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物化了的幸福

  一个被物质化了的社会,似乎什么都可以量化,只要加上“指数”,就实实在在地可以触摸了。前两天,两位英国经济学家研究的“幸福”是这么说的,幸福值的递增相当于在银行存入5万美元,而一个长期稳定的婚姻关系带来的幸福感,价值每年10万美元。

真要感谢这些研究者,这么准确地研究出了一种感觉的物化表述,以后人们说起幸福或者文人们描绘幸福的时候都可案可据了。按照这个研究思路,或者将这个思路进一步细化,10万美金应该是婚姻幸福的最高感觉,那么8万美金就是良好的幸福,5万美金只能是一般般的幸福,4万美金或以下,那就是刚刚跨进幸福的底线。这虽然指的是一些发达国家,按照这个标准,还有很多人的婚姻应该是不幸福的,但贫贱夫妻菜根香,自食其力,小富即安,偏偏他们感觉很幸福;有很多的富翁大款,应该是很幸福的,但锦衣玉食已厌,别人财富比他多,他嫉妒,别人的房子比他大,他也嫉妒,别人的车子比他豪华,他更嫉妒,这样的例子只要你愿意枚举,身边肯定不少。可见,这个幸福的划分依据有值得让人商榷的地方。

或曰。我说,这不是什么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想借举世闻名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幸福论来说。他的基本认识是,不痛苦便是幸福。按照他的说法,痛苦是真实的、存在的,也是积极的,幸福反而是消极的,并无实体存在。那么我们可以想像的是,没有痛苦的时候,那种消极的感受就是幸福。因此,幸福也就是一种心理状态,而非物质的存在。基于这种认识,人生努力的方向就应该是尽量避免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因为压根儿不存在幸福那玩意儿,能避免痛苦,幸福自然来了。叔本华的观点有诡辩的成分,但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至少,他不赞成将幸福物化。伊壁鸠鲁也这样说。

将一种感觉物化似乎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又有一则关于“心碎了”被物化的消息,说是“心碎了有科学依据,症状像是心脏病”。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月10日刊载一篇文章,将由悲痛或震惊所引发的胸痛和呼吸短促等一些类似心脏病的症状称为“心碎症”。可以想见的是,“心碎”以后将不再是诗人和哲学家们的专用名词,那些多情人万一“心碎”了,将不再痛不欲生,而是可以马上到附近医院就诊“心碎科”,服下“心碎丸”,佐以“心碎汤”,经过卧床休息后,伤痛的心,不再空白,心也就不再“碎”了。这也许是个医学朝阳专业,你想啊,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为情所困继而所碎啊,不管是年轻人老年人,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

如果将“幸福”和“心碎”两相作一比较,还是可以看出不少区别的,我不赞同将幸福物化,但如果将“心碎”物化成一种病症,并且可以医治好的话,意义就不一样了,因为毕竟,后者不像前者那么无聊,还是可以造福于人类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
爱的感悟【情感杂谈】
浅谈心理咨询(我的抑郁自疗心路)3
每天很想念一个人是这样的感觉
感觉与领悟
我们之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