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的流变和时代精神
 本帖最后由 向东东向 于 2012-10-8 20:55 编辑

重新整理一下,真心为诗词和喜爱诗词理论的诗友,看了应该有些用处:

略论诗与时代精神
——结合唐诗进行的考察

       诗歌的创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现实背景下进行的。每一个时代的诗作,均有一时代之精神在其中。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从目前看来,唐诗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高峰。在唐王朝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每一个时期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不一样的。而时代精神的不同也必然会反映到诗歌创作中来。在这里,结合唐诗的创作,我把唐王朝兴衰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唐时期(公元618—712)、盛唐时期(公元712—762)、中唐时期(公元762—859)、末唐时期(公元859—906),对唐诗的流变与时代精神简单加以考察。这样,我们或许就会对时代精神的概念有一个大致明晰的了解。

一、初唐时期

       唐王朝是在结束长期战乱和分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唐朝建立之初,发展经济,安定生活是饱经战乱之苦的广大劳动人民的迫切要求。因此,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这个时期,君主是贤明的,也出现了一些关注国是民生、敢于直谏的大臣,如魏征、房玄龄等。这一时期,在上下齐心协力治国平天下之时,出现了君臣鱼水相得、政治清明的景象。这就使广大劳动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同时,也使人们因战乱而导致的恐怖和愤懑心理渐渐地平静下来。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也明显地体现出人们的这种平静、安宁的心情。虽然齐梁绮靡之风还在,但在内容上已大不一样了。
从初唐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如王绩、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多安逸闲适之作,少伤时骂世之语。如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是多么闲适的境界啊。虽然有几分惆怅,但依然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态是平和、安宁的。也不妨说是对当时百姓生活的一个素描。而被闻一多誉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其诗情画意的境界是何等的安宁与清幽,勿宁说是人们追求和平、安宁生活的时代精神的写照。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则描写了当时长安现实生活的各种形态,从其中的“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的诗句中,可以让看到那时安定的社会生活状况。实际上,不管是杜审言的,还是陈子昂、宋之问的诗作,都已不同与六朝时那种绮靡之作。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有时给诗人的生涯带来苦恼和痛楚,但并不影响诗歌创作总体上的平静和安宁。而从诗人们的大量优秀的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了初唐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从中折射出来那种追求平静、向往安宁的时代精神。

二、盛唐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唐王朝也一步步向着全面的繁荣迈进。诗歌创作的高峰也随之到来了。盛唐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唐玄宗即位之初,任人唯贤,励精图治,经济和文化持续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国家的强盛和繁荣,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在精神上,人们更加积极向上,热爱自然和生活。体现在诗中,不管是希企隐逸,还是积极入世,追求功名,但总体表现出来的总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从而形成了诗歌发展过程中的“盛唐气象”。
这一时期,诗人的创作手法和风格可以说是异彩纷呈。王维和孟浩然的许多作品,都显示出那么一种静谧、安逸的心态,然而在它的背后,依然涌动着豪迈向上的潜流。孟浩然的“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诗,也未能掩饰对入世的向往。王维诗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境界雄浑开阔,既不失“诗中有画”的特色,亦可使人窥察到,即便是作者在希望隐逸的同时,其精神也是积极向上的,作者自身也没有与时代精神脱离开去。
       但盛唐气象最大的代表不能不说是李白和杜甫。李诗源于《楚辞》,取得了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在李白的许多诗篇中,都体现出他对祖国山河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毫不掩饰自己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情怀。无论在政治上受到挫折之时,还是在面对现实黑暗之时,作者都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也未见悲观。如《古风》:“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摄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尽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这首诗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作者借游仙表现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既有对美好理想的热情向往,又有对黑暗现实的深刻揭露,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依然是积极的。在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之时,仍不失豪迈飘逸之风。而诸如那些“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为人传诵的名句,无一不贯注了那个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于其中的。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前期的作品,纵横飞扬,意气风发,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显示出他那种积极进取的雄心壮志。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杜甫始终是勇敢而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而其笔力所至,也都大气磅礴,气势非凡,于沉郁之中未见颓唐,于沦落之际犹具风骨,或美或刺,诗风浩荡,千载之下,未有及者。即便是在安史之乱后,山河破碎,民生零落,作者以漂泊之身,依然秉奋发之精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于叹息伤怀之中犹有郁勃之气,而绝少消沉之语。因为那个时代的进取精神已深深植根于诗人内心之中了。如《秋兴》,八首蝉联,反复吟咏,寄意深远;《阁夜》雄浑悲壮,意境苍凉,风格遒劲。足见作者心志。
       此外,盛唐别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如王昌龄、岑参、高适等,或见从军报国之心,或言英雄气概,或写边塞气象,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盛唐之时那种“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三、中唐时期
  
       唐代宗(公元762—779)即位以后,原本繁荣的唐王朝就如刚从噩梦中醒来。这个时候,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社会的弊端需要革除,凋零的民生需要复苏,人们的心情很显然是沉重的。时序的变迁、人事的浮沉、世事的沧桑,也便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到诗歌创作中来了。无疑,这时的诗歌,反映了那一时期的人们低沉的心绪。
       中唐前期的一些诗人,从战乱之中脱出身来,诗中就多了些对世情的感慨和对人生况味的咀嚼。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这里面就有人生感慨,似乎诗人在经历忧患之后变得平静了。韦应物诗作中常常流露出济世无力、欲图退隐的矛盾心理。李益的《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内中蕴涵的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是显而易见的。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成就总体上并不大,格调也不高。
       由于统治者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恢复生产,使人民得以在战乱之后重建家园。随着时间的推移,唐王朝的经济逐渐复苏,并且出现了中兴的迹象。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中唐之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内部权利倾轧,党争频仍,社会矛盾依旧尖锐。在元和时期,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一些,诗坛又出现了繁荣景象。但受社会气候的影响,诗歌的创作大都寄意曲折,格调趋于低沉。韩愈继杜甫之后,开奇崛诗风,然其情怀苍凉,虽时有激昂之作,格调却赶不上杜甫。李贺以浪漫主义入诗,开冷艳、幽僻之风,情怀大抵暗淡。白居易的诗作,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下层广大劳动人民遭受的压迫与剥削,使人感受到那个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在为人民鸣不平之时,其中亦可听到诗人沉重的叹息。有的诗如《琵琶行》,感时伤世,寄意深沉。其余的诗人,不管是清峻的柳宗元,还是简练的刘禹锡,我们都可以读出那个时代诗人心灵所受的压抑,很难看到盛唐时期的气象。而此时的唐帝国,也难以恢复政治清明、经济和文化繁荣的社会局面了。
       唐诗到了杜牧和李商隐的时代,又是一种景象。那时候,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不断,政治事件频频发生,并上演了“甘露之变”。此时诗人的情绪似乎更加低落了。杜、李二人均有济世之志,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留给诗人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了。杜牧写了一些咏史诗,以抒发心中的抑郁之气。在别的诗中如《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间流露出来的伤感是显而易见的。在人生不得意时,他又寄情声色,如《谴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不知隐含了诗人的几多悲辛。李商隐更是苦于党派之争,一生被人猜忌、误解,潦倒沦落,其诗发言幽晦,感慨良深,多有身世之悲,家国之叹,实在是政治上权力斗争的结果。《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之句,何尝不是他心灵的一种表白。而《无题》中的“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个中又蕴涵了多少的苦涩!而诗人那种低沉的意绪是很容易从诗中体现出来的。这个时候,诗歌已绝少意气风发之作,唐王朝也一步步走向没落。


四、末唐时期

       唐朝末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边境战争不断,人民流离失所,最终爆发了王仙芝、黄巢起义。这时候的唐帝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人们的心理也由此变得更加惨淡和沉重。
       这一时期的作品,更给以沉痛之感。既有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也有丧乱哀世之作。韩偓借香奁之名,抒身世之悲。韦庄的一首《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回顾六朝旧事,那种亡国之感似乎已经弥漫在作者心头。这一时期的诗篇,很多都融入了诗人自己对命运的不由自主和前途难以预料的喟叹。杜荀鹤追踪元白,常写民生流离之苦和个人内心之隐忧。而皮日休的《橡媪叹》,寄寓了对饱受压迫和剥削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却正是农民起义的根源所在,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遭受的伤痛。黄巢的《菊花》诗只不过是一个变调,代表不了末唐的诗风。那时,唐王朝的灭亡也成了一种必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诗札记|细说唐诗三百首之六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藏诗阁] 音画唐诗宋词鉴赏大全
唐朝各大时期最具时代性的代表诗歌
文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唐穆宗-唐武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