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最怕湿缠人,一个祛湿老方法,比拔火罐有效又方便!
userphoto

2023.04.05 黑龙江

关注

大家好,我是辛卯~

昨天一到办公室,大家都在吐槽,下雨也就算了,还这么大风。

每一个同事的裤子都是湿的,我赶紧提醒同事们喝杯红参姜茶驱驱湿寒。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虽然雨量增多,满足了万物生长,但是也给人们带来了湿邪的侵扰。

尤其这个时间的雨虽不大,但绵且密,洒在身上打湿薄衣,不知不觉就会着凉受湿邪。

常说“湿邪是万病之源”,湿气重到底有哪些影响呢?

我们知道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就说大家比较熟悉的肥胖,小肚子上堆积着一层层肉,怎么都减不下去,这种往往就是湿邪导致的。

还有一些女性朋友起痘痘,怎么消也消不下去,各种护肤品养着,为什么消不下去?

因为你体内有湿气呀。

我举个例子,这就好比苔藓一直长,你光铲除是没有用的,你得改变天气才行。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湿气可不止这点本事,最难缠的是它喜欢与寒、热等狼狈为奸,还与身体内病邪纠缠不清!

家里有老人的朋友对风湿骨病不陌生吧,是不是反反复复难以治愈?

这又是湿气在作怪,过重的湿气进入关节后,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关节炎就会成为风湿骨病,治疗难度上升,导致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湿气的罪状可不仅仅这些。

体内湿气重,还会影响肠胃功能,大便排不干净、次数增多等问题;

湿气如果停留在血液内,可能出现血糖高、血脂高等问题,造成血管淤堵,出现高血压;

在这里提一嘴,尤其是女性一定要多注意祛湿,湿气过重,会导致月经不调,甚至会导致不孕。

湿气危害这么大,各位医友要多观察自己是不是身体内有湿气。

之前就有一个来找我问诊的医友,她说自己平时总是睡不醒,老是感到疲倦。

我看了看她的舌头就知道原因了,舌头有厚腻的舌苔,边缘出现锯齿。

这叫做齿痕舌,是典型的湿重的表现。

我就问她是不是还容易口渴却不想饮水的情况。

她连连点头。

对于治疗她的思路,我首先就是祛湿。

如果一个人身体内有湿气,你直接去治疗症状,不祛湿,回头还是会反复。

所以,各位医友身体内有湿气的话,也要及时祛湿。

祛湿也是清明排毒的重点,说到清明时节祛湿,就不得不提起“艾”了。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故又被称为草医。

常言道:“清明食艾,无灾无难”。

所以,一到清明很多人就会把艾草加入食物中,比如青团、艾糍、艾饺等,就会有很好的祛湿防病效果。

清明的艾草鲜嫩清香,还没有尝试过艾草入食的朋友,这个清明可以尝试一下。

除了艾草入食,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用艾包泡脚,能达到温经散寒、防病防疫的好效果。

室内熏艾可以祛除湿气,对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有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要谨慎使用。

说到艾,还有我们中医千年智慧精髓——艾灸。

《扁鹊心书》中记载:“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真气就是我们身体的阳气,阳气足,我们的身体就有足够的能量。

而艾灸就可以为人体补充阳气,让身体有足够的动力驱病外出。

艾灸的作用就是温通经络,祛湿驱寒。

通过艾绒燃烧时产生的热度,对人体穴位和病灶进行热灸,促进血液循环,可温经散寒。

艾灸还能同时活血化瘀,祛痰散结,最重要的是改善体质扶正气。

《黄帝内经》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火之力直接作用于经络和穴位,刺激相应脏腑,有疏通经络、驱寒疗疾、强身健体之功。

最近天气多变,容易感冒咳嗽,大家可以艾灸大椎穴。

取穴方法:

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最高点为大椎穴)

艾灸祛湿效果虽然好,但是大家艾灸完以后一定要注意多补充津液。

还有就是艾灸完一小时之内不要洗澡、吹风。

还有些朋友给我说平时也拔罐、刮痧、喝红豆薏米粥祛湿,感觉效果微乎其微。

除了可能因为你自身湿气已经比较重了,还有就是这些方法主要是起辅助作用。

要想真正祛除身体内的湿气,还是得用经方放大招:

附子理中汤

化裁自《伤寒论》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 各三两

本方中,附子帮助我们振奋心阳,振奋全身机能,破掉那个寒冷的氛围,给身体一个充满阳光的坏境;

红参将气血收敛到腹腔来参与消化吸收,相当于给脾胃种庄稼的过程增加人手;

炙甘草是一个保水药,白术祛湿,生地补津液。

恢复脾胃功能、祛湿、祛寒的同时,增加新鲜的水进来,可以加快速度代谢掉废水,把湿气赶出体外。

当归芍药散

原方: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泽泻半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川芎半斤

当归芍药散中,泽泻、茯苓、炒白术可以利湿,川芎、当归可以补津液。

白芍在当归芍药散中用量最大,可以加快气血回肝,使得原本流速变慢的气血速度加快,流速变快的过程本身也相当于祛湿、驱寒的过程。

如果着重需要祛寒湿,可以在方剂中加上吴茱萸,在祛湿的同时,苦降温中;

也可以在方剂中加上干姜,在祛湿的同时温中散寒。

切记不可擅自服药,服用任何药物前需遵医嘱进行!

清明祛湿正当时,祛湿养生从现在开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祛湿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

这是一个艰巨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坚持服用汤药调理。

这份清明祛湿养生指南,大家可以保存收藏,平时注意祛湿,才能防病长寿!

今日互动




# 你们那清明有什么习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暑 | “上蒸下煮”的40天要来了!一碗祛湿养脾黄金汤,助力全家长夏安康!
湿气不除,百病难消,“五级寒湿”快来自测你是几级?
你属内湿还是外湿?4个实用方法去湿气
体内湿气重的几个症状,你说不定也有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有湿气,身体不得劲,那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