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褐斑,脸部腹部刮痧,效果显著
userphoto

2022.12.01 黑龙江

关注

黄褐斑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基本对称,常分布于颧、颊、鼻或口周围,无任何自觉症状。

中医学称本病为“黧黑斑”“肝斑”,多由情志不遂、肝郁气滞、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气血亏虚而不能上荣于面所致。

(网络配图)

笔者采用刮痧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30例,疗效显著。

现介绍如下。

一、

临床资料

30例肝郁气滞型黄褐斑均为中医医院针灸科及治未病科门诊患者,年龄最小25岁,最大46岁,平均3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平均4.3年。

二、

治疗方法

1.面部刮痧

患者清洁面部后,先在面部均匀涂抹刮痧乳作为润滑剂,将刮痧板的底边靠在手掌心,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弯曲,分别放在刮痧板的两侧,刮痧时用掌心部位施加向下的按压力。按照额头区、眼周区、面颊区、口唇区、鼻区、下颌区的顺序进行刮拭。

(网络配图)

2.腹部刮痧

腹正中区,先用刮痧板点揉中脘穴,然后由上至下刮至神阙穴;腹侧区,先点揉中脘穴,然后沿着肋骨下缘向外下方向刮至章门穴。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8周。

注意:刮痧板专板专用,避免交叉感染,刮痧完毕后,使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

三、

疗效标准

治愈:黄褐斑面积消退大于90%,颜色基本消失。

显效:黄褐斑面积消退60%~90%,颜色明显变淡。

有效:黄褐斑面积消退30%~59%,颜色有所变淡。

无效:黄褐斑面积消退小于30%,颜色未消退甚至加重。

四、

治疗效果

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五、

体会

黄褐斑的发病原因较复杂,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之于外”,黄褐斑是内在气血失调的外在表现。

人体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联系人体各组织器官,通行气血,输送营养,滋养皮肤,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

所有经脉与面部都有密切关系,十四经脉中的督脉、任脉、大肠经、胃经、小肠经、膀胱经、三焦经、胆经共8条经脉直接循行于面部,其他6条经脉则是通过表里经的连属间接达到面部。

当脏腑功能失调,脏腑皮表气血运行通路发生阻滞,气血不能上荣且郁结于面部,则形成斑片。

根据面部经脉循行,阳明经、少阳经在颜面部循行范围最为广泛,女子经过胎产经带,常肝血不足,肝气易失于条达,肝郁气滞,气血不调,面部皮肤失养。

阳明本为多气多血之经,女子在五七(35岁)之后,阳明脉衰,面始焦,加之肝胆失于疏泄,横逆犯脾胃,更加重气血瘀滞,颜面失于濡养,故临床肝郁气滞型者较多见。

本研究采用面部、腹部刮痧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既疏通面部局部气血,又内调脏腑,内外兼顾、标本兼治。

面部刮痧可达到疏通面部经络,调和气血之功效。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面部刮痧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恢复和加强皮肤细胞自身功能,从而达到养颜美容的效果。

腹部刮痧通过刮试胃的募穴中脘至神阙穴,可强健中焦脾胃,加强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刮试胁肋部至肝的募穴章门穴,可疏肝解郁,起到气行则血行之效。

研究结果表明,面部、腹部刮痧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网络配图)

来源丨《医药星期三》2022年 第0927期

编辑丨张皖波

校对丨郑柯

二审丨张越

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褐斑集』治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方
治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方
治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方45篇
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刮痧疗法
黄褐斑偏方
皮肤科偏方:治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