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烧究竟是朋友还是敌人

 

发烧究竟是朋友还是敌人

 

   发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一般情况下,人们总认为发烧不是好事。家人会劝你赶快去看医生或服用退烧药。但是,有经验的医生却会说:发烧是对感染的正常反应,通常不会引起严重问题,不必惊慌失措。有些医生还认为,在某种意义上说,发烧是人类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最近的医学研究表明,让动物受细菌感染,但不让它们发烧,它们反而有可能会死于本来不足以致命的感染。

 

   一般来说,人的自然生理节律会使体温有大约0。5℃的波动,而有些人体温波动的幅度可以大到1。2℃或者小到0。2℃。儿童的正常体温常比成人略高,对感染起反应时也较容易发高烧。老年人的体温多半低于青年人。

 

   许多普通的行动,例如饱食之后消化、晒太阳、运动、婴儿长时间啼哭等,都能使体温上升。但是人体温度很少会上升到41。3℃以上——除非发生了以下两种情况:丘脑下部受了伤或长了肿瘤;第二种情况是中暑。人中暑须立即治疗,否则体内器官可能受损,甚至致命。

 

   发烧是这样形成的:白血球发现了入侵者,于是释出蛋白质到丘脑下部,刺激丘脑下部把体温调高。人体对此的反应通常是颤抖,从而产生热。许多免疫功能都似乎在体温较高时表现较好,有些细菌和病毒在较高温度下不易生长。

 

   因此,发烧往往是人体内部的一种调节机理,只是发烧而没有别的不适的人,通常不吃退烧药反而有好处。但是也有例外,患了冠心病和诸如关节炎与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如果发烧,应该赶快去看医生。

 

总之,发烧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必须区别对待。要记住,在许多方面,发烧是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发烧是人一生中谁都避免不了的一种亲身感受,而且是不愿意要的痛苦的感受。小时候没条件看病,那时一发烧,家里人就担心,甚至采用一些迷信的民间的方法对付着。当我学习医学知识了解了发烧的道理后,再遇到发烧,就一点精神负担也没有,甚至把自己的每次发烧都当成一次观察疾病发生、发展、最终结局整个过程的实际学习和积累经验的好机会了。现在,每当看见周围人们为发烧担心、着急、不安以及出现错误做法时,觉得应该说说如何对待发烧的问题。

 

发热时人体正气与病邪抗争的保护性反应,是多种疾病的一种共同症状。祖国医学属“温病”和“伤寒阳症”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是由於感染性疾病,消化道传染病,全身性感染,血液系统或免疫性疾病,产热过多,散热过少或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失常所致。

 

人是恒温动物,体温升高被称为发烧。人为什么会发烧呢?

 

人的体温调节和酶有关。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具有催化剂属性,同时也具有一些无机催化剂所不具有的特性,比如在常温和常压下其催化效率比一般催化剂高10的7次方~10的13次方倍。最主要的特性还是酶的温度特性,即酶只能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起催化作用。正是因为酶的这些特性使得人体温度钳制在一个固定温度附近。

 

酶是怎样钳制人体体温的呢?这就涉及到化学平衡的一些原理了。化学平衡的平衡关系取决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催化剂之所以催化就在于催化剂可以改变活化能从而调整化学平衡关系。人体体内并不是单一化学平衡而是有非常多的单一化学平衡组成的复杂平衡体系。在这里边一个平衡的反应物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各个化学平衡之间交错混杂,最终将人体温度钳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对正常人体温恒定的解释。

 

正常没有生病的人,身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平衡没有打破。因为酶活性不单受温度的影响,其他的比如PH值,压力等也有影响,当其他因素变化时酶的活性也会改变。其实病变时就是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发生了改变。酶的活性改变则化学平衡对人体温度的钳制作用就失效了,人体的多数主要化学平衡是放热的,所以发烧就产生了。

 

发烧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体对疾病的反映,一种是人体对疾病的反应。怎么解释呢?第一种是这样的:人体因为某种原因发生了病变,这种病变直接导致人体内的化学平衡紊乱,使得一些本来能够控制的化学平衡失控,进而人体温度发生变化。第二种是这样的:病变并没有产生上边那种体温变化,但是人体的自我免疫系统却对这个病变有了应答,采取的手段就是用升高体温的来改变病变化学平衡相关酶的活性,达到自我免疫目的。也可以说发烧这两种:一种是现象,一种是对策。有了这种认识之后对发烧的治疗方案自然就有了正治和反治之说了。

 

发烧即体温升高,通常与人体免疫系统受到刺激有关。正常体温大约在37摄氏度上下半度之间(98.6华氏度上下1度之间)变动。

 

发烧能支持免疫系统战胜感染剂,并使温度敏感型病毒和细菌不能在人体内顺利进行复制。

 

然而,感染并不是发烧的唯一原因。例如,滥用安非他命类药物和戒酒反应都可导致体温上升。环境压力也会引起中暑及相关疾病。

 

位于大脑底部的下丘脑相当于人体恒温器。它由称为热原的流动性生化物质激发,热原从免疫系统识别的潜在病灶开始,通过血液流动。人体组织会制造一些热原,许多病原体也会产生一些热原。下丘脑一旦发现热原,便会告诉身体加强代谢,产生更多的热量;并减少周围的血液流动,保持这个热度,从而导致发烧。通常情况下,儿童发烧更厉害,也更容易,这反映了病原体对没有经过考验的免疫系统的影响。

 

民间谚语说:“感冒时宜吃,发烧时宜饿。”发烧者真的应该像民间谚语所说的那样少吃或不吃吗?回答是肯定的。发烧的时候,人体所有功能在生理应激反应增强期间都被调动起来了。在交感神经系统已经被激活的时候,这种生理应激反应增强期间的消化刺激会过度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发烧期间,人体可能会错误地把从肠道中吸收的物质当成变态反应原;最终,过度发烧偶尔会引发痉挛、虚脱和神志失常,所有这一切都可能因为进食而进一步恶化。

 

有时候,发烧可能会严重到影响身体健康。例如,发烧超过105华氏度,就能威胁重要蛋白质的完整性和功能。细胞应激、梗塞(心脏病发作)、组织坏死、痉挛和神志失常等都是潜在的不良后果。如果发烧的程度超过了人体自身的降温能力,使用“凉毯”和其他方法都是有好处的.

 

人是地球上最高等的动物,人的身体无论在冰天雪地受冻还是在炼钢炉旁热烤,奇怪的是身体内总是保持在37度左右(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0C(平均为37.20C),腋窝温度为36.0~37.40C(平均为36.80C),直肠温度为36.9~37.90C(平均为37.50C)。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测量,故在36.5-37度之间)。人体为什么会出现发烧呢?现代医学研究已经明确,那是由于“致热原”出现在人体内造成的。许多发烧是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又叫热原。细菌被杀灭后,细胞破裂释放出内毒素,引起人的体温升高。发烧的严重程度,由体内热原的多少来控制。目前致热原有:

 

一 外致热原(即来自体外致热物质称为外致热原)。种类包括:

1.细菌与毒素: (1)革兰氏阴性细菌与内毒素 (2)革兰氏阳性细菌与外毒素

2.病毒

3.真菌

4.螺旋体

5.疟原虫

二内生致热原(即身体自己的细胞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EP)。种类包括:

1.白细胞介素-1。来自身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星状细胞、肿瘤细胞。

2 肿瘤坏死因子。来自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3.干扰素。来自白细胞。

4.白细胞介素-6。来自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

 

从这些引起发烧的致热原可以看出,当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后,引起身体内的多种细胞(主要是免疫活性作用的细胞,即消灭细菌病毒的细胞)与细菌病毒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才引起了发烧的。没有战斗就没有发烧!人体的发烧其实就是一场体内的战争,温度越高战争的程度也就越激烈。正常的人体温度应维持在37度,而且人身体内要保持纯洁和干净,这一任务主要是由白血球来执行的。当外来的或内在的原因导致身体出现毛病时,白血球就要去清除,就如同军队和警察,双方就会发生冲突,有冲突就会有牺牲、有伤亡,不管是细菌还是白血球,只要死亡,其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就会破碎在血液里,身体就要发烧。所以说身体发烧是白血球清除致病因子的一场战争的信号,也就是说发烧是一件好事,只要发烧温度不超过39度,对身体是没有坏处的,通过发烧心跳加快、血流加速,有助于输送更多的白血球去投入战斗,那样也就有助于身体战胜致病因子,身体也就会很快的好起来。由此可见,发烧是身体具有抵抗力的表现!每一次发热,多半是表明身体又获得了对某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抵抗力增强了,自然对身体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当然,发烧也是身体疾病的征兆,本身是一件坏事。问题的核心是,当我们遇到了这样的坏事时,如何正确对待,如何不走弯路,如何变坏事为好事。

 

发热时人体各系统均有变化,其中以代谢、循坏、消化、神经系统的变化最为明显。对人体有利的:

 

1在发烧时,尤其是在升热期和热盛期,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以及温度较高的血通过窦房结,致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使得白细胞快速到达病变部位,更有效地集中力量消除病变部位的病菌。

 

2 发热时酶、蛋白质、脂肪的分解加强,脂肪和组织蛋白质的消耗增加。使人体重下降。有利于减低体重。

 

对人体不利的:

1体温增高时蒸发量大,又有出汗,可表现为水和电解质紊乱。

 

2发热时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胃肠蠕动减弱,同时消化液分泌减少因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均不好。

 

3高热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大,轻则头晕、头痛、重则谵妄,过高的发热可以引起神经细胞的损害,可导致昏迷。

 

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度时,称为发烧(也叫发热)。根据温度的高低一般分为:①低热:37-38度;②中热:38-38度;③高热:39-40度;④过高热:40度以上。

 

如果把热度记录下来,一般在早饭前、午饭前、下午3点、晚8点量4次体温,在温度表上标出来,就可以得到温度变化的曲线,根据不同的曲线,可以判断病因和采取相应的治疗。

 

根据温度曲线医学上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等。

 

由此可见,对于发烧来说,原则上要避免高烧出现,主要是减少对脑子的损伤。而39度以下的发烧,只要供给充足的水分及营养,对身体而言,是有好处的。一般来说:

1 低烧时尽量避免外出,不要过于劳累,尽快找出病因,及时治疗。

2中等程度发烧时,必要时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发烧时食欲减退、出汗常引起水分不足,这时要选择没有刺激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了补充水分可多喝水、果汁、等含水分多的食物。

3高烧时尽可能保持安静,卧床休息。要保持空气新鲜,环境清洁。尤其要用物理的方法(冰袋等)把温度降到39度以下。此时的目的不是单纯把体温降下来就算完事,根本的问题在于治疗引起发烧的疾病,因此不能随便吃退烧药。

 

发烧本身不是病,它代表着身体对抗外来病原体侵袭所出现的正常反应,因此,一定要找出发烧的根本原因才行。发烧的原因很多,如:感冒、风湿、类风湿病、肿瘤、白血病等等……所以,一定要找出发烧的原因。

 

发烧不只是发冷的。体温因人、因时而不相同。一般来说,老人略低些,而孩子则略高些。在健康和安静状态下,体温的正常标准如下:成人36-37℃,口腔测略高些,老人比成人低1-2分,孩子比成人高1-2分,婴儿37-37.5℃,肛测高3-5分。

 

地球最高气温.热带地区终年酷热,那里的居民能忍受的气温要大大高于温带地区居民几乎不能忍受的温度。夏季的澳洲中部,即使阴影处的气温也有46℃。甚至高达55℃。航行在红海到波斯湾航线上的客轮船房里,室温高达50℃以上。地球上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死谷,最高可达57℃。中亚细亚地区也很酷热,气温可达50℃。

 

科学家的耐热实验:

 

对人体在干燥空气环境中能忍受的最高温度作过试验:人体在71℃环境中,能坚持整整1个小时;在82℃时,能坚持49分钟;在93℃时,能坚持33分钟,在104℃时,则仅能坚持26分钟。此外,人置身其间尚能呼吸的极限温度约为116℃。

 

文献记载人体耐热极限:

 

1764年法国学者蒂勒特在给巴黎科学院的报告中称,曾有个妇女在132℃的高热炉子里呆了12分钟。1828年时,曾有个男人在温度高达170℃的炉子里熬过了14分钟。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坚和琴特里,曾自我试验在面包炉里体验了160℃的高温。1958年在比利时,曾有人在200℃的酷热环境中坚持了5分钟!物理学家约翰·延达利指出,甚至在足以煮蛋和煎牛排的环境中,人都可以坚持一段时间而不伤机体。

 

人类耐热有潜力

 

就耐热的潜力而论,人类完全可以自豪地宣布:“我们是生物界的强者!”

 

首先,人体有满布全身的汗腺,其密度达每平方厘米平均为410条。当它们分泌的汗液挥发时会带走紧贴皮肤的空气中的大量热量和人体内的热量,使周围气温大幅度下降。但人体不能直接与热源接触,而且空气要尽可能地干燥。当人体浸在热水中时,因无法用排汗蒸发的途径散热,所以在水中耐高温能力就要明显逊于在干燥的空气中耐热能力。在这方面创纪录的是一位土耳其人,他曾潜入70℃的水中而安然无恙。其次,低热量的素食有助于提高人的耐热性。居住在撒哈拉沙漠腹地的少数民族图布人非常耐热,经研究,原因在于图布人的饮食:浓草汁,海枣,煮熟的黍,棕榈油,粉状根做的调料汁。

 

人体的耐热力因种族、肤色、胖瘦、年龄不同而有差别。肤色深的人因皮肤中含色素较深,可减少太阳紫外线的入侵,因而耐热力强。年龄也是重要因素。当热浪袭来时,老人体内水分减少,血管日渐老化,故抗高温能力下降。

 

美国挑选首批征服“水星”的宇航员时,要求具有超众的耐热能力,能在气温高达50℃的模拟小舱里待上2个小时。美国科学家所作的类似宇航试验表明,人体在与热魔作斗争时,自身体温可达40.3℃,全身失水可达10%,而狗在耐热时的极限体温要稍高一些,为42.8℃。

 

人体耐热时间与痛觉和衣服有关

 

美国航空医学界的专家指出,人体耐热的时间,受到痛觉的限制.并与所穿的衣服有关。当室温在1分钟内由20℃骤升至55℃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皮肤温度达到42-44℃时,人体就会产生痛觉;当体表温度继续升至45℃时。痛觉会使人几乎无法忍受。在裸体的情况下,人体能忍受的快速升温极限为210℃;而如果穿上厚实的冬季飞行服,则人体能忍受的骤然升温极限可达270℃。因此,象土库曼这些沙漠地区的居民,凭着长袍子和皮帽子能幸免于燥热的荼毒,则完全不是奇怪的事情。

 

高温与健康 人类体温极限为44℃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知道气温与人体有关系,那么,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气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体温的调节上。大气环境温度变化破坏了人体热量平衡,此时,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系列调节活动,使体温保持稳定。

 

当外界温度低于体温时,随着气温的升高,由温度传感器传入的信号到达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皮肤温度增高,增加了皮肤与气温的温差,从而增加了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的散热,使人体温度与外界温度保持热平衡。如外界气温继续上升,超过了人体温度时,则出汗蒸发逐渐成为主要散热方式。出汗与气温的关系为:在环境气温范围内,(1)低于25℃,一般不会出汗;(2)25℃至28℃,稍有出汗;(3)29℃至30℃,明显出汗;(4)34℃至38℃,(相对湿度低于30%)大量出汗;(5)41℃以上,中暑、热衰竭。

 

第四种情况中,由于特别干燥,汗液的大量分泌,引起体内水分、盐分的损失,长时间出汗,使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因此,炎热的夏季在室外工作或活动时,要注意适量饮淡盐水和休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

 

人体极限高温为44℃,当体温上升到44℃时,人将失去意识。在人体感冒发高烧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及时采取特殊手段降温和迅速就医。

 

发烧的症状会引起人体脏器的衰竭,人体各器官需在正常体温下,才能正常运作,体温高或低,都会对脏器有影响,且产生病变。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都是退烧药。它的作用机制是抑制人的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兴奋性,从而降低体温,但是不会解决根本病因。感冒输液,不全是抗生素类,其中会混用退热药。所以静脉点滴是有必要的。但静脉点滴,使药物直接入血,药效发挥直接快速,除去了肝脏的首过效应,使机体容易产生耐药性。如果经常点滴,那么以后再用口服药物的方法治疗感冒,就比较困难了。

 

脑神经受损、体温升高 高温伤害有两种

 

高温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日射型和热射型两种类型。日射型多发生于干热天气,由于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可穿透颅骨,导致脑组织温度骤然升高,致使脑神经功能受损。

 

热射型是因为皮肤在高湿热浪的侵袭刺激下,温度骤然升高,使得皮肤散热功能下降,体内热量不但不能散发,还会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局部肌肉痉挛、发热、口干、咳嗽、哮喘、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和呼吸衰竭。

 

宝宝发烧,千万别乱用药物。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简称,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春天忽雨忽风,气温偶有下降又时变闷热,孩子容易感冒发烧。相信不少人家里都将感冒药作为常备药物,但专家指出,最忌乱给孩子用感冒退烧药,否则除了事倍功半,还会伤身。

 

感冒大多是病毒感染。

 

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法对付病毒,只能使用抗病毒药。服用抗病毒药物3天后不退热、白细胞基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继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可考虑合用抗生素。

 

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由于不少严重疾病的早期,常常表现出类似感冒的症状,父母遇到孩子高热不退或精神不好,应该及早带孩子到医院就医。

 

退烧首选冰敷、酒精擦浴。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是人体正常反应,但孩子发高烧时(38。5摄氏度以上)则有退热的必要。

 

孩子退热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退热。所有的退烧药,包括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较大的副作用,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滥用退烧药往往会引起孩子体液大量流失,严重时导致血压下降、休克。

 

退热的最好方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35%左右)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才考虑配合使用退热药,且要用适合孩子用的退烧药,新生儿更不应用退热药。

 

父母万万不能给孩子使用复方阿司匹林(APC),因为复方阿司匹林有兴奋作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

 

人体下视丘有体温调节中枢,其作用如同冷暖气机中央控制系统的温度。根据这个设定温度,恒温动物会动作产热及散热作用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就像冷暖气机的恒温微调,透过电脑的感应和操控,保持温度在某个范围内。

 

最常引起发烧的原因是感染症,不论是病毒、细菌或微生物,当它侵入人体,激发免疫系统放出“热素”时,就会影响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将设定温度提高,于是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烧”。当服用退烧药,将设定温度降下来,体温逐渐回复正常,称为“退烧”。

 

退烧的重点在于降低“设定温度” 。

 

了解发烧病理的重点,关键在于“设定温度”的观念。如果设定温度不改变,生理反应一向趋向于达到设定温度为目标。比方说,病原侵入,设定温度升到39摄氏度,这时用冷水擦澡企图散热来退烧,不但无效,反而让孩子发抖寒颤,非常痛苦,因为设定温度若不改变,散热的同时,身体仍然会发动产热作用来达到目标体温。所以,必须先用退烧药物,降低设定温度,这时再辅助物理散热,体温才会真正降下来。

 

中医阴阳理论解释是:阳气在这里指人体的能量,当人的体表受到寒气侵袭时,作为自我保护,体内的阳气会来到体表迎战,导致体表发热。这有什么坏处呢?就像一个睡觉的人半夜被叫醒一样,第二天的精神肯定差。阳气正在收藏的时候却被释放了,这就破坏了正常的更替规律,生病在所难免。

 

发烧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反应,发烧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当人体有病原体入侵或机体发生某些病变的时候,常有发烧的现象.出现发烧后,在没有查清病因的情况下,不要随便的用退烧药,因为掩盖症状不利于诊断疾病.

 

发热对人体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这些变化有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因此,在很多急性病中,体温升高往往表示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体温过高和长期发热会使病人的一些生理功能紊乱,例如,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可使病人出现烦躁、谵语、幻觉,甚至抽搐。这种情况在小儿更容易发生。已经证明,体温超过41℃,体温调节中枢就会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等到体温达到43℃,只要几小时病人就会因体温过高而死亡。由于循环系统的功能障碍,可引起心跳加快,一般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内就增加10次,儿童可增加15次。此外,还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都对人体不利。因此,遇到病人发高热,就应该立即请医生诊断、治疗。

 

 

发烧

发烧,体温非正常升高。一般来说,人体正常的体温为98.6F (37.0C)。然而,这只能说在一般意义上是正确的,因为人与人的正常体温是不同的。另外,一天当中一个人的体温也会上下浮动1至2华氏摄氏度(0.5~1摄氏度),早晨的时候体温最低,晚间的时候体温最高。根据特定的人和不同的时间,当测试口腔温度的时候,温度在96.0F(35.6C )和99.9F (37.7C )之间都是正常的。在直肠内测量的体温一般会高一度;腋下测量的体温会低一度。

如果口腔体温测试结果为100F (37.8C),则表明低烧。口腔体温显示为100~103F.(37.8~39.4C.),可以确定为中度发烧。人体体温的最高限为110F(43.3C );但是发烧到这种程度是及其罕见的。

有一种稽留热(continuedfever),是指体温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高于正常的水平。如果体温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则称为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回归热(relapsing fever)是指体温回复正常后数天内又重新发热,有时会反复数次。

发烧的原因和影响

发烧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疾病的征兆或部分其他健康状况的症状。发烧常伴于很多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还有可能是由于感染、受伤或外科手术引起的。过敏症、贫血症、癌症、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暑、脊髓或大脑损伤和某种化学品和药物也会引起发烧。

所有这些疾病都会造成组织损伤,从而引起某种特定的白细胞的反应,反应的方式就是释放内生致热原(endogenouspyrogen,EP),内生致热原是一种蛋白质。这种热源通过血液循环流向下丘脑,下丘脑是大脑中调节体温的部位,在这里热源激活了能引起温度升高的受体。在发烧时期,身体需要额外的能量,而额外的能量是通过肌肉的颤抖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他命和矿物质高于平时的速率的快速代谢产生的。

适当发烧有时候对人体是有利的,因为发烧会增加白细胞数量,而白细胞能够杀死特定的病毒。人工发热是指人为故意提高体温,有时候可以通过人工发热治愈由某种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因为这种微生物是不能在高温环境下生存的。对某些癌症而言,人工发热可以刺激生成能够杀死某些肿瘤细胞的抗体。

发烧的各个阶段

发烧的第一个阶段——侵入阶段(invasionperiod)——的症状为寒冷、食欲不振和头痛。尽管体温上升,但是由于皮肤附近的血管收缩,所以仍会感觉寒冷。下一个阶段,身体发热、全身泛红、皮肤干燥、脉搏和呼吸加快。病人感觉口渴和焦躁。发高烧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昏迷和抽搐症状。回复正常的最后一个阶段,体温下降、呼吸和脉搏减缓、皮肤开始变得湿润。病人经常会出汗、大量排尿。

治疗方法

所有治疗发烧的基本方法都包括消除造成发烧的条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使病人感觉更舒适。通过增加皮肤水分的蒸发可以降低体温。在85~90F(29.4~32.2C)的水中沐浴可以实现这一点。处方当中经常包含阿司匹林和退热净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不仅会阻止EP的活动,而且还会通过增加排汗和扩张皮肤附近的血管来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

为了补充排汗所造成的身体脱水,病人应当增加饮水量。为了保持体力,一般推荐食用高蛋白和高维他命的食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病了为什么会发烧、发冷、发抖?
德国妈妈:孩子发烧?好事啊!
发烧不要立刻用退烧药
病,生病了为什么会发烧?
生活中的三个“健康温度”,你知道几个?巧用温度,健康常伴
春天到了!注意!衣服要这样穿才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