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低钠血症所致抽搐误诊4例分析
 低钠血症所致抽搐临床并不少见,往往因被其原发病所掩盖而造成误诊。作者将一年来所见并误诊之 4 例病例报道如下,以提请同道注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 例患儿中,男 3 例,女 1 例;年龄分别是 10 月、1.5 岁、2 岁 2 月、2.5 岁,平均 1.75 岁。入院前发病时间 1~3 天,平均 2.1 天。抽搐次数:1 次 1 例,2 次 1 例,3 次及以上 2 例,平均抽搐 2.5 次,均表现为强直—痉挛发作。

1.2 误诊情况

入院时误诊为中毒性脑病 2 例,癫痫 1 例,病毒性脑炎 1 例。误诊时间分别是 22 小时、16 小时、14 小时、13 小时,平均误诊时间 16.25 小时。

1.3 方法

入院后按误诊诊断进行治疗,其中抽搐 2 次以上者分析病因似与原诊断不符,遂查血电解质,发现低钠血症,抽搐 1 次者第 2 天上级医师查房,提出查血电解质发现低钠血症。4 例患儿中,血钠 114~121.6 mmol/L,平均 117.5 mmol/L,修正诊断为小儿肠炎(2 例)、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1 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 例)合并低钠血症。此后按指南进行补钠:(1)补钠浓度不宜过高,达到 120~125 mmol/L 即可;(2)补钠速度不宜过快,按每小时提高 1.5~2 mmol/L 补充,但如果低钠很严重(<120 mmol/L),急性病例,应该迅速地使血钠浓度上升;(3)计算出补液量,按 1/3 补充。补钠液体用 3% 氯化钠液。

2. 结果

按上述原则治疗,4 例患者在 24 小时内分别补充 3% 氯化钠 50~85 ml,血钠分别达到 126~134 mmol/L,抽搐停止,治疗原发病后痊愈 / 好转出院。

3. 讨论

抽搐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 儿童期发生率为 4%~6%,较成人高 10~15 倍,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如治疗不及时,常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抽搐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但据目前脑组织的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已知抽搐主要是由大脑运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所致,该异常放电主要是由神经元膜电位的不稳定引起。抽搐病因繁多,其中代谢紊乱所致的抽搐主要是神经细胞能量供应障碍等因素,干扰了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因小儿神经体液调节及肾脏发育不甚成熟,故临床上多种能造成水、电解质紊乱的疾病均可因严重的低钠血症而造成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引起抽搐。低钠血症能否引起抽搐,与低钠发生的程度和速度及小儿年龄等有密切关系。

本组 4 例患儿虽被误诊,但所幸的是都及时地修正了诊断而未产生严重后果。分析误诊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思路狭窄,考虑片面,只考虑抽搐多由颅内疾病引起,而不综合分析,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误诊为癫痫,上呼吸道感染误诊为脑炎等;(2)一味相信一元论去解释病情而没有全面分析,如 2 例小儿肠炎患儿误诊为中毒性脑病即属此错;(3)粗心大意,病史询问不详。如只问发热、咳嗽,不问饮食及大小便情况,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量不足、出量增多忽视而误诊为病毒性脑炎。

本组患儿有以下特点:(1)均为婴幼儿;(2)发病时间较短;(3)血钠均低于 125 mmol/L。据此以上误诊原因,提醒临床医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以防止误诊:(1)询问病史要详细,不可粗心大意,酿成错误;(2)加强学习,全面分析,不可只窥以斑,不见全貌;(3)凡遇到抽搐患儿,尤其是强直—痉挛发作的婴幼儿,除做其他检查排除常见引起抽搐的病因外,均应检查血生化,以除外低钠血症,因为低钠血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在住院患者中发生率可达 15%~30%;(4)如查血钠低于 125 mmol/L,应立即按指南方法进行补充,以防止继续发生抽搐而对患儿造成更大伤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液体疗法
儿科医生基本功:小儿液体疗法
《儿科学》小儿腹泻病
和电解质平衡代谢紊乱的防治ppt
水电解质紊乱,也会引起精神障碍?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章 病例分析——小儿腹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