喷漆手法表现出来的明亮色彩。

图29、乔尔乔·瓦萨里的《火神兀儿肯的锻造炉》绘于1564年

瓦萨里是1562年建起的佛罗伦萨绘画学院的发起人之一。他的老师是米开朗基罗。他对于建筑、雕塑与壁画的贡献是显著的,一直是托斯坎尼美第奇家族柯西莫大公宫廷里的御用画师。美术史上记载更多的是他那本著名的美术史著作《艺园名人传》长达百万言,并第一次在书中提出文艺复兴一词。他提出可按14、15、16世纪划分美术发展的阶段,对后来的艺术理论研究造成巨大影响。瓦萨里在建筑上也有辉煌成就。最出色的就是乌菲兹宫。乌菲兹宫建于1560年。建筑物的整个设计受到米开朗基罗的明显影响。就建筑风格看,不妨说也是瓦萨里的风格主义艺术在建筑上的杰出表现。

图30、科雷吉欧的《爱子的圣母》约绘于1524年

在世界所有美术馆中,乌菲兹以其丰富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作品收藏而独具特色。欧洲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的时期粗略而论是在15、16世纪,这是一个发生伟大的变革的时代,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人文主义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认为人类自身应该成为世间万物的中心和主宰。经历了中世纪神学的漫长桎梏之后,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在这一时期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在意大利和欧洲的文学艺术中得到复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利风情之旅(26)乌菲兹美术馆
乌菲茲美术馆 文艺复兴的局部了解
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波提切利
意大利游记(28) 佛罗伦萨 - 美第奇家族和乌菲兹美术馆
【雅昌讲堂3307期】王加:乌菲兹美术馆
乌菲兹美术馆:不愧为全世界艺术学生的视觉宝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