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食品安全法》损害赔偿规定的法律性质分析及执法实践思考(下)

《食品安全法》损害赔偿规定的法律性质分析及执法实践思考(下)

2011/6/20/5:39来源:中国工商报作者:孔维正

    【慧聪食品工业网】工商机关在落实消费损害赔偿制度过程中,除应遵守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之外,还应准确把握《食品安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和目的,从而做到在查处食品违法案件和处理食品消费申诉时准确适用法律

    1.《食品安全法》更加注重增强生产者与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更加注重发挥震慑和规制作用。

    相比较而言,《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十倍赔偿制度力度更大,对食品生产者与经营者更具惩罚性,加大了食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因此具有更大的震慑作用,充分体现了《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即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食品生产者与经营者相对于其他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而言,更应该对自己的生产行为或者经营行为负责,对社会公众负责,以切实保证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面,都以商品价款或者服务价款为基数。

    在惩戒生产者与经营者、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食品安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以商品本身价款或者服务价款为计算基数,作出了责令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进行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惩罚性赔偿并不包含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依法应当赔偿消费者的其他损失。对于因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过失导致的消费者的其他损失,消费者可以依法另外要求赔偿。

    3.就损害赔偿的实施条件而言,《食品安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着明显的不同。

    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只有当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构成欺诈行为时,消费者才能要求增加赔偿。也就是说,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存在欺诈行为是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

    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当生产者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或者当经营者销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可以向生产者、经营者要求十倍赔偿。也就是说,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是生产者予以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销售明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是经营者予以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

    十倍赔偿属于民事赔偿性质,行政机关不得越权作出责令食品生产者或者食品经营者予以十倍赔偿的行政处理决定。在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应当遵循民事赔偿优先原则

    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消费争议时,消费者可向行政机关申诉。但从法律性质看,《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十倍赔偿应当属于民事赔偿性质,行政机关不得越权作出责令生产者或者经营者十倍赔偿消费者损失的行政处理决定。因此,当消费者就食品消费争议向工商机关提出十倍赔偿的申诉并且食品经营者拒不赔偿的情况出现时,工商机关只能支持消费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同时,《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依照上述规定,在消费者就食品消费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后,如果食品生产者或者食品经营者的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十倍赔偿金额和罚金数额时,审判机关应当判决食品生产者或者食品经营者优先对消费者予以民事赔偿。

    在现实中,一些经营者向消费者作出“假一赔十”的承诺。此类承诺是经营者对自己设定的义务,由此使合同的相对方获得“假一赔十”的权利。因此,在出现消费争议时,经营者应当按照约定向消费者履行赔偿义务

    在执法实践中,工商机关经常遇到经营者主动作出“假一赔十”承诺,但在消费争议出现后又逃避赔偿责任的问题。一些经营者采用商业广告、店堂告示、名片、传单、票据、购销合同或口头协议等形式,在销售商品时向消费者承诺“假一赔十”。但是,当消费者发现所购买商品为假冒商品后,经营者又以种种理由不履行承诺。

    《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一)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处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有约定或者经营者向消费者作出承诺的,约定或者承诺的内容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严于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按照约定或者承诺履行;约定或者承诺的内容不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且不符合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

    笔者认为,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向消费者承诺“假一赔十”,已经形成了与消费者的一种合同关系。经营者的上述承诺并不侵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亦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应当属于有效的合同条款。同时,该承诺是经营者对自己设定的合同义务,并由此使合同的相对方获得了“假一赔十”的权利,由该承诺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当受到法律规制。根据《合同法》有关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在出现消费争议后,经营者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向消费者履行赔偿义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违反新《食品安全法》最低要赔1000元!
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退一赔十”
详解新《食安法》中'首负责任制和惩罚性赔偿'
特殊食品未注明“不适宜人群”需要赔偿吗
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主要内容
标签瑕疵食品之惩罚性赔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