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史资源中也有“教育富矿”

校史资源中也有“教育富矿”

  • 2015年10月22日中国教育报李磊
  • T中

  尚未发挥育人功用的老学校,应尽快对学校自身历史和学校传统进行深度挖掘,把校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最近,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到儿时上学的母校拜访时发现,那棵曾经给他和伙伴们带来阴凉和无尽欢乐的百年合欢树因学校建设新教学楼被无情地铲掉了,为此作者很是惆怅,并且发出了善待学校历史物证的感慨。笔者也有过类似境遇,前段时间到一所农村学校参观学习,发现被电铃取代的提醒师生上下课的铜钟竟被扔到垃圾堆里,实在让人觉得可惜。

  近年来,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自身,都在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过多追求学校校舍的“富丽堂皇”和内部配套设施的“高大上”,而忽视了学校精神的积累、沉淀和提炼,忽视了学校自身传统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作为校园重要人文记忆和文化载体的校史资源更是被无情忽略了。

  一些学校对校史资源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善待或注重保存学校的历史物证,如文章一开始就提到的被铲掉的百年老树、被淘汰的铜钟;二是学校管理者没有对学校历史资料进行整理,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难以让师生形成共识。

  校史资源之所以被无情忽略,在笔者看来,原因之一就在于过往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长期影响下,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管理者更多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学校升学率和学生成绩的追逐上,校史资源的育人功能被边缘化,排斥在学校育人工作之外。原因之二,还在于学校领导者急功近利的教育政绩观,认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校史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和利用,费时费力,见效慢,远不如搞一些假山、喷泉、走廊、八角亭以及名人名家的半身雕塑放在校园里,更能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更能吸引外界和上级领导的关注。

  一个学校的校史资源应该是这所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一座育人资源丰富的“富矿”。校史资源对师生有着巨大的历史感染力,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滋润人的心田,提高精神境界。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作为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就很好地发挥了校史资源的育人功用。学校管理者成立了校史展览室,一些曾经的老物件,如铜钟、教具、第一届学生的档案等,都被请进了展览室,同时还对学校历史进行了深度挖掘,文字和图片张贴在校园走廊,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校园风景”,学生流连其间,自然受到一种感染。

  校史资源中也有“教育富矿”,作为学校管理者尽快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矫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形成正确的认知。对于尚未发挥育人功用的老学校,应尽快对学校自身历史和学校传统进行深度挖掘,把校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对于新建学校,应注意收集和提炼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物证和办学传统,为学校历史积累宝贵材料。

  前段时间,媒体对湖北襄阳花400万保护一棵323岁古树的“壮举”进行了报道,并引发社会热议,据该市领导称,此举是为了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一座城市如此,一所学校更应如此,只有珍惜自身历史,并把它作为学校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才会打造出一所独具特色和发展力强劲的学校。

  (作者:山东省东阿县教育局教研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源展览
发挥校史室的学校文化建设作用
百年老校研究期待春天
在《西北师范大学校史1902-2012》首发式上的发言
陈凤友:二十四载奋进路 守望初心铸辉煌——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敦化一中原校长苏玉海
九说金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