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院士团队成功培育新品种,全国鲫鱼三年内将“更新换代”!

科技日报记者  李大庆


6月8日,在武汉东湖边,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桂建芳说,我们新培育出来的“中科5号”银新品种5月下旬刚刚被农业农村部公告宣示。它比以前养殖的中科3号鲫鱼生长得更快,抗病能力更强,当然,它的鱼刺(肌间骨)数量也少。“未来3年,争取让‘中科5号’覆盖我国鲫鱼的所有养殖区域。”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


在中国统称鲫鱼,现在全国大规模养殖的鲫鱼主要是银


鲫鱼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因其适应性强,肉质细嫩鲜美等特点,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先后培育出异育银鲫、高体型异育银鲫和异育银鲫“中科3号”等优良品种,并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联合培育出“长丰鲫”。


“中科五号”鱼苗


这些优良鲫鱼品种因其具有的明显生长优势,已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养殖,带动了鲫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国鲫鱼产量已从1983年的4.8万吨增至2016年的300万吨。


目前,国内鲫鱼养殖中的最主要的品种就是桂建芳团队于2008年培育成功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它已占鲫鱼主养区的70%左右。近10年的推广养殖结果表明:该品种生长快,同时因其体型、体色好而具有很好的市场接受度。


但由于品种好,品质好,效益好,导致一些养殖户养殖的密度越来越高,从而忽视了鱼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平衡。近年来,出血病、孢子虫病、大红鳃等鱼类疾病爆发频繁,2012年苏北地区还爆发了鲫出血病。此外,随着饲料配方中动物蛋白源鱼粉近年来价格的攀升,导致鲫鱼饲料每吨价格上涨近千元,养殖成本不断上升。


刚出膜的“中科五号”幼鱼


从2010年开始,在在中科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下,桂建芳团队利用分子模块筛选鉴定繁育亲本,培育更新一代银鲫品种,最终培育出异育银鲫“中科5号”。


桂建芳院士告诉记者,相比“中科3号”,“中科5号”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中科5号”的生长速度更快,比“中科3号”平均提高18%。其次,“中科5号”的抗病能力较强,与“中科3号”相比,感染鲫疱疹病毒时存活率平均提高12%。养殖过程中对体表粘孢子虫病有一定的抗性,成活率平均提高20%。第三,“中科5号”6月龄和18月龄时的肌间骨(鱼刺)总数分别减少9.47%和4.45%,在有利于食用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养殖‘中科5号’无疑会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同时也能减缓对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压力。



2014-2017年,异育银鲫“中科5号”在湖北黄石、江苏南京等地开展生产性对比实验和中间试验。养殖结果表明,“中科5号”的生长优势更加明显,生长期快20%以上;因为不感染孢子虫而表现出更高的成活率,成活率高20%以上,增产效果明显。


另外还具有易垂钓特点,是非常适宜全国范围内推广养殖的鲫新品种。目前,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广东海大集团、黄石市富尔水产苗种有限责任公司等合作,大规模生产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苗,争取在未来3年推广应用区域覆盖我国鲫鱼所有养殖区域,实现目前养殖鲫鱼品种的更新。




来源:科技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建芳30年专注研究鲫鱼获湖北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全国鲫鱼将“更新换代”!省饲料、长得快20%、鱼刺还少!
鲫鱼原来有这么多种!快来看看有你养殖的吗?
未来这个新品种,有望让鲫鱼养殖户摆脱腮出血病的噩梦
广东首个鲫鱼新品种问世:长速比普通鲫鱼快20%以上
农业科技多番冲刺“世界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