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胡马《诗词的当代命运》
应当说,文章很有水平,理论基础扎实,考证细致!看得出作者很有学术功力.将汉语\诗词\平水韵的历史论证的十分有条理.但文章中有一段关于"普通话"的论证,试引文如下: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干脆改革到底,全采用“普通话”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反思的课题。我明确的说,“普通话”是北方少数民族对汉语的改造的结果。换句话说,是汉语音外行对内行的强制结果。这与历史的政治现实有关,入声这一重要的汉语音调,对汉语音实在是太重要了,尤其于诗词而言如是,在此就不赘述。"

     这可能是该片文章唯一,不属于严谨学术论证的地方!它是一份宣言,一种态度,一种思潮!甚至是一份"战表"(原谅我这么揣测,我是支持普通话的)!     其实,到这个论坛来,前面说了这么多,写了那么多,又东拉西扯\又引经据典,其实是为双方找一个都能接受的方案,但有人这么说了,我也就直说吧!
     从考古学,语言学的角度讲"平水韵"绝对支撑不起中华文化,它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千万不能将其固化\甚至神话,元以后"平水韵"在中华文化中具有两面性:1.保存隋唐韵文历史;2.从事从事文化分离主义的温床;
  1.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平水韵只是其中一个时期的时代产物,绝对代表不了中华历史.<诗经>的韵律据考证,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客家话中,那可能是周朝的发音.而客家人现在在哪里?
  2.匈奴,据史记记载是夏人的后代,我们是否从匈奴语中寻找夏人的语音足迹呢?传统"中国语言学者"对北方阿尔泰语系一直抵触,但近代民族学\考古学证实他们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商人的一支东牵,有学者考证牵到了美洲,事实上玛雅人的文化与中华文化非常接近,都崇玉\都是象形文字,而且文字结构也高度相似.最近学者研究美洲土著与玛雅有关的印第安人,其发音结构也非常接近古汉语,单音,语序基本是主谓宾.
  4.现代汉藏语系研究表明,古汉语与古藏语同源(这是一种假说,假说建立在单音词,语序结构,语音接近.)汉藏语系的分类,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学家表示接受,只是在不同语族划分有分歧.该学派假定推导大约8000多年前,古代中国人与古羌人分离,古羌人来到青藏高原,由于藏族几千年来的社会结构少有变动,加之后来完整借鉴了梵语,而宗教梵语在世界上是有名的语言活化石,固定语音,语序都是研究印欧语系的很好资料.所以,现代有一部分学者,在利用藏语,回复古汉语的读音,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5.古羌人的另一支,考古学证实在周朝时,与周朝战败,通过西南民族大通道,进入四川,云南,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古颠人(解释了为什么云南话属于北方话)在汉代又被赶到东南亚,爪哇,印度尼西亚,甚至南太平洋.
  6.我们今天平水韵的大本营江浙一代,在秦代以前属于百越.语言学家考证,百越民族的语言与今天的壮语最接近,在往南与越南语甚至泰国语言高度相似,与平水韵距离很远.
  7.现代科学研究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蒙古利亚人种(中国人),基因走向一般是从南往北传,语言似乎从北往南传(这个有时间我们可以单独研究,也挺有意思的).
  8.北方民族\语言迁徙通道更加复杂,有草原丝绸之路,大兴安岭沿400毫米等降水位线的路线,有北迁的路线.
  9.最近,有美国学者提出一个有意思的学说.北方草原民族,是东亚(中国人)内部不断争斗中,失败的一方,被赶到了无法从事农业生产的北方.这也解释了匈奴是夏人的后代.几百年前被赶出去了,几百年后由又回来了,否则从人种学你就无法解释我们的相似性.
  10.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中国历史高度复杂,绝不像"传统平水韵派"想象的那么简单.没有任何一种地方语语音能够"万古长青"!(未完,待续!)
20#
发表于 2013-9-23 13:57:26|只看该作者
    关于平水韵:
     1. “平水韵”是宋末平水人刘渊刊行的。很多人说它是唐韵,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
      中国历史上假托前人的作品太多了,以至于近代西方都不承认中国的上古历史,因为所谓的上古文字记录,漏洞百出,相互不能印证。是考古学的发展与史学相互印证,才逐步复原了中国上古史。复原的过程中,我们重新认识了中国上古史。最重要的成果是甲骨文与《史记》中的商王谱系相互印证,证明了商的存在。至今,国外有学者不承认夏朝。在国外学习,我与历史老师争论中国的《史记》是历史,还是传说。回来后我翻开《史记》自己眼泪就下来了,第一章记载高祖母亲与白蛇交配,产下高祖。按照现在的史学规范,这只能归入传说,虽然传说有他的历史渊源,但没有旁证,不能作为信史,这是学术规范。
     例如:《尚书》前两天由李学勤主持的清华简解读,考证《尚书》的部分章节为汉代伪造。《尔雅》一开始说是战国的著作,后来经训诂学学者考证为西汉。太多了,疑古、释古,历来是中国学术的一大特点。几乎所有的经典著作都有这个过程。所以“正名”一直是中国思想界、哲学界争论的焦点,国外很少有这种情况。
     所以,宋末就是宋末。不要假托唐朝,给自己贴金,扰乱了几千年的视听。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唐代将其做为科举的规范推广。由于,过多过杂,相近韵部可以合并,这并不是“平水韵”继承“唐韵”的借口,而是语言推广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语言规范、整合、标准化都是这么做的,不要给“平水韵”找借口。平水韵整个韵部才107个,比隋唐少了近一半。这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规律。
     据学者考证,中国注音系统是公元前后从印度的梵语中的声明学传入的,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南北文化大融合、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所以语言呈多样性避免不了。而佛经翻译、传播主要走两条路线,上层的皇室,及下层的贫民。每一个地区的方言都不一样,自然隋代的《切韵》收录的比较杂。这样一部比较杂的韵书,推广起来自然不方便(推行规则要方便使用、操作,这是现代国际标准委的一个常识),所以在《广韵》中就有删减,不是"平水韵"开始的!
    还有,笔者从现代汉语语音学的角度,怎么也想不明白206韵部是怎么在汉语里产生的?因为手头没有《切韵》(它的残本出土于敦煌,现在在大英博物馆),副本也没找到。但我分析,它将古汉语不同的调式也分为了不同的韵部。广东话是当今中国方言中调式比较多的,有十多个调式,再多就是越南话(泰国话也不少)了,唐朝越南还在中国的控制下。平水韵定“平上去入”也是简化,说白了它就是宋末的一个语言规范标准,不要附加给它太多的东西,它本身也承载不了!宋代各方面所建规范不少,《营造法式》就是当时建筑学的规范标准,平水韵是语言学的一点也不出意外!梁思成在诠释《营造法式》的时候,没看到唐代的建筑,所以他也不明白,当他在五台山找到唐代建筑标本的时候,对比辽代、宋代就明白了。所以,平水韵也一样一定要结合《切韵》、《广韵》,及其他文献来考证才能理解,它作为宋末颁行语言规范的作用!平水韵不是神仙,解决不了一切语言学的历史问题!
21#
发表于 2013-9-23 16:30:41|只看该作者
      胡马文章自有其追本问源的逻辑思维处,楼主的论文只是断章取义加以模拟。
      连国家、民族、知识分子的概念都弄不清楚,面对诗词深奥理论谈何容易?国家,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变量的,如你今天属中国国籍,明天加入美国国籍了。你的国家就变了。民族也一样,有部分国家是有一些人群,不属于哪个民族。一个人的民族成份是由其父母或父母一方附带的,父为汉族,母为苗族,那么其孩子可汉可苗。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是个有争议的,它的范围无法定调,如解放时期,一般读到小学毕业的都称之为知识分子,可以当老师、干部了。1980年前后,高中毕业的就算知识分子。如今你没有大学专科文凭就无法与知识分子结缘。
      写诗填词,如果连大字不知几个的人也可以操作,那诗词还算什么玩意?
      一套《中华新韵(十四韵部)》就可以管住诗词曲用韵和声调,是不是把写诗填词作曲的脑力劳动者贬得一无是处了?
22#
发表于 2013-9-24 21:45:56|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塞外山人 于 2013-9-24 21:49 编辑

             (接)我补充几点“语言分离主义倾向”问题:世界范围内各种争端除了民族、宗教、生产生活方式,语言也是很大一个因素,而且与前面的因素纠缠不清!举个例子:东西罗马帝国之争有学者分析,其中很大因素是古希腊语与拉丁语之争,我们知道《圣经》《旧约》是用希伯来语写的,《新约》是用古希腊语写的,而说拉丁语的罗马人是征服者;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很大程度上阿拉伯语与波斯语之争;佛教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争,很大程度是悉昙文字与笈多文字之争。
       平水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它可能是中国诸多韵书其中一个,但历史不能如果,元朝以一种磅礴的气势横亘在世界历史上,谁也逃不过。当时的抗元文化工具,在文化大一统、大融合的时代还有必要吗?明朝起家在江淮流域,与平水韵的老巢比较接近,清朝又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看到,在统一多民族国家里,以平水韵为代表的“亚文化区域”确实起到文化分离主义的影子。从元朝开始,南方的诸多次“农民起义”都具有“语言分离主义的影子”而以“平水韵”为正统的知识分子,无疑也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郑成功、“太平天国”、包括“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一开始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但革命成功后马上改口“促进五族共和”,也就是说,革命党人也清醒认识到从大一统的国家中分离出去,对国家、族群、人民,都是危险的!
     还有一个“语言分离主义”的影子,台独分子。台独分子有很大一部分是客家人。那可是正宗由中原地区,南迁的中国人,比平水韵的南宋可早多了,正宗多了。也许是台湾当局没有处理好49年以后,岛内与“外省”的族群关系,导致一部分人利用语言搞“民族分裂”。
     这不是耸人听闻,国情语言学有这一派,分析语言与民族整合的关系。在中国各个民族区分的这么清楚,在国外尤其是在分析古代族群上,很大程度上得用“语言族群”的概念!因为无论是“斯基泰人”、“金麦里人”、“阿尔加人”,体质人类学、基因学研究都不支持是单一民族,可能某一民族比例会大一些。臭名昭著的希特勒所谓的雅利安人,其中在斯拉夫人找到雅利安人的血统比例最高,超过20%,而日耳曼人只有6%——7%,说日耳曼人是雅利安人后裔,斯拉夫人是野蛮人,可笑吧!                 
         所以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要警惕以平水韵为代表的语言分离主义的影子!因为中国的宗教差异、习俗差异一般不会有大的冲突。有人说,这是危言耸听!其实,在国力强盛的时候,你什么也看不出来,一旦衰落,这些所谓“精英”,就会鼓动闹事。比如说:清末、比如说利用外族鼓动独立!
       当然不是所有坚持平水韵的诗友都有分离主义倾向,我只是说要警惕这种思潮!
       好了!批驳“平水韵”派的理论,还有好多方面,下面我们将重回语言学的领域,来探讨语言“普世化”、“通用化”的问题!(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世纪晚期的分离主义趋势
古代的诗词讲究押韵,如何使各朝代诗词作者使用同一种发音的语言来做到押韵的?
古诗中所谓的“合辙押韵”是什么意思?
平水韵和中华新韵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近体律诗一定要遵守平水韵格式吗?
平水韵表
诗词七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