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彼得·巴菲特:他是世界首富的穷儿子

 

 

沃伦·爱德华·巴菲特,是美国投资家、企业家、及慈善家;

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其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2006625,沃伦·巴菲特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签署捐款意向书,

正式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约合375亿美元;

多么善良的慈善家,向天下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必要的资助。

2014225,胡润研究院发布《2014星河湾胡润全球富豪榜》,

沃伦·巴菲特的净资产价值为3,800亿人民币,

仅次于比尔·盖茨,位居全球第二,与盖茨同为慈善捐款大户

巴菲特的子女将继承他的部份财产,比例并不会太高,小小数目。

巴菲特曾表示:“我想给子女的,是足以让他们能够一展抱负,

而不是多到让他们最后一事无成。”

这就是巴菲特给孩子的最有价值的财富。

 

沃伦·巴菲特的儿子是彼得·巴菲特;

在他的眼里,“股神”爸爸是个普通老头,并不特殊。

彼得的童年时光,是在美国中西部小镇奥马哈度过的;

父亲在他两岁时,花3万美元买下了一栋建于20世纪初、没有围墙的老房屋。

那时,父亲沃伦·巴菲特一点儿名气也没有;

家庭条件和其他普通美国家庭没什么不同,也不算富。

 

很小时,彼得就知道钱要靠自己挣;

巴菲特对跟彼得和他的哥哥、姐姐说,

“我的钱都是干活挣来的,所以不会白白给你们。”

为了挣一点零用钱,彼得总是抢着干活:

给花草施肥浇水、扫地、擦窗户……

 

在外人眼中,沃伦·巴菲特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股神,

但在彼得和他的哥哥、姐姐眼中,

他就是一个日渐苍老的普通老父;

至今,巴菲特和妻子还住在他50多年前买来的那栋老屋。

 

彼得小时候不知道爸爸是做什么的。

爸爸他每天早上8点准时出门上班,

无论多晚都会回到到家里住。

从彼得很小时到现在,巴菲特就是这样,整天忙忙碌碌。

他没有什么变化;在家人和他自己眼里,

所谓财富和名声的递增,都只是一种外在的符号;家里人不会太多关注。

 

有一天彼得突然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父亲;

他走在路上,会有人对他指指点点,评头论足;

彼得觉得非常奇怪:我们的生活还是跟以前一样啊;

电视机、冰箱和沙发用了多年,跟普通人家没有什么悬殊。

父亲依然穿得普普通通,而母亲还是那么热情开朗。

美国媒体和商界曾有这样一种说法:

“巴菲特只会赚钱,不会花钱,更不会做老父。”

彼得曾经问妈妈:“为什么一夜之间,我们家就变得有钱了?”

妈妈也没有过多关注。

  

钱会让父子关系变复杂。

17岁的彼得问老父:

“为什么别的小孩不用干活而有钱用?”

巴菲特说:“因为你的父亲是沃伦·巴菲特。”

美国人津津乐道其父亲在投资方面的才能和他的财富;

这一年,彼得经由《华盛顿邮报》发行人的一封推荐信,

进入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读书。

 

他跟父亲说,如果自己不是巴菲特的儿子,

那么,就不会遭受别人那么多的质疑和评头论足。

巴菲特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来证明你当之无愧呢?

再说,你不是一直想要挣更多的钱吗?

读这所大学的商科,就是最好的起步。”

 

于是,彼得开始埋头苦读;

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将20门基础课程全部修完,收获无数。

但是彼得一点儿都不高兴,他跟父亲说:

“如果我辍学,您是否会觉得脸上无光?”

巴菲特笑着答:“你的姐姐和哥哥不也是这样吗?

人们顶多说你步了他们的后尘。”

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父亲还跟他说,我知道你一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做音乐家,

而我曾经希望你能做一个投资家,在金融方面有建树;

我仍然记得你7岁那年,坐在钢琴前,把一首欢快无比的《扬基歌》弹成了哀乐。

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弹奏者心情很糟糕,二是他具备非凡的音乐天分,脱俗。

 

中途退学的彼得准备投身于音乐创作,但是,他身无分文。

不用问,父亲不会再给他一分钱的生活费,自己找出路。

“因为我已经19岁了,而且父亲本来就是个吝啬鬼。”

彼得笑着说,祖父曾经给了他9万美元,

却被父亲拿去变成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

他跟儿子说,再过10年,这些钱至少能变成900万美元,

30年之后,也许就是5000万。

彼得却很快就卖了股票,拿着这笔钱搬到旧金山,租了一套小房屋,

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大展宏图。

 

然后,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为人们提供录音服务,每小时35美元;

顾客断断续续;一个星期录几个小时,赚一两百美元,生活马马虎虎。

 

巴菲特却不时地提醒儿子:“要学会用自己挣的钱,去做更大的梦。”

终于等来了机会;一天,彼得正在擦洗他那部破旧的车时,

邻居介绍他为一个新成立的有线电视频道做10秒钟的插播广告,报酬为1000美元;

这让彼得兴奋不已、欢欣鼓舞;

很快,这个广告很成功,这个MTV音乐频道红红火火、一片坦途。

 

从那以后,彼得以作曲赚钱谋生为主。

扩大音乐工作室规模、租房子、结婚,购置参加活动的西服;

这些开支,全是彼得用自己挣来的钱;自食其力,也感到幸福。

  

30岁那年,彼得已经是一对双胞胎女儿的父亲了,

一家四口住在一套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里,小一点的住处。

他很想让妻子和女儿生活得更好些,

于是生平第一次开口跟父亲借钱,请求帮助;

父亲摇着头说:

“金钱会将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

你应该像其他美国人一样贷款买房,

然后凭自己的能力还款,生活自主。”

彼得在心里告诉自己:“我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向父亲借钱。”

可是,父亲没有给借款帮助。

 

父亲的爱不是金钱而是信任。

父亲拒绝借钱给自己,让彼得沮丧了好些日子,心里有些闷苦;

他一气之下,贷款买了一套大房子,住着舒服。

每个月要还几万美元的贷款,有点不堪重负。

几年之后,彼得又卖掉大房子,换了一套小公寓,不再图虚荣,一脚一步。

这一刻,他突然明白了:

父亲这么做,只不过是想让自己去经历和懂得生活的艰苦;

父亲爱的不是金钱而是信任;使孩子健康成长,就是给孩子的最大财富。

 

彼得一度想把音乐舞蹈剧《魂》做成巡回演出,

但需要很大一笔钱,于是,向父亲求助。

父亲跟他说:“你先去筹到90%的钱,剩下的10%,我借付。”

于是,彼得去找很多机构,找了很多人,

他们无一例外地问:“你没有钱吗?为什么不去找你的老父?”

彼得不得不厚着脸皮跟人说:

“其实,我爸除了做慈善事业很大方外,从不轻易给人一美分。”

原来,靠巴菲特的姓氏是借不来钱的。

谁会相信:亿万富豪的之子,竟然会跟人开口借几十万美元搞巡回演出?

 

靠着四处筹借的钱和父亲借给他的那10%

由彼得策划、编写、制作的音乐舞蹈剧《魂》终于在华盛顿国家广场盛大演出。

母亲、哥哥和姐姐去看了舞蹈剧,但是父亲没有光顾。

彼得笑着说:“他没有接到我的邀请。我为什么要让他去破坏气氛,抢了我的风头呢?”

 

之后,他出了数张专辑,并凭借讲述印第安原住民的剧集《500部落》的配乐,

获得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成果突出;

他靠自己的努力,为妻子和女儿在密歇根湖湖畔买了别墅,

也终于有了专业级别的音乐工作室,大展宏图。

彼得也让所有人心悦诚服地这样称赞:

“我很惊讶你竟然没有子承父业,

但我更惊讶的是,你居然成了音乐界的‘沃伦·巴菲特’。”

是啊!兴趣、奋斗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2006年,全世界见证了沃伦·巴菲特慈善捐助:

他宣布把大部分财产——高达370亿美元的钱捐给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在此3个月前,巴菲特打电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彼得;

彼得感到很骄傲、很幸福。

从不表扬儿子的巴菲特,在电话里跟儿子说:“孩子,我也为你骄傲!”

 

对父亲来说,儿子虽然没有子承父业,但他对自己喜爱的事业的投入和专注,

以及即使功成名就依然不变的平常心和淡定,

都无愧“巴菲特”这个姓氏,响当当、很瞩目。

 

彼得说,尽管父亲积聚了很多财富,

但他把那些钱用于做慈善捐助,

对他来说,金钱越来越多,只是对他投资天分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而我的音乐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就是对我音乐才能的肯定。

人生追求并不是只有金钱财富。

 

现在,彼得和父亲每年最多能见四五次面。

平时,他们会互相打电话,相互问候,真心谈吐;

告诉彼此最近的动向,及遇见了什么有趣的人和事。

良好的父子关系,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2011年初,当彼得告诉父亲:

自己即将出版中文版新书《做你自己》时,

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的巴菲特,主动提出为他写序,给予鼓舞。

当然,日理万机的巴菲特的序言非常简短:

“彼得的人生全凭他自己打造;

他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个人财富或荣耀,而是对广阔世界所做的贡献。”

寥寥数语,内涵丰富。

 

思考感想:

对孩子来说,拥有太多的财富,容易坏事,不利进步。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富贵轮流转;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曹雪芹家族的衰败,就是对上述俗语的最好解注。

给孩子财富,不如给孩子良好的人格、精神,鼓励自主。

当明白了人生一切都得靠自己时,孩子才会去努力拼搏、创造财富。

如果过于宠爱、溺爱孩子,就会把孩子送进啃老一族。

如果孩子过分享受,过于依赖父母,不想学习付出,

那么,孩子最终会一事无成、一无所获,终生痛苦。

当父母“百年”之后,孩子依仗什么走好人生路?

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即使父母给予金山银山,也会流云散尽,终归飘渺处。

没有泉眼的财富,怎么能源远流长、收获长久的幸福?

一百万、一千万,也不是多大的数;

可能几十年之后,这只能算小小的数目。

如果染上了黄赌毒,甚至,一夜间,会变成一无所有、赤身光足。

巴菲特教子有方;彼得也知道父亲用心良苦。

孩子们,别贪念个人的享受,别贪念父辈的财富。

只有努力学习、努力实践,勇敢打拼,

开拓一条属于自己把控的人生之路,

方能找到人生真正的幸福……

 

作者:追梦1979

20158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万没想到:“股神”巴菲特居然培养了一个穷儿子
巴菲特究竟留给三个孩子多少财富?你绝对想象不到!(水木然)
专访彼得巴菲特:人生要靠自己打造
巴菲特之子:一个世界顶级“富二代”的成长
杨澜:你的选择
巴菲特从不和子女谈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