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诗赏析:梅尧臣《陶工》《鲁山山行》

宋诗赏析:梅尧臣《陶者》《鲁山山行》

 

作者: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宣城古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梅尧臣颇有才学,然科场屡失意。后以其父“门荫”补太庙斋郎,历任桐城、河南等县主簿、建德令等职。皇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改任太常博士,官至尚书都员外郎,又称梅都官。梅尧臣虽一生官小俸薄,但“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诗),他在政治上积极支持范仲淹等人的庆历新政,揭露时政之丑恶,同情人民的苦难,写了不少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诗篇。

梅尧臣兼工今体诗和古体诗,尤以五言擅长。他早年曾受西昆派影响,后主张诗歌革新,反对浮艳空虚、堆砌典故的形式主义诗风,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成员之一。宋人龚啸称他“去浮靡之习,超然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卓然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宛陵 先生集·附录》)。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更推崇说:“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 宛陵出,……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尹下。”欧阳修在《梅圣俞墓志铭》中评其诗:“其初喜为清丽,间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有《宛陵先生文集》六十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梅诗现存二千八百多首。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赏析:

    此首五言绝句,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形体短小精悍,对比鲜明强烈,对贫苦劳动者的同情溢于言表。时人张愈《蚕妇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可与之媲美,但梅诗只列举客观事实,不加主观感叹,采用白居易“卒章显其志”的笔法,因而更加耐人寻味。今人钱钟书《宋诗选》在此诗的注语中说:“唐诗里像孟郊《织妇词》的‘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郑谷《偶书》的‘不会苍苍主何事,忍饥多是力耕人!’于  《辛苦行》的‘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掷梭女,手织身无衣 ’和杜荀鹤《蚕妇》的‘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著苎麻?’也都表示对这种现象的愤慨。”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②,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③。



注释:

①、本篇选自《四部丛刊》影明本《宛陵先生集》卷七。写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作者知襄城县时。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省鲁山县东北,与襄城县西南相接。

②、野情:爱好山野景色的情趣。惬:畅快。

③、云外:遥远之处。一声鸡:一声鸡叫,暗示有人家。

 

赏析:

杜牧《山行》诗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写景抒情俱达妙境,此首《鲁山山行》新颖自然,知名度虽不及杜牧的《山行》,然亦别有意趣。写自己山行的见闻和乐趣,工于写景,情景交融,山峰多姿,幽径独行,本已具闲静愉悦的淡雅之境,五、六句属对精工。“霜落”点明时近黄昏。“林空”更显山中旷达,秋景深幽。“熊升树”、“鹿饮溪”愈见活泼空灵,野趣盎然,而行人闲适自在,吟醉山林之“野情”亦自在其中。结尾自然而余味无穷,达到梅尧臣自己主张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的境界。方回《瀛奎律髓》评此诗说:“尾句自然;‘熊’‘鹿’一联,人皆称其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四曰:“圣俞诗工于平淡,自成一家。如《山行》云:‘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春阴云》云:‘鸡鸣桑叶社,林暗杏花残’,《杜鹃》云:‘月树啼未急,山房人未眠’,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也。”

(摘自《宋名家诗导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尧臣《鲁山山行》
梅尧臣的一首纯美山水诗,其中的千古名句妙不可言,美得叫人心醉
宋诗名家梅尧臣,登鲁山有感,写下一首绝美山水诗《鲁山山行》
​宋诗精华五首,梅尧臣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您觉得他的诗写得如何
梅尧臣诗《鲁山山行》楷书全文,千山高复低。
梅尧臣《午日三首(一)》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