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经典名句300句182: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句:

事物有根本有枝叶,办事有开始有结束。

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这就能接近道(自然规律)了。

或译:

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

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

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

本句后文论述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格物、致知是前提。

没有丰富的知识,没有正确认识万事万物,

又如何真诚、正身与修身?又如何把家与国治理?

接着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句: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

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最终,落脚点还是“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为儒家认识论方法论的重要问题,

是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没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就难以更好修身,

因为文化知识是理解、感悟、提升的重要前提。

如果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就往往会知道学习、践行的重要性,就会知道修身的重要性,

就往往会知道怎样处理个体与整体、家与国的关系。

中华文化流传了五千年,仍然生生不息。

即使在元朝和清朝被外民族入侵,

中华文化仍然没有中断,仍然矗立于中华大地,

因为中华文化包含着许多做人做事、治国安邦的道理,

有很强的生命力。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如果人人都努力学习,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就能坚守本分、修身律己。

如果人人都做好了,就会国泰民安,社会和谐有序。

国是千万个家,家是最小国;家国一体。

如果懂得了做人做事的先后顺序,

就能抓纲举目、纲举目张,人生有戏!

如果本末倒置,不注重学习和修身,

就容易走进人生的死胡同,害人害己。

修己治人,贵在学习、践行,悟出其中的道理!

作者:追梦一往无前

201812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38)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郭继承丨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本末
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意思是哪个?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