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瘫这样遣方用药(内含福利日获奖名单)

小编导读

面瘫,因其以口眼向一侧㖞斜为主症,故又称为口眼㖞斜、口僻等。此病多为突然发病,好发于春秋季节,为临床常见病。变斜为正,让口眼不再㖞斜,屠金城老中医总结了一个好用的方子。

一、病因病机

屠老认为,此病之因,大多与感受寒凉、居处潮湿、汗出当风、露宿受风、情志不遂、嗜酒过度、肥甘厚味等有关。其病机皆因伤及颜面之络脉,造成气血瘀滞,络脉不通失养而致面肌痉挛(抽掣)。

二、辨证论治

屠老根据临床治疗观察,特拟定处方如下:香白芷、白僵蚕、白附子、制全虫、丝瓜络、橘络、白菊花为基本方。颜面乃阳明胃经之所络,故施以白芷直达颜面;丝瓜络、橘络以通阳明经络之滞;白菊花以散外风之弊;僵蚕、全虫以平肝息风为用;白附子以祛外寒之祟。若风寒束表较著加荆芥穗(后入)、川羌活;风热较重加青防风、南薄荷(后入)、蔓荆子;左侧偏头痛加川芎、当归;右侧偏头痛加夏枯草、生石决明;前额痛甚加苦丁茶、密蒙花;头顶痛加藁本、白蒺藜;迎风流泪加谷精草、青葙子;颜面抽掣较重且伴发热,肝风内动者加明天麻、地龙、生龙齿、紫贝齿,更甚者加羚羊角粉(冲)、生龙牡;抽掣较重发凉畏寒者加生麻黄、桂枝;颜面麻木者加鸡血藤、络石藤;口角流涎加青防风、焦白术;白痰稀清量多加法半夏、白芥子;黄痰黏稠壅盛加胆南星、甜葶苈;病久面歪者加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

三、病案举例

病案1

邹某,女,36岁。面肌痉挛(抽搐)二月余。2月前正值盛夏,天气异常炎热。晚间洗浴后,开窗便睡,醒来颜面左偏,牵及左肩臂疼痛沉重不得抬举。经治肩臂疼痛缓解,行动自如。唯颜面仍歪,时有抽搐牵及左眼,伴有迎风流泪,口角缝紧张劳累后则有抽搐,并有流涎。刻下:颜面无汗,抽搐恶风,睡眠不实,心烦易怒,不思饮食,胸闷气粗,二便尚调,舌质红,苔黄厚腻,脉象沉弦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外受风寒。

立法:清热利湿,祛风通络。

方药:香白芷9g,丝瓜络9g,橘络9g,制全虫6g,白附子9g,白僵蚕9g,白菊花9g,藿香、佩兰各9g(后入),荆芥穗9g(后入),绵茵陈30g,胆南星6g,生薏仁30g,生牡蛎30g(先煎)。4剂。

二诊:药后颜面稍有汗出,自感颜面较前稍有松快,但仍感恼闷气粗,心烦易怒,睡眠不实,舌苔渐退,脉象沉弦滑数。上方加焦栀子9g,粉丹皮9g,广郁金9g。继服7剂。

三诊:药后抽搐稍减,余症皆轻。上方加减又进三十余剂,并配合针灸治疗,基本痊愈。

病案2

吴某,女,37岁。素体阴虚肝热,因月事来潮,身受雨淋,继而头晕头痛且沉重,牵及颈项强直不适,至今已有半年。

刻下:颜面左偏且伴抽搐,汗出恶风,麻木不仁,闭目露睛,两目干涩,口苦口干,纳呆乏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干,脉象沉弦细数。

辨证:阴虚血亏,肝热化风,寒滞络脉。

立法:滋阴养血,清热息风,佐以散寒通络。

方药:净蝉衣6g,川羌活9g,荆芥穗10g(后入),香白芷9g,蔓荆子9g,藁本6g,大当归12g,鸡血藤30g,明天麻12g,生龙牡各30g(先煎),白附子9g,丝瓜络9g,白僵蚕12g,全虫6g。3剂。

二诊:药后头晕头痛沉重稍减,余症仍作。观舌质红,舌下静脉瘀黯,脉象沉弦细数。上方继服7剂,另配复方羚羊角冲剂,每日两次,每次1袋冲服。

三诊:头痛头晕沉重已渐好转,颜面抽搐稍轻,汗出减、恶风轻,仍感颜面似有虫爬,且伴麻木,两目干涩,纳呆乏力,大便2~3日1次、奇臭异常,小便色黄,舌脉同前。上方减蔓荆子、藁本、羌活,加青防风10g,桃红各9g,枸杞子12g,杭菊花12g,生麦芽30g。7剂。

四诊:药后颜面麻木再减,两目干涩稍好,尚能饮食,颜面抽搐同前,睡眠露睛稍减,上方继服21剂,另配小黑豆衣50g,分装在两个豆包布内,放锅内蒸热,趁热外敷患侧,每日数次,并紧关门户、紧闭风寒、颜面汗出溱溱为度。配合针灸治疗,每周2次。

五诊:时隔二十余日复诊,自述诸症均较前大有转机,继服上药,按上法运用,经过近3个月治疗,基本恢复如初。

病案3

刘某,女,42岁。因暴怒后,又洗沐头面受风致右侧颜面歪斜,且伴右眼及右眼睑抽搐已近1个月。每受凉加重,得热稍缓,时有头晕眠差,口苦恶心,纳呆泛酸,胸胁胀满且窜,心烦不安。

刻下:舌质淡红,苔薄黄略滑,脉象细小无力。

辨证:血虚肝郁,郁而化热,寒湿遏阻,络脉不通。

立法:舒肝解郁,清热散风,养血通络。

方药:醋柴胡9g,合欢皮15g,焦栀子12g,粉丹皮12g,生赭石20g(先煎),青防风12g,净蝉衣6g,川羌活9g,广郁金9g,吴萸炒黄连6g,乌贼骨15g,生麦芽30g,杭菊花9g,代代花9g,生龙牡各30g(先煎)。4剂。

二诊:药后胸肋胀满且窜大有好转,泛酸已止,口苦稍轻,情志暂安,舌脉同前,上方加决明子12g。7剂。

三诊:上述症状大减,唯颜面牵及眼睑抽搐不减,舌质红,苔薄黄,脉象细小稍数,病邪渐退,阴液未复,血脉未和。辨为血虚化风,阴虚失潜。以滋阴清热、养血息风为法。

方药:明天麻12g,白蒺藜9g,生石决明24g(先煎),女贞子9g,旱莲草9g,粉丹皮12g,大生地15g,白附子9g,白僵蚕12g,制全虫6g,丝瓜络9g,香白芷6g,大当归12g,生龙牡各30g(先煎)。14剂。

四诊:药后颜面抽搐稍减,眼睑抽搐明显减轻,舌质红,苔薄润,脉象沉细。上方又进二十余剂,并嘱患者熬其第三煎药液,用以熏洗,并紧闭风寒,经治恢复已如常人。

屠老认为,颜面乃属心胃之经,为火之位,阳居者也。一般出现此疾,大多为阳热亢极,化热生风。或血虚或阴虚,此为内因。正如《内经》所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其局部气血不足,脉络空虚,此时或感风、寒、湿之邪之外袭,或情志抑郁,气机不调,都可导致营卫失和、络脉阻滞、郁而化热生风。正如《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以及“风胜则摇”,经络失养而现口眼歪斜,抽搐麻木。其治疗当以祛外邪为先,待外邪尽荡,唯有虚者,再采取养血、养阴、调和营卫、活血通络等法,才能收到治疗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瘫辩证
中药汤剂组合散剂调治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焦树德经验方2​正颜汤
牵正散加减方有哪些?牵正散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张琪医案(六)
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