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玉宾老师主讲《药象品悟课》(2)

乌梅

1、观形色:

乌梅是梅的成熟的果实烘干而成,产于南方福建、江浙一带。

乌梅的鉴别,一是看核,二是看泡出的水的颜色,真的乌梅泡出的水是褐色的,不是黑色的,染色的乌梅泡出来的水是黑色的,再就是尝酸味,肉厚味酸为好。

乌梅的药用部分是果肉,核的作用不大。

2、药气分析

乌梅主要用它的酸味,从四气五味来讲,酸柔、酸收、酸敛,是收敛之气。收敛之性只是酸的一方面,另一方面酸性还可以生发,所以,酸味既能收敛又能生发,收敛中带有生发之气。

酸之所以能够刺激唾液分泌,是因为从中医角度来讲腺体分泌是生发肾气的过程,属于水生木,内经讲酸味入肝,肝气本身就是水气生发而成,从一种收藏的状态向开达状态的转换,由阴出阳,由内向外的过程。

乌梅以酸味入药,它的气比较淡,味比较足,但里面藏的生气还是很明显的。

乌梅养肝的最初的最本源的生发之气(酸养肝的本意),可以理解成一股很柔和,力量又比较大的这股气,拖着你慢慢往上升。

3、临床应用

乌梅也是疏肝的药,和柴胡、桂枝不同。柴胡是从行气的角度来疏肝,肝气已经升达上来了,已经由阴化阳到气分了,在气分郁滞的时候可以用柴胡来疏达,是在比较表浅的层次疏肝;如果肝气在升达的过程当中阳气不足的话,可以用桂枝去升达,桂枝是辛甘温散而升达;如果本身阴津就不足,有点阴虚无力升达的时候,可以用乌梅向上升达,乌梅是酸柔养津而升达。

如果临床上碰到肝气郁结较久的老年患者的话要分清楚病情的转归而用药。肝郁的病人一般刚开始都是柴胡症(气郁),随病情发展,气郁化火,化火就伤阴耗气,慢慢由实证变为虚证,最早表现的是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这时候用桂枝去升达,可以改善。如果肝郁化火更久,阴津就会亏虚,变成阴虚,这个时候用桂枝就会上火,郁结反而加重,这个时候就需要用乌梅,乌梅是从肝气生发的源头去救。

可以形象的比喻肝气升达的过程的不同用药,肝气生发的源头的话就是乌梅,再向上一点就是当归,再往上差不多是桂枝,再往上是柴胡,大概是这么一个层次。

五味入五脏,五味养五脏,五味还可以救五脏。肝经阴血很虚,升达的力量很弱的时候,一般的药是救不了的,只有酸味的药可以,酸味药可救肝疾。如用大量乌梅或乌梅炭可以止血,效果非常好。原因就是酸味不是单纯的收敛,收敛的同时会带动着这股气慢慢流通,重新恢复气的生发,收敛的力量不会太过,能够推动气向前走。

乌梅疏肝作用是推动气的运行,是从养的角度促进肝气的流通,所以,久病、阴亏、郁结又重的时候,需要润养流通的时候就用乌梅。

临床上乌梅可用木瓜来代替,木瓜不如乌梅。

有些老大夫用乌梅、山萸肉治疗关节炎,因其疏通的力量很强,此时乌梅的收敛作用相对于疏通的力量来说,起到辅助作用,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虚证、阴津不足的时候,乌梅的作用好比把阴津积聚一下,然后再推动它向前走。

乌梅的收敛作用与其他种子类药或苦寒类药的收敛作用有所不同,这些药收进去后是压着往里走,是阻碍生发的,如黄连,收的力量很强,苦寒沉降,气很快会被压下去。乌梅虽然收,但收的同时没有完全按压下去。

乌梅是从养阴的角度进行疏肝的一味好药。自创方“柔四逆散”,尝试用酸柔的方法进行疏肝,效果很好。这种病人一般都有明显的燥热之象,郁结比较重,肝郁的症状比较多,就用乌梅酸柔润养,慢慢流通。

木瓜

1、观形色

药用的木瓜都是皱皮木瓜,不是普通食用的木瓜。木瓜晒干的切片为黄褐色的,味酸。

2、药气分析

木瓜煎出液的酸度与乌梅相差很远,生发之气会差很远(酸味越足,生发之气越强),木瓜相对于乌梅来讲偏涩,临床会用炒木瓜柔肝止泻。木瓜总的来说收涩的力量要比生发的力量明显,收藏的力量相对而言更明显。乌梅收敛和生发的力量都很强,木瓜更偏于收藏,生发力量缓和。

木瓜还有明显的香气,具有守护的力量(香气有两方面作用,一个是芳香化浊,醒脾,另一方面,味香属土,土性缓和,自然就有守护的效果)。

3、临床应用

临床用木瓜,就是借它收涩的力量,把温阳的药气收藏到体内,去破内脏陈寒,所以,我常把干姜和木瓜作为一对药来用。之所以不用别的收涩的药物来代替木瓜,是因为木瓜既有往里收的力量,又不会造成气郁,收的同时还是留了一条“通道”的。这也是酸味药的一个共性(酸敛、酸收,又不失生发之性),是不同于苦寒药的收涩作用的。

我的方子里,只要用到木瓜的,说明病人肝气比较弱,或者中焦比较寒,用木瓜配合温阳的药来去中焦陈寒。

临床木瓜一般用12克左右,可以起到收敛气又不至于引起气郁的作用。

酸柔的药物大部分用于虚证。但肾虚的时候一般用不带有生发之气的苦寒药物来收,如黄连,而不用酸柔药物。酸味药偏收,但收藏的目的是为了生发,而不是为了藏起来

元胡

1、观形色



又名延胡索,味苦。元胡长在海拔比较高的偏阴凉的地方,南方较多,植株比较小,花为紫暗色或蓝色(花的颜色越深,气的凝聚性越强),细长管状(收藏之象)。一片复叶上有三片小叶(生发之数,有比较好的流通性)。

元胡的药用部分是根茎,圆形(中土缓和之性),黄豆大小。质地比较通透,晒干后很硬,颜色为深黄色。

2、药气分析

苦味主收藏、收敛,味越苦,收藏的力量越大。元胡的收藏的力量不同于以上两味酸性药,这股收藏的力量是向下压的感觉。

3、临床应用

元胡一般用于活血,元胡的药气能量更偏寒、偏凉,越寒凉的药越偏阴,入脏的程度越深,更容易入少阴心、肾。元胡味苦(苦能收、能聚,同时也能破),质地较硬(硬是金气凝聚之象,如莪术、槟榔、三棱等),所以,元胡可以破血瘀,就可以疏通郁结,可以止痛,

这是元胡在有形瘀结方面的一个用途,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元胡对心神的调理作用,可以安定心神。就是因为元胡的气入少阴,这种刚强、凝聚、稳固的力量不容易散,睡不好往往都是心神散乱引起,元胡的气可以让心神稳定。

现代药理研究元胡有麻醉作用,左右的麻醉药都是作用在少阴的层面的。

一般来讲,安心神2-3克即可,破瘀血大约用到十几克。有长期失眠的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5-6克元胡也可以起到改善睡眠的效果。

三七和元胡的区别,二者都可活血,三七是靠它那股坚硬的气去破瘀血,而且养正气,但三七没有安心神的效果。

元胡治病不养人,如果淤结较重,用药的时候要配合补气药。如果气虚比较重的患者,元胡慎用。

现在我的方子里元胡用的比较多,是因为现在的人实证多,虚证少。

临床一般用醋元胡,加强流通的效果

薄荷

1、观形色



薄荷全草入药,薄荷的茎为四方形(力量往外冲的象),益母草、紫苏等比较清香的药大多都是方茎。叶子两两对生(发散之象)。花小碎(花是植物的精华,花越小,说明精气外散的越少,收藏的东西偏多)。薄荷生长在相对比较温暖的地方,比较娇嫩,对阳光、湿度要求较高。

2、药气分析

薄荷药液清凉,气的流通性也不错,比较淡,轻松发散。薄荷宣散比较清凉,力量较弱,但它的趋势是向外散的。

3、临床应用

薄荷轻轻宣散,在上面宣达,可用来宣散上焦比较表浅的郁结之气,如头面部郁火,尤其是扁桃体化脓的患者,重用薄荷20-30克,很快见效。如果火气很重,可以配合栀子一起用。

病例:儿童,中耳炎,需要手术,焦栀子3克,薄荷12克一起使用,几付就痊愈了。

薄荷也是肿瘤治疗的特效药,肿瘤本身就是比较顽固的郁结,气分的郁结有时候强行去破的话很难破,很粘滞,但是用薄荷慢慢去散,反而能散开。但用量比较大,一般在30-60克。肿瘤属于郁结,而且会有郁热,用薄荷既清凉又宣散,效果很好。所有的肿瘤的根源都是心气郁结,薄荷可以打开心气的郁结。

薄荷很柔和,宣散的时候对气损伤很小,所以,实证虚证都可以用。只要不是虚到极点,就可以放心使用,30克以内不会有问题。

薄荷气比较清透,煮10分钟左右即可。

香附

1、观形色

香附一般生长在水土充足气比较通透的地方。山东主产于山东,地理位置属于生发之象。

香附的药用部分是根茎,长椭圆形,植株的茎是三棱形的。

香附有两种,一种是毛香附(毛根没有去掉),一种是光香附,毛香附的根有很多毛毛,本身也是穿透宣散之象,疏达的效果更好。

2、药气分析

香附比较清香、淡淡的、缓缓的疏达之气。

3、临床应用

香附疏肝是在偏深部的,层面比柴胡要深,疏肝作用从内到外来说的话,香附、柴胡、薄荷依次向外。薄荷和香附是我比较喜欢用的一对药,香附从比较深的层面将气疏达,然后薄荷从比较浅的层面继续疏达。香附的气走得比较柔和,薄荷走的比较急。“香附去心内愤懑之气”凡是心情压抑,想不开,只要用上薄荷和香附,心情很快就可缓解,疏达体内郁结之气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临床一般用醋香附,一般用十几克即可,用的时候要切片或打碎,以便气的煎出。无明显禁忌症。

女性的郁结,常用香附,因为女性的气比较阴柔,气结会比较深。男性的话,久病可以用香附。

龙胆草

1、观形色

龙胆草生长环境较高,气候较冷,其植株不高,叶子是接近三角形的团形叶子,叶脉纹理较为舒展,气很流畅,花为蓝紫色风车状(花的颜色越深藏得越紧,药性较峻猛)。

龙胆草药用部分是根,长得比较致密,根系较地上部分要发达很多(地面以下主藏,地面以上主升),生发的部分小,收藏的部分多,收藏的力量比较足。

2、药气分析

晒干的龙胆草根油油润润的,味苦(内经讲火味苦,只有苦味才能把火气收藏住),之所以味苦,因为只有苦味才能收藏精气,苦味药里面,龙胆草是气收得最为致密的一味药。与黄连相比,黄连的苦味类似于按压、镇压,而龙胆草的苦味是密闭的封藏。

3、品药交流

龙胆草药液虽苦,但不像黄连,不如黄连冲,相对比较绵和,但这种苦味进入人体,有种出不来的感觉,似乎被封藏起来了。

4、临床应用

龙胆草只能用在实证,不能用于虚证,如肝经郁热化火(目赤、眼屎多、)尤其是那种湿热,或妇科下焦湿热等实热的时候,可以少量暂时使用,通开,如果用多了,会将湿热封藏疏散不了。湿热重的时候,龙胆草治标效果较好,但只能暂时短时间使用,量也不宜过大。

利用龙胆草的这种强大的封藏力量,可以用来清郁热,尤其是清肝经郁热是最快的,如妇科的白带异常、盆腔炎、阴道瘙痒等,药物成分里只要有龙胆草,病情很快就会改善,就是因为它的这股气会很快把淤热封藏起来。

但这种封藏力量也是双刃剑,曾报道大量吃龙胆泻肝丸造成肾衰,就是因为龙胆草的苦味带有很强悍的封藏之气。如果长期使用含有龙胆草的制剂,这种封藏的力量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新的淤结,并且这种郁结是不可逆的,从而引起体内器官结构性的改变。从西医角度来讲,肾脏的功能是靠肾小球虑过作用来完成,如果长期使用龙胆草,这种封藏的力量就会破坏肾小球的滤过膜,从而引起肾衰。

所以,用龙胆草的时候,量要小,一旦用多了容易把病气收在体内。临床使用不超过3克,一般1克左右。与栀子的苦味相比,栀子是最清透的,用多了不会伤肾气,而龙胆草6克以上就可能伤肾气。比龙胆草收藏力量更厉害的是马钱子。

提问:所有苦味带有收藏之性的药都可以补肾,为何龙胆草用多了反而伤肾

龙胆草的这种收藏的力量与其他补肾的药物(补骨脂、益智仁等)不同,其他补肾的药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发,而龙胆草的这股收藏之力过大,就会抑制生发之力。所以,如果用苦味药补肾的话,黄柏、黄连的苦味就可以了,如果苦味再重,就会收藏太过,影响肾气的升达。

种子类补肾药物的收藏力量不如苦味药强悍,是很平和的,用苦味药补肾实际上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可以作为一种紧急补肾的方法



1观形色

麻黄生长在西北新疆一带,西北金气最浓厚,药收藏也最为紧致。

麻黄茎细长,是一种收藏舒达之象。麻黄叶子很小几乎蜕化,所以药力非常集中,都集中在了细细的茎上。

2、药气分析

麻黄和龙胆草都为虎狼之药,相对于龙胆草来讲,麻黄是阳药,龙胆草是阴药。

麻黄有一种很强悍的气,集中收藏在一起,凝聚了强大的生发之力,所以长麻黄的地方冬不积雪。麻黄花很小,结红色绿豆大小的浆果。

新鲜的麻黄发散力量最大,临床药用的麻黄多为干品,秋季采摘晒干。新鲜晒干的麻黄颜色较绿,一般两年之内晒干的麻黄效果较好,三年以上的话,其发散之力就会减弱,五年以上的麻黄发散的力量就非常小了。

3、临床应用

临床用麻黄有两种,一种是生麻黄,一种是炙麻黄,炙麻黄的发散力量较小。

临床用麻黄,小量可调内,大量调外。麻黄是宣达升散,直冲九霄的一股阳气,麻黄除了用于感冒以外,还可以用于开胃,胃口不好可以用0.5-1克麻黄,升达一下胃气,再配合1-2克杏仁,一升一降,胃就转开了。

此外,我还常与补肾药补骨脂同用,治疗下焦肾气弱、淤滞重的疾病,如妇科月经不调、盆腔炎、子宫肌瘤等。肾气比较虚,需要补肾,淤滞重又需要疏通,此时,用大量补肾的药与少量麻黄配合使用。所以,《神农本草经》讲麻黄破癥瘕积聚。一般60克补骨脂,陪3-6克麻黄。

还有一些老大夫用大量麻黄(20克)左右,配合补气的药,治疗内脏脱垂性疾病。

麻黄药力很强,用时要谨慎,量也不要过大,尽量不要超过6克,治疗外感最大量也就6克。麻黄也不可久用,清黄元御说,麻黄泄人元气。

麻黄有两个禁忌症,一是气虚脉涩者不能用麻黄,走得太快消耗正气;二是气结滞在内郁结在脏腑,脉沉紧有力的时候,也慎用麻黄。麻黄只适用于急症、新症、时间不是很久、郁结不是很深的病症

柴胡

1、观形色

柴胡分为南柴胡和北柴胡,北方用北柴胡多一些,南方用南柴胡多一些。南柴胡的药气更柔和一些,且全草入药,北柴胡只用根

柴胡植株矮小,叶子狭长,茎为“之”字形,根相对于地上部分较小。北柴胡的药用部分是根,比较短小。南柴胡饮片比较松软些,气来得柔弱一些。北柴胡饮片致密,颜色发暗。柴胡饮片如果呈现比较好看的菊花心,它的味就很浓郁,药气更足。

2、品药交流

柴胡药液的这股气,比较清淡,带着淡淡香气,清纯舒展的感觉,有一股推动之力,但力量又比较柔和。

3、临床应用

柴胡主要用于疏肝,肝气郁结用柴胡疏达是很好的选择,如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之所以可以疏肝,就是因为柴胡这股气柔和、舒展、淡雅、清透,跟人体正常流通的这股气状态比较接近,但力量比人体流通之气的力量稍微大一些,可以把郁结之气缓缓推开。治疗新病、急病临时出现的肝气郁结,柴胡用量要大,用量少了,郁结无法推开,张仲景《伤寒论》里小柴胡汤,柴胡用到了8两(125克),但临床上保险起见最好45克以下。但慢性肝郁,久病、重病、郁结深,量不宜过大,应缓缓化解,量大易伤阴气, 12克,最多24克,不要超过三付,缓缓舒展,如果配合滋养的药,可以长期使用。

柴胡偏于疏达气分郁结,本经里讲,推陈至新就两味药,柴胡和大黄,柴胡是从经络气机流动的角度来加快气血流通,大黄主要是加快腑气通降,加快浊气排出的角度。

从调气的角度,我喜欢柴胡陈皮一起用,二者都很柔和,柴胡偏流通,陈皮偏破气,对于明显的气机郁结效果更好,一般柴胡12克,陈皮6克。

南柴胡用的全草,疏达的作用更柔和,北柴胡用的是根,流通的气偏深一些,北方人还是用北柴胡比较好

升麻

1、观形色

升麻又名周麻,植株高大,叶子开展,气势比较强悍。升麻药用部分是根,是中空的。根的横切片纹理呈网状,质地较硬,舒展通行的力量比较强。表皮偏黑(黑为水之色,入的比较深,偏里)

2、药气分析

升麻最的作用不是向上生发的,而是在内部破结流通的。本经记载,升麻可解毒。所谓的毒就是体内郁结太厉害了,气郁化火,火郁化毒。升麻可破除郁结,很强横的把郁结通开。

3、品药交流

升麻本身没什么气味,所以升麻本质是在气分流通的,其药液品尝起来有淡淡的苦味,喝到最后有点涩的感觉。

4、临床应用

一般的疾病用不到升麻,凡是用到升麻的,都是内部郁结很重。我临床常用当归和升麻一对药,主要考虑到病人郁结较久。所以,柴胡无法疏达的郁结可以用升麻,升麻不行就用莪术。

升麻力量虽然很大,但走的比较慢,消耗正气不会那么快,所以,升麻可以大量使用,可用到60克,一般配合补虚的药使用。升麻的一般用量为12克左右。

我临床喜欢升麻和当归一起用,当归是疏通血分,升麻是疏通气分,二者都是入的较深。现在疾病多病在外而根在于内,很多郁结是比较深的,如果用柴胡、薄荷等比较浅的药疏散的话,根源问题无法解决,所以需要用较为深的药破内部郁结,内部的郁结也是比较紧致的。

升麻多用于郁结比较深重的慢性病,没有太多禁忌症

威灵

1、观形色及药气分析

东北的铁杆威灵仙较好,威灵仙植株柔弱,每片叶子有三片小叶,三为生发之数,有一股疏达之象。茎细长,小花(精气内藏),其果实长满细长的刺(流通发散之象)。所以,威灵仙疏通、向外散的效果非常好。

其药用部分是根,根细长,质地松脆,气很柔和,偏入里,偏阴分。

好的威灵仙,掰开后,里面的芯是黑色的,芯的颜色越深气越足。

2、临床应用

威灵仙入里,无孔不入,一般内部的小的郁结可以用威灵仙疏通。我经常升麻和威灵仙并用,升麻破除大的郁结,威灵仙扫除剩余小的郁结。所以,威灵仙是用来疏通身体内部一般药不能到达的小的郁结。如,关节炎,关节部位气血流通少,一般药很难进去,威灵仙就可以。

威灵仙偏性小,用量可以大,祛除小的郁结的话,一般15克左右。如果用于外周部位气血不容易到达的地方,如关节炎,可以用到50-60克,止痛效果非常好,但不可常用,易耗气。

威灵仙也消耗正气,凡是素体虚弱的人,用时量不要太大,时间不要太久。

我常用威灵仙和升麻配伍,一清一正,疏通身体内部郁结。再就是,凡是肾功能轻度衰竭的时候,可用临时用大量威灵仙冲击性的疏通,对肾功能的改善立竿见影,一般用到60克以上,1-2付,不可多用。

  百合

1、观形色



百合叶子类似蒜苗,对生,细长形,叶脉平行(气很舒展之象),花都为六瓣,白色百合居多。

药用百合和观赏百合花是不同品种,观赏百合根比较小,主要在花。药用百合地上部分比较瘦小,花也小,地下球茎比较丰满。

较好的药用百合产自四川、甘肃。

2、药气分析

百合的药用部分是地下鳞状的球茎,球形是一种收藏之象,但这种收藏之气是很清淡的,很柔和,有润养作用,不是收藏不动而是流通性很好。这种收藏之力类似于麦冬,但百合收藏的力量偏于上焦,麦冬收藏之气是从上到下。《金贵要略》中有一种百合病,阴虚发热心烦,就是以百合为主,慢慢去养阴气。

食用百合味偏淡,药用百合微苦,有股香气,入肺经,偏于润扬肌肤。百合的球根的鳞片晶莹剔透,但熬煮以后仍旧有种脆生生的感觉,这是一种金气之象,也说明偏于走肌表。百合这种从外向里的收藏力量不是很大,轻轻的一收一养。

3、临床应用

当焦肺气虚燥,有虚火,需要润养,又不要收太过的时候用百合,既能润养收藏,又不至于封闭肺气。

百合润养作用平和,用量要大,一般12克以上才会有明显效果,甚至可以用到50-60克,普通情况30克足矣。

百合药气走的速度比较慢,所以适用于慢性虚损病人,上焦郁热,可引郁热下行,靠润养的力量慢慢带着气向下走,但见效慢,需要久用。

百合更多的是用于润养肺阴,如“百合固金汤”主用百合。百合柔润包藏,缓缓下行,可降肺气,适合于肺气虚,不能敛降。

百合无明显禁忌,但肺寒的时候慎用,如风寒感冒、肺寒咳嗽等,百合是扶正养阴治疗虚损的一味药,有明显外感的时候尽量不用,以免收邪入里。

麦冬

1、观形色



麦冬叶子细长,舒展之象,穗状花序,花比较小,淡紫色(收藏之象)。果实为球形浆果。

麦冬药用部分为根茎,麦冬以一寸左右大小的为佳。新鲜麦冬为蛋白色,晒干后为半透明的黄白色,偏软,里面有芯。

2、药气分析

临床麦冬去芯与否,麦冬的芯有流通之象,如果入煎剂的话不去芯,流通性更好些。去了芯流通的力量就弱了,滋润的作用就好一些,做丸药的话去芯更好。古人讲,麦冬芯入心,容易让人心烦。

3、品药交流

麦冬药液气味比百合大,喝下去,气走的比较急,往下沉,收藏的力量比百合大,气更沉降,更凉润,聚的阴气更多一些。

4、临床应用

麦冬养肺阴、清上焦郁热效果效果比百合快得多。此外,麦冬不光入肺经,因为向下走的快,还可入肠胃,所以,肠胃之间的郁热也可以通。麦冬能从上焦走到中焦,最佳作用偏于上焦,如“麦门冬汤”治疗阴虚燥咳,大量麦冬来养肺阴,一边养,一边向下压制。

所有阴柔的药都是通过润降的作用治疗疾病,先润再降,滋润上焦燥热之气,进而恢复沉降的本性,一般都适用于上焦阴虚、燥热、郁火等。若上焦没有郁热而用凉润的药就会伤及脾阳。

麦冬偏凉,若中气阳虚的时候,用麦冬必须配合温补中气的药,防止麦冬伤中阳。

凉润的药都要用12克以上,麦冬若用到60克的话,中阳不足会引起腹泻,一般30克以内是不会引起腹泻的。

大量麦冬可降肺气,少量麦冬润养肺气。如胸腔积液有时候可以用大量麦冬(60克以上)治疗,可以通大肠,泻肺气,60克以下没有太明显的泻的效果。

百合一般用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慢慢养;凡是急症需要紧急处理的用麦冬,麦冬只能暂用不能久用。

白芨

1、观形色

叶子同样比较长,略宽大,叶脉平行,舒展之象。花的颜色偏紫色,收藏之象。

白芨药用部分为根茎,比较圆润,外表有一圈一圈的环形纹,是一种土气之象,药气缓和。新鲜的白芨切片很细腻很滋润。

白芨产量不高,价格相对较贵。

2、药气分析

白芨自然兼具五色,可以润养五脏,养五脏之真气,充养五脏之精。一般的药物都不会像白芨那样干净、柔和,很难去养五脏。能够养五脏的药很少,品质好的人参可以,但主要养五脏之气。再就是白芨,白芨可养五脏之阴。

白芨养五脏,因其滋润,所以更偏于养肺阴。

3、品药交流

白芨可以止血,因为白芨汁液比较黏,熬出的药液也比较粘稠, 白芨药液喝起来柔和,黏滑饱满,质地醇厚的感觉。相比之下,麦冬、百合显得更加清淡。

4、临床应用

有胃病的人,药物里加白芨胃会感觉很舒服,补肾的时候,加白芨补肾效果更好。养润的同时带有一些封藏之力。

白芨一是治疗肾病。

好的白芨打粉吃偏养偏藏偏补,入汤剂的话在补的同时还有比较好的流通性。

白芨质地粘稠,有敛邪的作用,所以,郁结重或病气重时要慎用。若用的话,需要配合疏通的药物配合使用。单纯的虚证是可以同补益的药一起用的,效果更好。



1、观形色



又名花椒,主要产自四川(川椒)、陕西(秦椒)等气候较冷的地方。长红之后要立即采摘,不然药气会散失。花椒植株长得比较愣,是金气凝聚之象。

花椒药用部分是果壳,果壳里还有黑色的种子(椒目)。药用花椒其实没有完全长熟,相对于食用花椒质量是比较差的。

2、药气分析

花椒药液辛温当中带有一点点麻味,气聚得较紧不通时就会出现麻的感觉。

花椒辛温,但流通得不快,是在局部温散。

3、临床应用

花椒可以温散上焦沉寒,专入上焦,从内部开肺气。不同于麻黄,麻黄开肌表进而开肺气。

川椒止喘如神,民间有治疗百日咳的偏方,用川椒6克炖一个梨,每日服用,一周即可痊愈。

川椒辛温之性太过,容易伤肺阴,所以,用川椒要和滋阴的药配合使用。

川椒普通用量2-4克,最多6克,儿童2克就足够了。

川椒通肺气,肺与大肠相表里,从而可以通大肠之气。曾用川椒治疗过肠梗阻,效果很好。

川椒走阳明经,凡是阳明经有寒气,都可以用花椒。

椒目治疗肾虚喘咳效果极好,既能补肾又能开肺气,一举两得。但辛辣之力较足,易伤阴,仍需与养阴的药同用

杏仁

1、观形色



杏仁和桃仁不易区分,杏仁比较扁平,桃仁更长更厚实。一般杏仁之气来得比较犀利,压得更紧

杏仁一般要水泡,去皮,然后稍微炒一下。

2、临床应用

杏仁用时要打碎,便于里面的油溶出。

杏仁药力很强,气直接入大肠,尤其是生杏仁,空腹吃易引起腹泻。

杏仁降泻的作用很强,用多了,就会把肺气降下来,引起窒息。所以,杏仁用量不要超过6克,小儿2克就足够了。生杏仁不去皮,降气的力量就更强。

临床多用炒杏仁,炒杏仁药力就缓和了。

肺气不降的实证用杏仁,一般多见于外感,如感冒肺气不降,麻黄杏仁同用。

杏仁没有单用的,一般配合升的药物,我一般麻黄和杏仁或川椒合杏仁同用。

如果没有外感,中焦痰湿很重,粘痰很多,气郁中焦,可用少量杏仁(2克)和麻黄(1克),将气机上下活动,目的是推动中焦运转,也有很好的效果。

总结:以上几味药都可降肺气,川椒通过温散,让肺气自降;百合、麦冬、白芨是通过润养,帮助肺气降;杏仁是直接拉着肺气降。所以,杏仁用于实证,百合、麦冬、白芨都用于虚证,川椒用于寒证。

  五味子

1、观形色

有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之分,一般用的都是北五味子。

五味子为藤类植物,绕树而生。多生长在北方,生长环境偏冷,辽宁偏多,一般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顶。五味子花不大,颜色偏淡。每朵花会结出一串五味子,果实为浆果(收藏之象),类似于葡萄。

2、药气分析

从五味子植株形态及生长环境整体分析,说明它具有收藏之象。之所以称为五味子,就是因为它五味具全,但以酸味为主。酸主收敛,它的气是向下走的,走肾,多用于补肾。

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相比,南五味子比较小,收藏的力量也较弱。

3、临床应用

临床用多用炙五味子。五味子虽然收藏力量强,味也很浓,但气还是很清透的,流通性比较好。(小窍门:用粉碎机打碎五味子可以清理粉碎机里粘腻附着物)补肾的药都补五脏,所有补脏气的药,气都比较清透,气浊的话补不了脏气。砂仁虽补肾,但其气相对重浊,不如五味子清透。

临床我一般用生的五味子,生的流通性更好,更能体现出本质作用。炙过之后,酸收的力量加强,但清透的药气就收到了污染。若上焦非常燥,需要润收的时候,可以用点炙五味子。

从补肾的角度讲,五味子的气收得比较急,走得比较快,力量比较大,入的比较深,补肾立竿见影。

五味子除了用来补肾,张仲景还用五味子来止咳。咳嗽是由于肺气不能正常敛降,随着木气生发而冲上来了,用五味子可将肺气收回。一般久咳,肺肾两虚的时候,用五味子可收肾气,收肺气,从而止咳。细辛、干姜、五味子是治疗咳嗽必备的几味药。如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在气虚欲脱的时候来补气,用五味子往里收。

民间有五味子治肝病之说,主要指的是虚证,五味子也可补五脏之气,通过收聚五脏之气,来促进肝气生发而治疗肝病。

五味子一般用量4-6克,就有很好的收敛效果,若要加大收藏之力,也不会超过20克,12克左右足够。

五味子禁用于实证,凡气郁比较厉害的时候,慎用五味子。

治疗咳嗽的时候,用五味子需要配合其他流通肺气止咳的药,不能单纯用五味子。肾虚咳嗽的话,五味子用量可以大一些,如果只是单纯咳嗽


天花粉

1、观形色

天花粉即为瓜蒌的根,天花即雪花,因其为大寒之药,故名天花粉,偏于走肺经。

花为白色,花瓣边缘为细细的丝状,果实即为瓜蒌。

天花粉切成片后类似于山药或茯苓,天花粉质地不如山药细腻,白色里有少许杂色。

2、药气分析

天花粉苦寒,饮片也非常苦,不像黄连、栀子等,苦味厚重,不是很清透沿着六腑走。天花粉的苦味很特别,是一种很清透、冰凉的苦味,且其苦寒之气直接入脏器。

因其苦寒之气入的较深,会抑制肾阳生发,因此,天花粉有小毒,孕妇禁用,此药可堕胎。

3、临床应用

当上焦火气较重,相火不降,想紧急清降的时候,可用天花粉配合生牡蛎,效果非常好。只可临时使用,不可长期用药,易伤阳气,上焦无火不可用。且量要少,1-2付即可,不得超于6克,2-4克足矣,火降就停。

天花粉寒凉,偏性大,小儿、孕妇以及老年脾胃虚弱之人禁用,很伤中阳。

古人多用于外科疮疡或流行性热病,效果较好。

民间偏方:外痔红肿热痛或出血的时候,天花粉打粉,用醋调成糊状,外敷,立竿见影。

黄芩

1、观形色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药用部分为根。叶子两两对生,对称整齐,茎很直,是一种流通、舒展之象。花小,淡紫色。黄芪地上部分瘦小,根茎粗大,从整体看是偏收藏,但收藏这股气本身是比较容易流通的。

黄芩切片为淡黄色。黄芩如果长得年头较长,其根部中间就会枯萎,形成空洞,又称枯芩。年头比较小,中间没有空洞的,称为子芩。临床用的黄芩,以枯芩为佳,枯芩质地相对比较疏松,气比较松散一些,寒性没那么强。

2、药气分析

黄芩比较苦寒是很好的清火药,但其苦味不像黄连那么沉重,气也不像黄连那么重浊。黄芩虽苦寒,但药气清淡,气偏于在上焦起作用,尤其善于清肺火(上焦郁热)。

3、临床应用

苦味药又比较强的收藏的力量,下行,当上焦气郁化火的时候,需要一种力量带动气向下走,此时,黄芩为最佳选择,因其轻柔,流通性好,既可以带动火气下行,又不至于消耗阳气。若火气很重,需要紧急降火的时候,需要用天花粉。

火气大时,可用子芩,火气小时用枯芩。一般用量3-6克,个别情况下用到12克。脾胃阳虚的人,用量要少。过量用清热药,易留淤。

苦寒药都有收藏之性,就会引起气的郁结,所以,久用或重用苦寒药常常留淤。相对其他苦寒药来讲,黄芩留淤力量小一些。

不管黄芩、黄连、黄柏,其色均为黄色,中土之色,色黄味苦的药可以入湿气弥漫为病的环境,气场与病气相通,更易达病所,善治上焦湿热。

上焦肺部痰湿郁热较重的时候,用黄芩最合适,若单纯上焦郁火,燥热的时候,也可以用黄芩,但最好配合滋养阴津的药,如百合、麦冬等。尤其是阴亏的时候,如果不用滋阴药,效果只能缓解一时,不能有效降郁火。火气下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苦寒药的向下降的作用,再就是要有载体,要用一种阴柔的药作为载体。若为湿热,有湿又有热,直接苦寒降火即可,将火气拽下来。若本身阴亏,火气又重,就不能只用苦寒药了,要加润养的药。气的流通是阴阳和合,不是单纯的阴或单纯的阳。

陈皮

1、观形色

 

陈皮是成熟的橘子的皮,青皮是未成熟的橘子的皮。

2、药气分析

皮本身就是一股金气,下降,收藏。陈皮药性很平和,其药气清香、流通、下行,靠香气去流通,靠苦味去下降,清热下行。

陈皮气清香,但味苦。普通陈皮香味差一点,新会陈皮更清香。

陈皮产自南方,南方气开达,所以,陈皮的气比较清透。

普通陈皮香味和苦味都不是很大,药力比较平和。好的陈皮放置时间越久,气味越清香,行气、下气力量越大,但力量缓和,不急。

3、临床应用

陈皮为常用的行气、破气的药,当气郁未化火的时候,都可用陈皮来行气、破气。我一般柴胡(12克)和陈皮(6克)配合使用,来调气。

一般临床用的陈皮为放置1-2年的陈皮,其气就比较柔和了。

陈皮药性平和,用量没有太大限制。普通用量为6克,气郁厉害可以用到10克,甚至15克,极个别用到30克以上。

但陈皮长时间使用的话,也易消耗正气,引起虚证。所以,明显气虚的时候,不可以用陈皮。若虚淤并存,可以配合补气药使用,单纯气虚最好别用。此外,小儿和老人用的量不要太大。

青皮更苦,药性更急,一般用于一些急症。

紫菀

1、观形色

 

紫菀外形类似青菜,其药用部分是须根。紫菀花序开展,发散、流通之象。从外形来看,紫菀药性平和、轻柔。紫菀根细长,疏通之象明显

2、药气分析

紫菀没有太大的气味,没有太大偏性,比较舒缓、流通。但药气相对偏浮,走得比较表浅,不会入得很深。

临床有两种,一种是生紫菀,一种是蜜炙紫菀,蜜炙后,可以进一步加强其柔和流通之性。我比较倾向用生紫菀,流通性更好一些。

3、临床应用

紫菀的药气与肺气相应,疏达肺气的效果就比较好。古人用紫菀流通肺气,止咳,原因就在于它这股轻柔、流通之气,而且偏于走上焦,能把肺气流通开。肺为娇脏,用药宜柔,宜轻,所以,入肺的药,没有很霸道的,如黄芩、百合、麦冬等,但川椒例外。

紫菀一般适用于肺气有点淤,有点虚,需要缓缓流通的时候,在肺气正常流通这种力度的情况下去发挥治疗作用。可以把紫菀理解成非常微量的麻黄。

紫菀流通肺气的力量最柔和,相对也最安全,适当多用一点,问题不是很大。一般用量12克左右,至少6克。

肺与大肠相表里,当出现便秘时,用紫菀在流通肺气的同时,也可间接治疗便秘。肺气流通开后,大肠之气也会流通开。

紫菀基本用于虚证,大部分用在疾病后期。若为实证,紫菀没有太大力量去疏通,救不了急。

提问:桔梗与紫菀都可以流通肺气,二者有什么区别

桔梗是靠其润滑之性去流通肺气,更润一些。紫菀是靠本身的力量去流通肺气,润的力量不如桔梗。紫菀疏通之象明显,桔梗没什么疏通之力,主要靠润滑的力量流通肺气

防风

1、观形色

防风叶子发散之象,其花小,伞状花序,分支很多,也是发散之象。防风药用部分是根,大部分精气都藏在根上。

防风切片,皮比较厚,棕褐色,菊花心很明显。

2、药气分析

《神农本草经》记载,防风主大风。所谓防风就是防止刮风,息风之意。风为气郁而生,木郁风动。气郁不动易化火,气郁走窜易生风。

防风这股气在身体里就像屏障,把流通的气阻隔开来,气就不能到处窜动,从而达到息风效果。防风之所以能息风,是因为它的那种微微守护的气场,但又不至于守死,而具有流通之性,既发散又守护,就像渔网。

3、临床应用

防风是一个补正气、守正气的药,是一种具有很好流通之性的补药。半滋润,半流通,以守护为主,一般用于虚证,而不用于实证。

防风还可用在气郁而生风,风动较急,需要紧急减弱风向,又不可阻碍流通的时候。

如“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治疗气虚自汗;“痛泻要方”中用防风治疗拉肚子。

防风止泻如神,最典型的就是治疗拉肚子。当木气不能升达,气转下行,造成腑气郁结,从而引起腹泻,泻气伤阴,用防风止泻。用防风打末吞服,腹泻立止。

防风用量至少12克以上,否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以用到30克

槟榔

1、观形色

又称玉片,质地很硬,很纯粹。产自南方,树长得很高很直,与南方的开达之气相对应。南方之气开散,需要槟榔把气向里收一收,所以南方人爱嚼槟榔。叶子长得像皮革,能保存住植物中的水分

药用槟榔是槟榔树的果实的核,果实的皮叫大腹皮。槟榔切片成花纹状,质地坚脆,质重下垂,所以叫玉片。

2、药气分析

槟榔的皮(大腹皮)和果实(槟榔)的药气都是向下走的。果实是收藏之象,能把树直冲向上的气收住。其沉降之性也是特别直接,直上直下。一般降泄的药都是凉的,但槟榔比较特殊,其性平,微温。

槟榔的沉降之气,沉沉的向下压,好比一个大锤,咣当就落下来了。但没有明显的寒热偏性,而是微微偏温一些。

3、临床应用

临床多用槟榔降胃气,降泻六腑之气。我一般常用陈皮、槟榔。槟榔虽能降泄中焦,但其气缓和,不容易伤脾胃的阳气,所以一般用于老人和小孩。

槟榔多用于虚证,南方人用的较多。用量一般在10克左右,10克以上就有明显的效果,多的可以用到15克,腑气不通较为厉害可用到30-50克。但是,若用到30克以上只适用于实证不适用于虚证;而10克以内的量,虚证和实证都可以治疗。而且不可久用,只能暂用,否则会抑制木气生发

大黄

1、观形色

大黄生长在西北,如四川、青海、新疆等地。海拔偏高,气温偏低,天地之气偏于寒降。在这样寒凉沉降的环境中,大黄植株相对矮小,叶子较大而舒展,一种舒缓之象。花很小,

大黄的药用部分为根茎,根茎的横切面有类似于年轮状的花纹,很规则,一种舒展之象。

2、药气分析

《本经》里讲,推陈致新的药有两味,即柴胡和大黄。

大黄为将军之官,通腑气的力量很大,寒性也很明显,但脾气很柔和,很大气,所以,可以重用,必要时大黄用到50克都没有问题。所有的寒性药都易留淤,而大黄之气舒缓,非但不留淤,反而去淤,这是任何一味寒凉药所不及的。寒凉药里还有一味栀子,他的气也比较清透,很干净,也不易留淤。但栀子的寒性比大黄要厉害些。

3、临床应用

临床常用的是生大黄和酒大黄两种。生大黄一般用于实证,燥热,如大便干结有燥热的时候。平常的腑气不通,有淤血的时候,可用酒大黄,酒大黄多用于日常的调理。

大黄用量一般5-6克,需要紧急通下的大黄需要用到10克以上,15克就会有较强的通下的作用。

大黄打碎用,效果更好,或者紧急情况下研末冲服也可以。

正因为大黄药气柔和、豁达,不易留淤,所以,实证、虚证都可以用大黄。

有些大夫用大黄开胃,如大黄甘草汤,实证大黄多,甘草少;虚证,大黄少,甘草多。腑气一降,自然就有食欲了。

大黄一般用于腑气不通或淤血比较厉害的时候,我的方子里最后两味药一般都是酒大黄和黑丑,酒大黄偏于通血分,推动六腑之气下行,黑丑是推动浊气外出。腑气通,浊气出,全身之气流通,六腑不通,一身气机就会瘀滞。通腑气是拉动全身一气周流最快的通道。

黑丑

1、观形色

黑丑即牵牛花的种子,有白色和黑色两种,又叫黑丑和白丑。二者功效基本相同,之所以常用黑丑,是因为黑色入肾,偏下行,下行的力量更好

牵牛花的茎是右旋攀援生长,大部分植物都是右旋,左旋的很少,如金银花为左旋。左旋通天气,右旋通地气,左旋为生发,右旋为敛降。

牵牛花早开晚闭,还可随太阳转动,这都是很有灵性的表现,这股灵气也表现在果实上。

牵牛花果实皮薄,很脆,种子呈三棱形。种子的皮很硬,很难打碎。打碎后种子果肉为白色,粉状。

2、药气分析

打碎后煮成的药液很滑,很粘,这就是一股滑利流通之气,可以把肠道中很粘浊的气带出来。古人用黑丑治水肿,治顽痰,一般用来排痰。

3、临床应用

黑丑不打碎,煎不出药效。

黑丑有小毒,这种小毒完全在种子壳上,里面白色种子仁是无毒的。

入煎剂的话,20克以内是安全的。但是,肾功能很差的人也要慎用,量也不要太大,而且要配合流通的药一起用。如果入丸散,内服,一定要打碎,去壳。

黑丑很平和,没有明显的寒热偏性,而且滑利、流通之性很好。凡是有痰浊的,我都要用皂角化开,再用黑丑排出来,黑丑如同清扫垃圾的装卸工。黑丑药性平和,但药效持续时间长,适合于把身体的浊气慢慢的带出去。

临床多用炒黑丑,一般6克,多则用到12克。

怀牛膝

1、观形色

它的茎结膨大,有点像牛的膝关节,因此而得名。其茎结部位气比较足,比较有力量。

怀牛膝的药用部分是根,根长得跟牛筋一样,很直,且特别韧而结实,气场也特别强,怀牛膝切片质地坚韧。

2、药气分析

怀牛膝的流通当中有股比较坚韧的养润之气,滋养和固藏的作用很强。所以,怀牛膝用于虚证的筋脉不通。如果实证,用怀牛膝可能起不到这个效果。

3、临床应用

怀牛膝强筋骨,补肝肾。有一偏方治疗腰扭伤、肿痛、不能动弹,用怀牛膝30-50克,浓煎顿服,马上就可以止痛、消肿。因为这种急症是刚出现的,淤结好散,可以用此方法通开。如果是陈寒顽痹,用怀牛膝是通不开的。久病实证用了是无效的,甚至会加重病情。只适用于肝肾阴亏,筋脉不足,因为怀牛膝流通的力量不如滋补肝肾的力量强。

我临床用的比较少,原因是现在虚证患者较少。

怀牛膝不光疏通,其封藏固守之力也是很强悍的,所以,哺乳期的妈妈要慎用,牛漆下行、封藏,用了就会回奶。

一般偏补的药用量一般都要大一些,牛膝一般用量在15克以上, 30克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枳壳

1、观形色

枳壳和枳实是一种植物,枳壳是成熟的果实切的片,枳实是没有成熟的果实切的片。

枳实,有一种说法叫小枳实,长得越小越好。越小气越致密,越结实,气就越纯粹,破气效果越迅猛、专一。枳实和枳壳的区别,二者都是味苦,降泄的。枳实更急一些,枳壳更缓一些。

2、药气分析

枳壳药用部分几乎是果实的皮,皮为金气。味苦(这种苦不是很清透,偏浊),降泄力量比较强。泄气药里面,枳壳是我比较常用的药,因为它是泄气效果最好的一味药。

3、临床应用

枳壳味道极苦,儿童难以接受,所以,小儿需要降泄的时候,我一般用槟榔不用枳壳。

成人若气郁比较实的时候要用枳壳,常用量为6-12克,不管是枳实还是枳壳,药效差不多,枳实可能更快一些。

因枳壳偏性比较大,临床上多用炒枳壳(用麸皮炒过),加一些柔和的土气,药性就相对柔和一些了。

所以,不管枳实还是枳壳不能用于虚证,只能用于气郁实证,脉饱满有力。临床不要长期使用,用3-5付后,脉软后立即停用,用多了就会破气、耗散正气。

 酸枣仁

今天所尝药物,都为心气的药物。很少有药能够影响人的心神,《神农本草经》里讲,影响人心神的药物多为金石类药物。心气类药物代表药为朱砂,还有金箔等,此类药重缀下行,按说是归右路的药。神气不是无所依附飘飘然的,当脏阴充沛的时候,气阴都很足的时候,才能化为神气,否则很难化为神气。如人特别虚弱的时候,是很难收住神的,经常表现精神错乱,魂不守舍。所以,神气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也就是说五脏精气要充足

单独补心气的药物,按道理是没有的,因为心气太清透了,草木的药气很难达到那么清透的状态,即便好的人参,其清透程度都不够。我们下面所讲的酸枣仁,是养心阴的药,其气近似心气。

酸枣都是野生的,植株矮小,生长缓慢。酸枣果实个头小,枣肉很薄,很酸,枣核很大。其药用部分是枣核内的种仁儿,但酸枣仁没有任何酸味。

酸枣秋季采收,晒干,取核。酸枣仁形状为扁圆形。

2、药气分析

酸枣仁用时先炒,然后打碎,有一股很油润、清香、甘淡之气。

酸味是木气之味,处于生发前的凝聚状态。所以酸枣仁有一股很强的生发之气,并把这股气收起来,凝聚成果实。所以酸枣仁是“木之子”,木气的孩子,蕴藏的能量是比较足的。

3、临床应用

酸枣仁之所以有很好的养心阴的作用,一是因为酸枣仁很油润(凡是养阴的药物都是比较滋润的);二是酸枣仁的气很清透,油润之中带着一股清透之气。其他油润的坚果(如核桃、榛子、松子等)虽然也是油润的,但其气是沉重的,不像酸枣仁这么清透。所以酸枣仁既能润养,又偏于走上焦,以养心阴。

酸枣仁药性平和,偏性不是很大。凡是用于养心阴时,可用于治疗,一种是心阴亏虚引起的失眠,用量可达两升;再就是心阴亏虚引起的出汗(汗为心之液),可大量用酸枣仁。

案例:一小儿,高烧之后,大汗不止,当时认为是阴虚火热出的虚寒,用了很多清热养阴的药物,汗仍止不住。得一偏方,用酸枣仁煮鸡蛋吃,结果吃了一次,汗就止住了。

酸枣仁仅适用于虚证,实证用了适得其反。用量一般至少15-30克,少的话,滋阴效果不太明显。

连翘

1、观形色

连翘先开花,后长叶,凡是开花比较早的植物,其气机开达比别的植物要快,要提前。其果实为两半,四个腔,跟人的心脏结构类似。其药用部分是果实的果壳,果壳上有斑点(也是凝聚之象),种子很小。

连翘有两种,一种是青翘(绿色的),一种是老的黄褐色的,后者临床多用。青翘相对来说更涩一些,成熟的比较老练,开达之气较大,破结效果更好。连翘有大小之分,连翘小的比大的要好,越小气越足,力量越大。

其花较小,四个花瓣(从后天角度来讲带有收藏之性。从先天角度来讲,属于震卦,是雷卦,震动而发之象,是木气生动之象)。临床应用,多与后天之气关系密切。

2、药气分析

连翘没什么气味,很淡,蕴藏着一种早春生发之气。药液有股淡淡的苦味,但不是那种很浊的苦,气相对是比较清淡的,只不过是因为长得比较结实,气聚得比较紧,感觉气有点偏收,微微发苦的感觉。

3、临床应用

连翘是一味很好的开心结的药,就是因为在本质上它的气是比较干净的,比较清透,凡是能够调心气的药气都比较清透。

连翘对气的影响是局部的,毕竟是一个果壳,偏于走上焦。可破心间气分郁结,所以,凡是心气的郁结(不开心,想不开,气郁在心胸),连翘可开心结,把郁结之气破开,这是它的强项。我们之前讲过元胡破心血之淤结,连翘破气郁结。古人讲“连翘善于破心中结气”。

只要脉摸着结滞不清,不痛快,不通透的时候,用连翘6-15克,会有不错效果。而且,气郁结越重,效果越明显。若上焦气郁结不重,量要少用,3-5克,郁结比较重的话,一般15克以上,甚至用到30克。

古人多用于外科疮疡,认为连翘可清热解毒。实际上是利用连翘开心结,通心脉的作用。当有疮疡的时候,血脉不通,因心主血脉,所以,也是心气郁结之象。用连翘把郁结的心气打开,血脉就通了,疮疡就会痊愈。

连翘主要用于实证,药性比较平和,没有太大副作用。

菖蒲

1、观形色

就是我们所讲的石菖蒲,因其生长在水边石头边而得名。菖蒲叶子细长而舒展,气很通达之象

菖蒲药用部分是根,根是一节一节的,类似于竹节。

2、药气分析

菖蒲本身的气是比较芳香清透的,但比较燥。因长在水边,相对比较凉降,偏阴。凡是偏阴的药,入的都比较深,偏阴的药走得偏近脏腑。

3、临床应用

菖蒲疏通的效果比较好,适用于心气有点虚,但虚得又不是很厉害,有点郁结,也不厉害,就好比单纯一口气上不来了,就可以用菖蒲,可以托着心气往上散。

当心气略微偏弱,偏郁结的时候,用它这种清透宣达之力,轻轻的把心气往上托一托,所以,一般不需要用很大的量。南方用的较多,北方用的较少,南方气比较开达,郁结少。

用量上一般不超过6克,3-6克就足够了,稍微宣达一下就足够了。

还有一种九节菖蒲,主要产自新疆、青藏高原一带。与石菖蒲相比较,其药气更清凉一些,更细腻一些,气更清透,偏寒。心气郁结有轻度内火的时候,可以用九节菖蒲去宣达更合适一些。一般来说,石菖蒲多用于煎剂,九节菖蒲多用于做丸药或打粉,更适合直接吃,达到开心结的作用。九节菖蒲比石菖蒲贵很多。

栀子

1、观形色

栀子产于南方,火气开达之地,白花,六个瓣,其药用部分是果实。栀子果实外面长了六条棱,六为水之数,凝聚收藏之象,收藏之中带有流通之性。

2、药气分析

栀子苦寒、下行、收藏,而且是所有苦寒药里流通性最好的一味药。一般的苦寒药不可多用,容易使气机郁结,栀子问题不大,即便用30-50克也不会郁结气机。《伤寒论》里讲,用栀子14枚。

3、临床应用

栀子是流通三焦郁热首选的一味药。栀子流通性很好,不论全身哪个部位有热都可以用。

栀子很凉,只有火热实证的时候才可以用,虚证禁忌。张仲景说,“凡大便稀溏者慎用”。

栀子既能引热下行,有清热之功,同时又能引导心气很快下降,回复气机流通。

流感发热、温病等有明显火热血热之象时,可用生栀子或焦栀子,用生栀子量稍小一些。凡是有火热生栀子一般都要用到6克,多则12克;焦栀子可用到15克以上。焦栀子寒凉之性稍小,适合老人或小孩。火热实证多用生栀子。但不可大量长期使用,用2-3付,火气一退,马上要去扶中土。

现在栀子多用于温病发热,热郁心包。还用于跌打损伤,红肿热痛的时候,取新鲜的生栀子,打碎,研末调糊外敷,可流通局部火热之气,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女性痛经,也可大量生栀子,30-50克,浓煎顿服,立刻见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气周流用药图、用药精解】
黄元御:圆运动图文全解,圆运动药性集合
不只是过敏性鼻炎,所有的过敏性疾病这个方都能治
王立君过敏煎加味治疗哮喘医案
南北五味子止咳有奇方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