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职业学校“教育目标”的发问

关于职业学校“教育目标”的发问

(2015年9月28日《山东教育报》)

刘景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7c79bd0102vub7.html

檀传宝在《德育原理》一书中引用了John Goolad(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的一句话,这位教授说:“除非清晰确定学校教育的目标,否则为教育观念、技巧和价值所设计的具体细节便成了目的而不是手段,从而模糊了更大的目的。”(《德育原理》,檀传宝著,12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这句话大有深意,很值得琢磨,很有现实意义。

我以为,这是一个真问题。“学校教育的目标”,即我们常说的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老问题,也是始终模糊不清的新问题。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我们每一所职业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学校教育的目标”吗?校长们也许会回答:我们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是开宗明义地都写了“培养目标”这一条吗?然而,这里有几个问题:专业培养目标等于学校教育的目标吗?显然不是。否则,一个学校有若干个专业,岂不是有若干个培养目标了吗?而且,同一个专业在全省范围内都有统一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其培养目标的表述高度、相互雷同,怎么可能成为某一所学校教育的目标呢?

很显然,“学校教育的目标”是高于某一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的。

事实上,目前多数职业学校是没有自己的“学校教育的目标”的。正如程红兵所说指出的那样,教育界存在着“千校一面、万人同语”的现象。也就是说,多数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都是照抄照搬国家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然而,国家的教育目标是政治化的,因而也是需要不同的学校具体化的。没有具体化的、彰显学校个性的教育目标,出现“千校一面,万人同语”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学校虽然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其表述的雷同化、概念化、程式化姑且不论),每一门课程也有教学目标,但却丢掉了“更大的目的”。或者反过来说,“更大的目的”被肢解了、被碎片化了。因此,在职业学校里,每一门课程本身“便成了目的而不是手段”。

由于缺少了“学校教育的目标”这个“更大的目的”,于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没有了统帅和灵魂,一门门课程、一个个活动,就成为零部件的加工,而且这种加工是带有随意性的,所有的零部件自身即是不完整的,组合到一起就成为了“四不像”。学生学习的只是一堆没有内在联系的零部件的加工。可想而知,当学生学完某一个专业的所有课程后依然形不成岗位能力,更形不成职业迁移能力。

为什么我们的毕业生上不了对口的专业岗位?为什么职校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差?恐怕与本文所议论的问题有很大关系。

这个现象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

“学校教育的目标”不是一般教师所能提出来的。在当下,只能由职业学校的校长及领导班子来提供。上海建平中学提出的“合格加特长”教育目标,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职业学校的校长们可以借鉴,在联系学校实际、总结学校办学经验、集思广益、察纳雅言的基础上,提出富有学校个性的“教育目标”来。我以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容等待,不容忽视。

2015年2月25日夜,2月26日修改,3月29日再修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 - 学科建设 - 学校教育管理网-School edi...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途径
职教闲话 | 闲说职业学校教学改革(20090912)
中专教育网
职业教育先进教师事迹
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2016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