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天飞讲西游|第四十三讲:镇元大仙大起底(上)

今天该讲镇元大仙和五庄观。

五庄观也是《西游记》里的一个大故事,首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镇元大仙、五庄观这几个名字,都是怎么来的。

镇元大仙的身份太特殊了,书里说他是“地仙之祖”,那份从容自信潇洒出尘,帅呆了!有女生说镇元大仙是她在《西游记》里最想嫁的人。

但是这样一位大仙,在道教神谱里却找不到他的名字!按照贫道以前讲过的一个方法:道教神谱里没有,不妨到民间信仰里找找看?很遗憾,贫道负责任地说,查遍了,也是没有。

正宗道教没有,民间信仰没有,那这位镇元大仙是何来头?只有一个可能,是作者编的。或者说,他是作者原创的神仙。

而且,这个五庄观,看上去未免也太不像道教宫观的名字了!历史上记载的,有“五仙观”(黄州)、“五岳观”(北京)、“五云观”(新昌)、“五圣观”(临潼),五仙就是五位仙人,五岳就是五座名山,五云就是五色祥云,五圣指五通神,这些名字,都和道教有紧密的关系。“五庄”又是什么呢?难道是五个村庄么?

况且五庄观是一个大地名,并非出现一处。如果只出现一处,还可以说是偶尔的笔误。但处处都是五庄观,就需要考虑这里面有无深意了。

所以贫道一直反对过度地寻找《西游记》的深意,并不是拒绝寻找深意。《西游记》这部书里,肯定是有很多寓意的,只是我们有时候知识不够,看不出来。

《西游记》大量宣讲内丹术的理论,是确凿无疑的,所以我们应该顺着这个思路,去寻找镇元大仙的来历。


地仙是怎样炼成的

首先,镇元大仙,书里写成地仙之祖,是无疑的。那么,内丹术里谈没谈到“地仙”这个概念呢?

答案是有的,而且就在内丹术的祖宗《钟吕传道集》里!

大概有一些朋友不了解《钟吕传道集》的地位,这里简单解释下,这部书是五代施肩吾整理的。全书以钟离权与吕洞宾师徒问答的形式,系统完整地论述了内丹学,建立了钟吕派内丹体系,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在内丹史和道教宗派史上可谓祖宗辈的著作!

《钟吕传道集》是这样给神仙分类的:

  • 吕洞宾问:“法有三成,而仙有五等者,何也?”

  • 钟离权答:“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

好了,我们在58回,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打到如来处的时候,发现如来佛正是给菩萨们普及了这种分类法:

  • 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臝、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臝、非鳞、非毛、非羽、非昆。

这里需要强调一句:神仙的分类,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道教喜欢给神仙分类,因为道教历经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中间又有这么多的宗派,所以各家、各著作的分类,肯定都不一样。网上有些帖子介绍神仙的分类,其实那只是一个教派、一部著作、一个时代的个别说法。不能拿着这种个别的说法,往普遍的道教上套。网上有很多无谓的争论和误解,都是这么来的,拿着个别当普遍。


例如《庄子》分为真人、至人、神人……《太平经》分为神人、真人、仙人、道人……《抱朴子》分为天仙、地仙、尸解仙……《道教三洞宗元》分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王重阳分为天仙、神仙、地仙、剑仙、鬼仙。

而如来佛这个“天地神人鬼”五仙的分类,就是《钟吕传道集》的首创,此前并没有别人说过!第一,这是贫道阅读和检索范围内,没有发现这个分类出现在比《钟吕传道集》更早的道经里。第二,《中华道教大辞典》中“仙有差等”条,也认为这是钟吕的首创。

明白了这个道理,下面的推理就轻松了一半。原来《西游记》受《钟吕传道集》或钟吕派的影响是很深的!

那么《钟吕传道集》是如何讲地仙的呢?

  • 吕洞宾问:“所谓地仙者,何也?”   

  • 钟离权答:“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很好,“地仙”是“天地之半”,那么,偷吃人参果这一回,正好有这样的话:

  • 那仙童推开格子,请唐僧入殿处,只见那壁中间挂着五彩妆成的“天地”二大字,设一张朱红雕漆的香几,几上有一副黄金炉瓶,炉边有方便整香。唐僧上前,以左手捻香注炉,三匝礼拜。拜毕,回头道:“仙童,你五庄观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童子笑道:“不瞒老师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

清风、明月这句话,“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岂不正是“地仙者,天地之半”的注脚?我们继续看:

  • 吕洞宾问:“地仙如何下手?”

  • 钟离权答:“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先要识龙虎,次要配坎离。辨水源清浊,分气候早晚。收真一,察二仪,列三才,分四象,别五运,定六气,聚七宝,序八卦,行九洲。五行颠倒,气传于母而液行夫妇也。三田反复,烧成丹药,永镇压下田,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以作陆地神仙,故曰地仙。”   

  • 钟离权又说:“三百日圣胞坚,三百日胎仙完。形若弹丸,色同朱橘,名曰丹药,永镇下田。留形住世,浩劫长生,所谓陆地神仙。”

这里出现了一个词:“三田”和接连出现的“镇压下田”,三田是什么呢?钟离权自己解释了:

  • 丹乃丹田也。丹田有三:上田神会、中田气府、下田精区。

丹田,是内丹术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人体内可以结丹的地方,一般认为,上丹田在两眉之间,中丹田在心下,下丹田在肚脐附近(不同的丹经说法不一)。下田就是下丹田。

但是下丹田还有其他的名字,叫“下元”、“关元”、“丹元”。钟离权说:

  • 小还丹者,本自下元。下元者,五脏之主,三田之本。

所以,“镇压下田”,这句话很重要。“镇压下田”,相当于说“镇压下元”或“镇压丹元”,也就是“镇元子”一词的真正来历!

而且,这个名字设计得相当巧妙,这个“镇”字,还可以拆为真+金,丘处机《大丹直指·五气朝元太阳炼形诀义》:

  • 金液还丹变为金,其中纯阳气生,是为气中有气,已是陆地神仙,可与天地同其寿算。

炼成“金液还丹”,就可以成为地仙,“与天地同其寿算”,正是镇元大仙另一个名字“与世同君”的注脚。

同时我们看到:镇元大仙的这座山叫“万寿山”,门上有一副对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处处提醒:长生不老、与天同寿,是观主的特征。所以孙悟空看了之后说:

  • 行者笑道:“这道士说大话諕人。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此话说。”

如果理解五庄观观主是地仙之首,已经掌握了“真金”,可与天地同寿。这一切就都可以理解了。

五庄观相当于“五脏庙”?

刚才说了,“五庄”这个词,不见于任何道教经典。但只要明白内丹术的原理就可以知道。五庄其实就是五脏的改写。

刚才讲到《钟吕传道集》里有这么一句话:

  • 小还丹者,本自下元。下元者,五脏之主,三田之本。

既然“下元”是五脏之主,那么《钟吕传道集》又说地仙已经“镇压下田”,那么这位地仙之祖当然更是五脏之主了!给他设计一座“五脏观”是非常合乎教义的。

但问题是“五脏观”这个名字实在太难听了,因为民间有一个说法叫“五脏庙”。这是对贪吃的人肚子的讽刺,《金瓶梅》就说:

  • 正是珍馐百味片时休,果然都送入五脏庙。

还有人写过一篇《募修五脏庙疏》,当然是开玩笑的,就是说要大吃大喝,满足五脏的需求。

那么,怎样改造一下,既能表现五脏的意义,还能不和五脏庙这样low的名字相混呢?很简单,变变写法就行了。“五脏”,又写作“五藏”:

  • 五藏为脾、肺、肾、肝、心。(《管子》)

但“五藏观”的写法还是太直白了,因为我们现在不熟悉“五藏”,但明朝人是熟悉的。干脆再变一变。“藏”的一个写法是“匨”,和“庄”就非常相似了。

《怀素自叙帖》卷首的“藏”字,看上去像“庄”字

而且这部世德堂本的《西游记》,藏和莊是经常混用的。例如:

  • 行过了乌斯庄界。(19回)

  • 八戒是西牛贺洲乌斯庄人氏。(54回)

这是贫道自己拍的世德堂底本。其实都应该是“乌斯藏”。不管世德堂本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或许比世德堂本更早的底本就是匨,误抄成了庄),庄、藏本来就有混用的现象却是确凿无疑的。

另一个版本的发现

“镇元大仙”和“五庄观”,是出于某个人特意的设计,还有一条证据。这就是明末周清原《西湖二集》。

这本书屡次引用《西游记》,如:

  • 我曾看《西游记》,那猪八戒道得好:世上谁见男儿丑。只要阴沟不通通一通,地不掃掃一掃。

  • 连那《西游记》內的奔波儿灞、灞波儿奔身上都烧起燎浆大泡。

  • 却是一个白面老狐,却扑死在地,可不是《西游记》中金角怪和银角怪的老奶奶么。

这些引用,都和今天的《西游记》毫无二致,说明作者对《西游记》是相当熟悉的,他是明末人,他看到的版本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差不多的。

唯独有一个地方,很奇怪,这就是卷四《愚郡守玉殿生春》:

  • 就把远志、石菖蒲等样买了数百斤,煎成一大锅,就像《西游记》中五圣观混元大仙要用滚油煎孙行者的一般。

从前面这位周清原引用的金角、银角、奔波儿灞、灞波儿奔,甚至猪八戒说过的俗语都和今天的《西游记》无异,连小妖的名字他都记得住,为什么这里突然变成“五圣观”和“混元大仙”?这么有名的人物和地名,为何和今天的不一样了呢?

最合理的解释,是他看到的版本,在这个地方和今天不一样!也就是说,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西游记》的版本,那上面是写成“五圣观”和“混元大仙”的!

但是,五圣观和混元大仙,是常见的宫观名和神仙名。前面说了,陕西临潼县就有个“五圣观”(见《金石萃编》),“混元仙”也经常在史书里遇见。所以作为一部通俗小说,采用这两个名字是非常合理的。采用名不见经传的“五庄观”和“镇元大仙”,就不那么自然了。

所以,这一切都指向了编出“五庄观”和“镇元大仙”情节的这位作者,是有意的宣扬某些东西。结合《西游记》和《钟吕传道集》的关系,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个名字,包括只拜“天地”的一半,包括“与世同君”、万寿山的名字、门口的对联,都是指向《钟吕传道集》中的地仙的修炼的。

本文作者:李天飞: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现任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喜欢写好玩的文章,做好玩的学问。有《西游记》校注(中华书局2014年),也喜欢诗词、书法。发表有文学、经学、书法相关领域论文及书评、随笔多篇。

隆重推荐贫道的自营公号“仙儿”(xianer-xianer),《李天飞讲西游》系列也在此同步发布,欢迎习惯使用微信的朋友前往关注!除了“李天飞讲西游”,“仙儿”还有各种好玩的东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天飞讲西游|第四十四讲:难道镇元大仙是他?——起底镇元大仙(下)
如来为何看不起镇元子?
西游记:车迟三大仙极力推崇道教,为何最后惨死也没见三清来救?
李天飞讲西游|第十七讲:读书少怎么编故事?
民间对于道教的五个误解,你认识的可能是个“假道教”,长知识了
道教神仙(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