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构筑持续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感谢北大价值投资1789群与清泉石资本邀请,上周五我在Vclub读书沙龙活动分享了这几年读《穷查理宝典》和最近读李录先生《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一些心得和感受,本文节选自当天分享内容。

1

结缘芒格和《穷查理宝典》

我本科学的是旅游管理,毕业以后和研究生导师一起创业做了一家旅游规划设计公司,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景区投资开发的规划咨询与设计方案。

在工作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困惑。因为咨询公司向客户提供建议的核心工作方法是研究数据和事实,对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但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同一组数据和事实,我们怀着不同目的时,就可以打扮和包装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判断自己给出的建议是可靠的,有价值的?

直到2012年,我看到了《穷查理宝典》,它给了我巨大的启发。芒格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数据和事实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放到恰当的理论结构中去看。

换句话说,数据和事实只有在合理的理论结构下进行解释,它代表的意义才会更可靠。而且,这种理论要来自多个学科、不同角度、并且尽可能来自基础的学科理论。我们这样获得真实信息的成功概率就会大——这就是多元思维模型

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和帮助。因此,我从2012年开始,每年都重读《穷查理宝典》,而且逢人就推荐《穷查理宝典》,推荐查理·芒格。早年得到APP做说书节目时,我就讲《穷查理宝典》和《查理·芒格传》,后来我写作《好好学习》的时候,书中也在不断推荐《穷查理宝典》。

到2017年,因为一些机缘,中信出版集团董事,中信出版社前总经理也是《穷查理宝典》的出版人施宏俊老师把我引荐给了李录先生,我因此有机会当面向芒格先生和李先生请教。

《穷查理宝典》我读了七、八年的时间,但仍然还有很多内容没读懂。不过,见了芒格以后,我再读《穷查理宝典》还是有一些微妙的变化:以前读《穷查理宝典》感觉到处是金句,到处是启发,每一篇文章中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但和芒格交流完,又向李录先生深入学习之后,我发现这本书不是11篇演讲了,而是一篇演讲。只不过是一个道理逻辑放在了不同场合聊。

2

芒格先生的多元思维模型

我最早研究“学习”的时候觉得方法很重要。

其实,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包括每个行业做到顶尖位置的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否则他没办法在一个行业不断成长。

但是我发现,每个领域的顶级高手,他们所用的学习方法可能是大相径庭的,但他们又都取得了成功。这些高手之间最大的共同点是保持了终生学习的热情。持续的学习是让他们保持高水平的关键。

所以,我觉得,比起学习方法,可能一个人为什么学是更重要的

一个人为什么学?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世界观和价值判断:你认为什么重要?你认为人的一生应该去向哪里?这会投射出你想要补充的东西,而用什么方式补充就变成了我们所谓的学习方法。因此,如果我们不理解一个人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就很难理解他的学习方法。

芒格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人类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才能发展,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才能进步。”芒格紧接着说:“我非常幸运,在读法学院之前就已经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在我这漫长的一生当中,没有什么比持续学习对我的帮助更大。”

芒格作为一个投资人,总结其一生后,认为持续学习对他帮助最大。这说明,投资的本质是认知升级,而芒格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以后,在漫长的岁月里,认知有了复利效应

我也很喜欢研究曾国藩,曾国藩的目的是成为圣人。他发展出来的一整套学习方法是建立在理解人性和模仿圣人行为,按照圣贤经验行动的基础上。

但芒格不同,他肯定首先不是为了成圣人,那芒格的目的是什么?单从价值投资的角度讲,我个人的理解是,芒格先生所有的努力都有一个重要的隐含前提——寻找长期的确定性

巴菲特、芒格和马斯克不是很对付。马斯克说巴菲特和芒格的护城河理论过时了,并认为他们的工作很无聊。而芒格评价马斯克是:一个智商180的人,但认为自己的智商有260。这有趣的拌嘴背后,其实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他们做事的隐含假设不一样

马斯克作为创业者,他的隐含价值是寻求创新的可能性。寻求确定性的学习方法和寻求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必然会出现巨大差异。所以,马斯克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可能性,芒格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他们在人类贡献中角色完全不同。没有像马斯克这种疯子,人类会少了很多创新进步的可能。而没有像芒格和巴菲特这种投资人去识别好企业,坚定长期支持,可能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也不能真正发挥。

举这些例子我是想说明,我理解芒格先生很多事情背后有一个逻辑的前提——寻求长期的确定性。

什么东西是确定的?

世界一直在变化,怎么找到长期确定的东西?

芒格先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离不开西方过去200年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因为科学知识是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可靠的知识。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芒格的投资逻辑没有建立在经验之上,也没有建立在数据分析之上,而是建立在多元思维模型基础上。

芒格所说的多元思维模型本质是建立在科学可证伪的可靠性上,以此为前提来审视自己的决策是不是能够禁得住长期确定性的考验。这是我在理解芒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逻辑起点。

我过去好多年读《穷查理宝典》,对思维模型这个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充满困惑。全书没有给思维模型下定义,只是举过一些例子,比如复利、复式记账簿、连问5个why、临界、冗余模型、催化效应等等都是思维模型。看完这些例子我更困惑了:为什么这些思维模型像个大杂烩?怎么什么都是思维模型?那什么不是思维模型呢?

所以,我在2018年见芒格的时候,我就问芒格先生:思维模型到底是什么,怎么提出来的。

芒格先生没有直接回答我这个问题,他回答的是:“我这一辈子就研究两件事情,一是研究什么不work,什么导致失败,我避免做这件事;二是研究什么work,什么有效,我坚持下去。但是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在研究什么不work上。”

芒格先生一辈子在找work的策略,把这些work的策略提炼出来,有效的策略就是思维模型。那些不work的东西,我想他最后发现是人类误判心理学,所有的失败最后都回到自身。

这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在这个逻辑之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芒格先生提到我们学习知识,一定不能孤立地记住一些事情,而是必须把它们放到理论框架中互相联系起来。有效策略不是孤立的,孤立理解策略就还没有真正理解它。只有把有效策略放到一个理论体系下,相互联系起来,这些work的策略才组成了多元思维模型。

所以,多元思维模型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而这些有效的策略按确定性可以分成4个维度。

一是经验层面有效,是生活中领导、长辈告诉我们的,比如教育孩子的方式、员工管理的心得。但这些策略基本上是个人经验,它可能是有效的,但它的边界和有效的时空尺度是充满随机性的。管理学大师詹姆斯·马奇有一本书叫《经验的疆界》,把这个问题讲得特别透彻,经验在什么时候下确定性高,在什么情况下并不那么可靠。

再往下,是咨询公司特别爱的有效性尺度:方法论。它从行业经验中提炼,像是更大尺度下的行业最佳实践。比如:金字塔原理、SWOT模型等。这些东西本质上不是科学理论,而是大量实践重复中验证有效的行业共识。行业共识在行业分享中非常常见,一个行业专家工作时间越久越容易提炼到这个层面确定知识。

但芒格最看重的是重要学科的学科原理。前面的经验技巧和方法论,本质上很难经得起时间考验。芒格做判断的依据是看决策依据是否可靠,而不仅仅是决策是否取得了正确的结果。因为一个正确的结果,很可能来自一个错误的决策依据。所以芒格更推崇的决策依据是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

这本质上是站在人类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把科学历史上无数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提炼出来的可证伪的知识,被人类双盲随机实验、大样本反复论证、学术圈专职科学家不断批判的情况下,仍然在今天立得住足的知识当作他做决定的依据。这些是人类目前能找到的最可靠、最有确定性的知识。

但纵然是这样,科学知识也不是真理,也可能会犯错。所以芒格也要反思如果这个知识是错的怎么办,要给自己留足够的安全边际。这样他才有可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决策过程中不犯重大错误,才能使价值投资中最为重要的复利增长得以保持。

这是芒格推崇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的原因。

再往下,最底层的是人文哲科思想。人文思想是未经科学证实的,科学只能检验人类知识中可被数据实验佐证的部分,还有很多东西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相关,在我看来,这些也是支持人类发展长期确定的东西。当然,这部分确定性并不是芒格《穷查理宝典》里特别强调的。

3

能力圈

芒格将基于重要学科重要原理的科学理性决策逻辑融入到了自己的人生准则中。他提到,在商界和科学界有条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分两步:1)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2)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去行事。

他说,“这种方法的价值,我的生活就是证明”。

芒格找到了一个什么道理?在我看来,对价值投资者而言,这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就是:投资的本质是认知变现。所以,投资者要做的工作就是做到对知识的诚实,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那么,芒格具体是如何把这个简单的道理应用到投资领域的?

我个人推测,芒格先生可能会有这样的逻辑思考层次:

1、最底层认知升级的关键是批判性思维。

因为我们最容易陷入的陷阱是以自我服务偏好(self-serving bias)为特征的自圆其说的逻辑自洽。

2、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他采用的方法是逆向思考和双轨分析

逆向思考就是芒格常说的“我知道我死到哪里,就不去那里”。而双轨分析就是基于多元思维模型的理性分析和基于人类误判心理学的感性分析。

3、在上述逻辑下,实际中做决策判断的真北指针是:只在能力圈里出击

什么是能力圈?

能力圈是我们真正懂的事情。你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动态概念,因为一个人在不同事情上,体现出来的能力不一样。不在能力圈范围内的事情,是肯定不能做的。这和孙子兵法中讲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非常一致。先确保自己处于不败之地,为找机会成功打好基础。

那我怎么知道一个事情在不在能力圈内呢?芒格给了一个判断标准:“如果我要拥有一个观点,而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理解了这个逻辑,让我们看芒格生活中是怎么应用决策的。

4

芒格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芒格赚第一个100万的时候是六十年代。

当时芒格还是一名律师,那时美国法规允许律师和他的客户合伙做生意。当时有一个客户非常喜欢芒格,觉得他非常聪明,就介绍芒格和自己儿子布思(Booth)认识。有一次,布思准备把家里的一块地卖掉,而芒格认为这块地很值钱,应该自己开发。布思就拉芒格合伙一起做房地产开发。芒格确实非常聪明,这个项目投入的10万美金,赚到了40万美金,利润400%。

这时,芒格另外有一个打牌老是输给他的客户,在洛杉矶东北边有个购物中心,还租了周边一大片土地。芒格说服这个客户把这片土地的开发权转给他。本来芒格想让布思和自己一起开发,但是布思并不同意。原因在于,这块地只获得了49年的租约。在美国,通常银行是不会给租期少于50年的开发项目提供贷款的。没有贷款,可是无法开发这么大面积的地产项目的。

怎么办?布思退出了,但是芒格并没有退却。

他当时要解决几个问题:

1、什么情况下可以贷到款?

2、人们会买49年租约的房子吗?

3、原来的合伙人不干了他一个人如何搞定开发?

在贷款的问题上,芒格通过努力,找到了一家本地银行,他们刚拿到了一大笔钱急着要放贷收利息,49年的租约年限并不是不可动摇的硬门槛。

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如果可以贷到款,就要判断客户会不会买。

这个事情反映了芒格用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思考的特质。他做了几个分析,第一,他认为买不买的核心是经济学的物以稀为贵的原理。他发现60年代洛杉矶的人口以每周1000人的速度在净增长,对住房需求非常大。第二,这个区域位置很好,离市中心只有20分钟车程。同时,对租约49年的问题他利用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人们认为现在比未来更重要。所以,价格足够便宜,环境品质看起来足够好,49年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第三个问题,芒格自己有全职工作,不可能自己兼职就搞定这个项目,布思又退出了,他就必须找到一个新的合伙人。芒格一次参加他妻子南希母校斯坦福大学的高尔夫球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了一位同学的丈夫。这个人是做石油工程的,60年代石油业非常惨淡,这人其实失业了,但是不敢跟家人说,他还有5个孩子要养,资金很紧张。芒格和他打球时候觉得这个人品质值得信赖,又需要钱,觉得他肯定想把这事做好。但是他从来没搞过地产开发,而芒格利用管理学原理,关注内在潜力,给了他非常大的信任,拉他入伙。

最后,芒格签下项目,开发后定义项目为性价比最高的房子:楼盘价格非常低,品质好,单层平房,大面积绿化,门口购物中心,距离市中心20分钟车程。尽管在销售时,有2/3的顾客一听49年租期就不买了,但剩下1/3的人就足以让房子快速卖完了。

芒格通过自己的分析、调研、识人用人的能力,在这几个地产项目中赚到了140万美金,积攒了自己的第一笔财富。

这就是芒格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在这个案例里,我认为芒格和其他人思考有几个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是做不做一件事取决于期望值。如果期望足够大,哪怕概率小都值得琢磨。

第二是他在判断的时候,用多元思维模型和人类误判心理学清单做了很多防范自己误判的检查。

第三他认真决定后,就不会管别人怎么说。

所以,芒格的投资逻辑是基于批判性思维,由逆向思考和双轨分析进行判断后,如果在能力圈内就果断行动,从而实现超额收益——超额收益往往不来自努力,根据基本的数学原理,平均的策略带来平均的收益,稀有的策略带来超额收益。稀有策略一定是和别人不同,和常规思维不一样的逆向思维。

芒格在生活中也是一而贯之执行他的这整套思想的。

5

芒格的人生逻辑

芒格认为,投资的成功是小心谋划、精心生活的副产品。之前提到投资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寻求认知升级。现在把视角拉到人生,投资是人生的子集,除此之外还有家庭、生活、兴趣等。

芒格人生的逻辑前提:

第一,人生是世界的子集。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复杂整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只是对这一复杂多变整体世界的部分进行研究。

第二,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客观世界,但我们还生活在主观世界里。主观世界的特点是人性的弱点会使我们在复杂的世界当中犯错。不过芒格认为,纵然我们生活在如此复杂的世界当中,每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提升对世界的理解,在世界上找到立足之地。

在这个世界观的基础上,芒格发展出了在不确定的世界里,通过在能力圈做决定找到确定性。回到生活中就是一个基本策略:你的能力配得上你的欲望。芒格说他一辈子在研究怎么不work,什么会导致失败,但是其实,最后的失败都是归因于自己。所有的选择最难以克服的是人自己的欲望,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出了能力圈而不自知

其实,成功的秘密就是在正确的问题上,用正确的方法,专注足够长的时间。成功的方法虽然很多都是鸡汤,但有人就是把鸡汤活成了现实。

以上内容是我业余研究的阶段性思考,很多信息掌握还不够全面、准确,只是在读书会内部阶段性交流,还有很多错误和偏差的地方,欢迎多多批评指正。

感谢大家~

(感谢清泉石资本整理读书会分享内容形成本文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穷查理宝典》:让巴菲特和他的合伙人崛起的10条人生智慧
怎么样培养思维能力?
查理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完整版
《纳瓦尔宝典》:什么是好的心智模型?
读《穷查理宝典》 学受用一生的思维模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