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天文馆 天文学词典
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 词义解释
quantum量子一个系统的最小可能部分,或一个系统可能完成的最小变化。因此,光子是光的最小可能单元,而一次量子性跳变的根本特征是它代表着系统中的最小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无规则的(尽管遵循严格的概率法则)。
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量子色动力学见大统一理论。
quantum electrodynamics(QED)量子电动力学量子理论对电磁辐射(包括光)的性质及其通过光子交换与带电荷的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的描述。在将理论预言和原子中电子行为的测量相比较的基础上,已对量子电动力学进行了极其精密的检验,而且每次检验都顺利通过;它和广义相对论并列为整个科学中基础最稳固的两大理论(见脉冲双星)。
quantum field theory量子场论见场方程式。
quantum fluctuation量子涨落测不准原理允许的虚无空间状态的暂时性变化。量子测不准原理允许从完全空无一物之中出现少许能量,前提是该能量在很短时间内重归消失(涨落涉及的能量越小,它持续的时间越长)。这一能量可以取短命的粒子-反粒子对的形式,比如电子-正电子对。见免费午餐宇宙、霍金辐射。
quantum gravity量子引力论,试图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结合起来(见大统一理论)的各种理论的总称。任何量子引力论的主要...量子引力论,试图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结合起来(见大统一理论)的各种理论的总称。任何量子引力论的主要特征是,引力必须由一种叫做引力子(属玻色子)的粒子携带,它扮演的角色相当于量子电动力学中的光子。
quantum leap量子跳变见量子。
quantum mechanics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或量子物理学,是一组在极小尺度上主要应用于原子或更小实体的物理定律。量子理论的核心是测不准原理和波粒二象性概念的结合。 量子世界的每个实体都同时具有我们习惯视为截然不同事物——波和粒子的特性。例如,通常被视为电磁波的光,在某些情况下的行为就像是粒子(称为光子)流。19世纪末马克斯·普朗克发现,黑体辐射的本质,仅当原子以不连续的量子(光子)发射和吸收光时,才能得到解释。这一发现使物理学家明白了量子物理学和经典力学之间的区别。普朗克的发现的最根本要点是,原子能量的变化究竟可以多么小是有极限的;用现代术语说就是,这一变化的极限相当于发射或吸收单个光子。“量子跳变”的要点是,这种跳变是最小可能的变化;因此,当广告客户和政治家说取得了量子跃进般的进步时,他们无意间显露了他们的诚实。 普朗克本人并未提到光子,他不过将黑体辐射解释为原子除了以不连续份额方式外便不能发射能量的结果;他也没有想到光本身可以看成由粒子构成。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最先在1905年发表的论文(他因该论文获得诺贝尔奖)中证明可以把光看成粒子。这一思想在1920年代发展为光的玻色子学说。也是在1920年代,实验证明典型的基本粒子——电子同样具有波的特性。但波粒二象性的实质在展示电子的波和粒子双重性质的现代实验中表现得最清楚。 这些实验的基础就是经常用来(例如在中学的科学课堂上)证明光像波那样传播的“双缝”实验。在这样的实验中,光通过屏幕上的一个小孔,射到有两个小孔的第二屏幕上。从第二屏幕上两个孔的任何一个来的光继续向第三屏幕前进,并在那里形成由明暗相间斑纹组成的图样。对这种斑纹图样的传统解释是,从两孔中的每一个来的波抵达了最后那个屏幕的所有各处。在两束波步伐一致的地方,它们相加而形成亮斑;在两束波的步调错乱的地方,它们相互抵消而留下暗斑。与此完全相同的现象也发生在同时把两块小石头投进池塘所引起的涟漪之中——有些地方涟漪增强,另一些地方涟漪消失。所以这个双孔实验证明了光像波那样传播。  1980年代末日本科学家进行的现代实验中,光源被一支能每次发射一个电子的电子“枪”取代,两个孔的角色由磁场扮演,最后的屏幕则是类似电视机荧屏的探测器。通过实验装置的每个电子必须经由两条路线中的一条(两个“孔”中的一个)到达探测器的荧屏。果然,当一个一个的电子射进实验装置,每个电子在荧屏上引发一个对应着单个粒子到达事件的确切光点。但是,当一个一个射入实验装置的电子达到很大数量时,荧屏上引发的大量光点却形成了明暗分明的图样,它和同时通过两孔到达屏幕的波显示的干涉图样完全一样。 伟大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1918-88)曾经说,双孔实验包藏了量子力学的“核心秘密”,无人懂得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它不仅仅表示量子实体运动时像波,到达和出发时像粒子,而且它们似乎还知道过去和未来。情况好像是,电子以粒子形式从电子枪出发,然后变成波旅行并经由两条路线进入实验装置,再后重新变成粒子而到达荧屏上一个确切地点。不仅如此,每个电子还选择了一个正确地方引发光点,以使它对很长时间内才得以形成的干涉图样做出它的贡献。它究竟是如何“了解”所有其他电子,以及其他电子将落在图样中的什么地方的呢?在经典双孔实验中也曾经用过极其微弱的光源,使得每次只有一个光子进入实验装置。同样,它们也在最终屏幕上形成一个干涉图样。 对这一切的标准解释叫做哥本哈根解释(因为它主要是哥本哈根的学者们提出来的),这个解释认为,量子实体运动时就像严格遵守概率法则的波那样扩散,使得有可能计算什么地方的波最强(也就是什么地方找到电子或其他任何粒子的机会最大),什么地方的波最弱。当进行一次观察或测量时(例如,当电子波撞上探测器荧屏时),“波函数”瓦解成为点状的粒子。就在那一瞬间,在其他任何地方发现电子的概率变为零,但只要量子实体不再被观察,概率立刻又从它最后观察到的地点向外扩散。 尽管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哥本哈根解释可以用来预言涉及诸如电子和质子等量子实体的实验结果,而且它还是研制激光器、电脑芯片和许多其他器物,以及理解复杂生物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所依据的物理基础。但哥本哈根解释的突出地位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在很大程度上乃历史偶然。虽然哥本哈根解释由于是第一个可用的解释而被物理学家当作量子理论的标准版本,但它仅仅是好几种都有着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也都能在类似计算中给出完全相同“答案”的解释中的一种。对很多人来说,这意味着这些解释全都不能正确洞察量子世界究竟在发生什么事情;因此,在量子理论牢牢站稳脚跟之前,还需要一种对有关物理现象的全新的理解。 要获得全新的理解,可能需要完成某种理性的飞跃。量子力学的有些解释要求在时间上倒过来传播的信号,而所有解释都要求即使粒子相距很远也能彼此瞬间交换信息。这些也许就是理性飞跃的标志。 然而,量子理论就像烹调全书中的食谱,可以用来计算原子和其他量子系统的性质。你可以按照食谱烘烤出蛋糕而不必了解烤炉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同样,你可以利用量子法则计算比如氢的光谱而不必了解量子世界发生了什么。所以,利用光谱学方法研究宇宙,就直接依赖于量子理论提供的关于原子和分子的知识。原子核的性质也取决于量子过程,因此我们对核合成和恒星内部产能反应的认识也依赖于量子理论。例如,正是量子不确定性解释了α粒子如何在发生α衰变时(通过隧道效应)从原子核中逃出,也解释了原子核何以能够在恒星内部条件下克服自身正电荷的排斥力而聚合在一起。由于原子核的位置不确定,它们比对应的经典粒子伸展得更大,因而即使经典力学说它们相隔太远无法汇合时,它们却能彼此“交搭”而聚合。描述太阳内部这一切如何发生的模型在预言太阳的诸多观测性质(包括它的中心温度)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是表明量子物理学确为这一层面事物的恰当描述(至少在烹调全书意义上)的最佳大尺度象征之一。 量子物理学和宇宙学之间最重要的交汇是1920年代魏纳·海森伯提出的测不准原理。它和波粒二象性有关,并且可用物体的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即物体对它正往何处去的了解程度——予以最清楚的说明。位置显然是粒子的属性,你可以准确说出一个经典粒子在何处。同样显然的是,你无法说出经典的波在哪里,而只能指出波通过的空间区域,因为波的本性决定了它是一种向外扩展的东西。在经典力学世界,波没有与粒子同一意义上的位置,但它们确实有方向——它们有动量,并且知道它们正在走向何方。 海森伯证明,在量子世界,存在着一种了解位置和动量的内在不确定性。你永远不可能同时知道比如电子那样一个实体的位置和动量两者。如果你试图精密测量动量,就会加强实体的“波动性”,使它扩大从而位置不确定。如果你试图精密测量它的位置,就将使它的波动性变得不确定,以致它无法肯定正在走向何方。位置不确定性的大小,乘以动量不确定性的大小,必须永远等于或大于一个确定数值,它等于普朗克常数h除以2π(这个数值记为^,读成“h杠”)。 这并不是测量实验中的困难导致的后果。当然,测量单个电子的位置和动量无疑是困难的,就在你进行测量时(大概会用光子从电子反跳回来的办法),你也在改变你试图测量的性质,因为电子因光子撞击而反弹。但量子不确定性是量子世界实体的内在本质的真正属性。一个像电子那样的实体不能既有精密的动量,又同时有精密的位置;它自己确实不能同时准确“知道”它身在何处和走向何方。 就日常标准来看,这个效应是非常微小的——在质量以克计的标准单位体系中,数值“h杠”大约等于10^-34;这就是重约1克的物体的位置不确定性的量度(以厘米计)。物体的质量越大,不确定性越小。对于质量仅10^-27克的一个电子来说,其影响就十分显著了。 这种不确定性对天文学的重要性在于,一个物体或甚至一个虚无空间区的能量与它被观测的时间长度之间存在同一类型的关系。如果你长时间仔细观察某个事物,你想多精密就能够多精密地测量它的能量。但如果你仅仅匆匆一瞥,则能量——不单单是你测量的能量,而且也指真正存在的能量——总是不确定的。和量子实体不“知道”它自己的准确位置一样,它(以及整体宇宙)在一个短时间间隔内也不“知道”它拥有能量的准确数量。正是这个量子不确定性使得电子-正电子对(和其他粒子-反粒子对)能从完全空无一物之中出现,条件是它们要在量子不确定性允许的短短一瞬间彼此湮灭。这就是与黑洞关联的霍金辐射的来源。甚至可能整个宇宙也是以这种方式、通过真空量子涨落中出现的暴涨而创生的(见免费午餐宇宙)。 很多物理学家的终极希望是把量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统一在一个“万物之理”之中(见大统一理论)。这种理论的测试台将是它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极早期宇宙的性质,因为那时的条件,比地球上粒子加速器中高能碰撞达到的条件远为极端。 见量子理论。
quantum physics量子物理学见量子力学。
quark夸克构成一切已知物质的两大粒子族之一(另见轻子)。夸克有六种,相互组成三对;它们的名称是随意起的,而且有些古怪,这些名称不过是标签而已,与它们的性质无关。 第一对叫做“上”夸克和“下”夸克;上夸克的电荷为+2/3,下夸克的电荷为-1/3(单位与电子电荷-1的单位相同)。它们是夸克族中与轻子族的电子及其中微子对应的粒子。一个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构成,一个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构成。这些,再加上电子及其中微子,就是描述原子构成的普通物质的结构所需要的全部粒子。 由于一些仍然不完全明白的原因,这整个图像已经在自然界复制了两次,产生了逐次加重的“几代”粒子。下一对夸克起名“奇”夸克和“粲”夸克(它们的轻子族对应物是μ介子及其中微子),最重的一对是“顶”夸克和“底”夸克(它们的轻子族对应物是τ粒子及其中微子)。这些夸克每三个相结合可以构成其他强子。 与轻子不同的是,夸克还有另一种叫做“色”(也是随意起的名称)的性质,它和电荷类似,但有三个类别。所有强子的由三个夸克适当结合产生的最后的色等于零——这就是为什么包括质子和中子在内的每个重子含三个夸克的原因。夸克之间的色力(或“胶力”,相当于带电粒子之间的电磁力)系由胶子(相当于光子)携带。强核相互作用是作用于夸克之间的色力的副作用。  夸克和反夸克也能够以成对结合为所谓介子(见基本粒子)的形式存在,但单个的夸克不可能独立存在,除非在类似大爆炸中曾经出现过的那种极高温和极高能的条件下(见夸克-强子相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量子是什么?什么实验可以证明光是粒子?
高鹏《从量子到宇宙:颠覆人类认知的科学之旅》笔记
量子物理学101
烟雾缠绕的巨龙,是波,还是粒子?
突破经典物理中粒子和场的对立问题的钥匙:量子场论
他是所有现代物理学家的老师|才华横溢的理查德·费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