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音 | 倪闽景:重识学习的本质,学校3.0版的五大预测

*如何订阅我们?


-------------?-----------



  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等联合主办的“多元视野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论坛于2016年5月12、13日在上海市奉贤中学成功举办。 


  上海市奉贤区副区长倪闽景做了题为“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 的演讲。小雅全文呈现,并获作者授权发布,以飨教育界同仁们。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
 文丨倪闽景


三次社会巨变和教育巨变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或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我们回顾人类的文明史,可以发现经历过三次巨变:一次是从狩猎收集阶段到驯养种植农业社会,第二次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第三次是从工业社会到智能社会,每次巨变都带来了教育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巨变教育是伴随着文字的出现而出现的,中国的文字至今大概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学校1.0,这个阶段延续了很长的时间,最典型的就是孔夫子的故事,他的学生跟着孔子走到哪里学到哪里,没有固定的校舍。实际上那个时代是教育很差的年代,因为那时接受教育的人连1%都不到,是超精英教育的阶段:知识被高度垄断,知识被神秘化。 

第二次巨变是从农业生产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阶段,大概从500年前开始。机器的发明,使分工更加精细、更专业,出现了银行、资本等等。人类进入陌生人社会,信用和统一化的规则显得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学校2.0有固定校舍,采用班级授课制。与学校1.0版有很大的差异,2.0版是大众教育,由于其目的就是培养流水线上的工人,因此教育内容和形式统一化、规模化它的知识是确定化的,知识就是工具,知识就是力量。 

第三次巨变从工业社会到智能社会,大概从40年以前开始的。它是现实与虚拟重混的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有两个角色,一个是现实的社会中的自己,一个是虚拟社会中的另一个自己,甚至可能在网站上你“认识”了某人很久,但却从未见过。智能社会当中人和信息快速交互,世界成为一个村落 

教育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知识垄断,也许你走进教室,学生可能懂得比你多。学校进入了一个新个性化教育的阶段这种个性化教育与农业社会时代个性化教育的区别就在于,农业时代的个性化教育以老师为中心,新个性化教育是以每个学生为中心,以为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知识流体化一方面意味着知识是不再确定的,在形成过程中就开始成为我们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意味着,知识随时随地在流进我们的大脑,知识即生活时代已经到来。


智能社会有三个特点

第一:奇点出现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人类知识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了我们个人的学习速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变化。三、四十年以前,我们个人的学习速度要比人类知识增长的速度快,我越学,就会越有知识,到大学毕业时我们成为天之骄子。但是现在不同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读书,越读你会发现不懂的就越多。这个奇点的出现成为对教育最大的一个挑战。当整个世界知识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这个奇点的影响就会非常深远。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会产生800万首新歌,200万本新书,1.6万部新电影,300亿个博客帖子,1820亿条微信信息,4万件新产品。但是与此对应的是:在座的每一位不管受多少年教育,获得怎样的营养滋润,人的大脑在速度、记忆力、洞察力上并没有像电脑性能一样每18个月翻一番。社会进步太快,如果学校没有及时调整学习的内容的话,学生毕业时学到的东西很可能已经是过时的。应对这样的新问题,用老的办法来解决,只能解救过去,不能解救我们的未来。 

第二点:分享主义分享经济在这次全国两会上非常热门。如果你在奉贤南桥,到处可见有可以租的自行车,只要办张卡,一刷就可以骑走,在可以还的地方还。1个小时内使用是免费,超过1个小时只要2元。车不是你的,但是可以借来用。 

在奉贤还可以看到很多分时租赁绿色能源车EVCARD。只要有驾照,手机下个APP,然后注册,两天之内就可以办下来。手机上预约好电动汽车,在15分钟到,手机一摇就可开门上车,开1个小时30元。这种车已经遍布上海,可能你还没有用,但是在奉贤使用得很多。有了它你真的不用买车了,这一辆车的利用率是家用车的5倍以上。你的私家车要两个停车位,单位一个,家里一个,可是你一天开车两个小时最多了。 

实际上,在这样一个分享时代,大家都在用滴滴打车、优步、途家。滴滴、优步大家可能很熟悉,对途家略有点陌生。途家做的就是让你的家随时与人分享,前段时间有人去美国,在途家上用5美金租了一套别墅,设备俱全,走的时候门一关就可以了。分享依靠技术,技术支撑起了信用。 

我曾去过英国驻上海的教育推广部门,他们的员工有近300人,办公桌只有100张,怎么分配呢?上班的时候,在办公桌前坐下,电脑办公桌就是我的,一退出就是别人的了。大家有没有想过,学校也可以这样,今明两天你到奉贤来,你的办公室就有两天空在那里。如果也采用分享的方式,可以空出很多办公室,可以派其他用处,每天不同的人坐在一起。可能学校还没想到,但是上海很多的企业已经是这样了。像奉贤的如新,里面的感觉就像一座大学,几千员工都没有固定的办公桌,这种分享每天都会带来新的故事让工作生活充满了流动感 

第三点:科技爆发今天,无论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基因工程都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这次阿尔法狗和李世石的比赛,阿尔法狗的最大功能是机器有了价值判断第四盘阿尔法狗输了,最终结果4比1,但机器可能输吗?机器是有意输的,这就是机器的价值思维的判断,阿尔法狗知道,只有输一场才可以进入世界排名,如果永远赢是不可以进入世界排名的。只要输一场,就可以排在李世石前面,排名世界第四,这就是价值思维和策略思维,匪夷所思。 

还有一个重大的事件,今年2月11日,农历的大年初五,美国人公布了2015年9月14日一个重大的事件,捕捉到了引力波,两个距离地球13亿光年的、质量分别为26倍和39倍太阳质量的黑洞,互相靠近并快速旋转最后合并为一个大的黑洞。该技术可以测到微小的震动,只有质子半径的万分之一。 

这里我要介绍一个人埃隆·马斯克,paypal就是他发明的,卖掉后开了两家公司,一家是太阳能公司,一家就是特斯拉。他最绝的是开了SpaceX的航天项目,2015年12月21日发射火箭,火箭垂直降落海上平台回收成功。从此火箭发射回收技术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发射100次付出的代价相当于以前发射1次。而这段时间他在研发超高速管道列车(6500km/h),5月11日他的第一次试验已经成功。他号称到2030年,从洛杉矶到北京只要1个多小时。 

但是再反观课堂教育,和30年前有什么区别?甚至和3000年前有什么区别?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必然会随之改变。


学习和创新教育的本质 

学习的目的,对人类整体而言是人类的延续和发展,对人类个体而言则是个人的生存和幸福。现在我们有时会对学习的目的产生异化,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考北大、清华。我曾经和香港大学的招生官讨论过,大陆的学生很努力,成绩很好,但是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她说:即使是做贤妻良母也是一个目的啊,但是他们往往只知道成绩好。

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消耗时间,比如你选择了学这个,就意味着舍弃了另外一个,但还有一个隐形的代价,或者是风险,就是学生通过学习有可能被降低品质。原本孩子挺聪明,但是上好课变笨了,或者换种说法,本来学生对这门课是有兴趣的,上了一个月之后他恨死这门学科了,这样的可能性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这就叫降低品质,不如不学。 

学习最本质的特点不可复制,每个人的学习都要从头开始。学习的生理结果实际上是脑神经的链接发生变化从这个角度看,学习就是塑造大脑比如听完报告,你会有新的脑神经链接产生脑神经的变化是由各种感觉刺激造成的。不能用复制的方法让大脑一下子完成全部链接。包括现在的VR技术,它可以展示美妙的虚拟世界,但是它再炫再酷,它也只是让知识披上糖衣,让知识的形态更加丰富。因此关于学习的本质我有一个总结:因为信息化的原因很多人认为不用学了,只要运用百度就可以了,现在百度你还敢用吗?即使百度都是正确的,你不去搜索,搜索了不去阅读,那依旧不是你的知识。一言以蔽之:云上有再多的诗,也不会让你变成一个诗人。 

现在大家很关注创新教育,认为要给孩子培育创新的方法,但是我认为:创新教育的本质:塑造不一样的大脑。一个人为什么创新,就是因为他的脑子和别人不一样。如果每个人学了一样的创新技能,那还是没有创新。如果所有人学习的都一样,那么所有的人大脑链接都一样,就不会有创新的基础;如果大家学习到的东西不一样,学的过程不一样,才能创造出一片创新的天空。因此,基础教育的创新教育很简单,校长应当鼓励老师每节课上得不一样,每个老师上得不一样,这样才会涌现不一样的大脑,出现创新的新局面 


学校 3.0版的五个预测 

预测一:可以变得更聪明的学校

谷歌利用其搜索改善它的人工智能,越搜索越聪明。那学校怎么变得更聪明呢?学习就是信息传递与信息重构只要让学习的过程成为数据产生的过程那么学校可以像谷歌一样,越变越聪明。

学校可以通过新技术来采集学习数据,并用大数据方式分析学生的状态。例如,BAMBOO SPARK和佩戴式设备——UP手腕就都是信息收集的技术。 

大数据正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更“真实”的学生和教育,现在的一些技术已表明:适当的剧烈运动有利于提高记忆力;数学能力和阅读量直接有关;每天自由阅读半小时的孩子学业成绩优秀教室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可能导致孩子容易上课睡觉......聪明的学校就是能够自动为孩子提供需要的学校。

预测二:学习组织形态重混

应该重视三个现象:全球范围的连接、线上线下混合和名人对学习的效应。

51talk是一个一对一的网络学习英语的平台,可以用手机学英语。现在在菲律宾有6500名外教,他们主要服务对象就是中国学生。在线教师也获得了更多的认可。现在有一些好老师离开学校,从事在线教育,因为他有了更广阔的天地。线上线下的方式会让学校未来的学习组织形态越来越重混。

我想做个测试:谁是鹿晗?看来大部分在座的朋友不认识,可是学生们都很熟悉。今年4月9日半夜鹿晗在外滩一个邮筒的旁边拍了一张照片发到微博上,拍照的邮筒至今还有人模仿拍照,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用明星效应在学校教育中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还有一点不可不提,比如慕课(MOOC),价值也越来越显现:不是让100万人学同一门课程,而是让100万人学100万门课程。

预测三:学习不可复制的知识

机器和人脑学习的区别在于:机器学习——形成流程完善,不会对自身组织结构产生完善。而人脑学习——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脑会发生更有利于下阶段学习的连接,同时情感增强。

因而学生到学校学习到的应当是不可复制的知识。那到底是哪些不可复制的知识呢?这其中就包括:自信、选择、健康、沟通、提问、娱乐、分享、有趣。而这,才是学校学习的大趋势。 

预测四:低年级融合,高年级流动

低幼年级的孩子需要安定、安全、信任的学习环境,知识基础具象、贴近生活的较好。因此最好是有稳定的教师和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课程更多体现融合性,以主题教育为线索。但现实中的问题是,老师自己不懂那么多学科的知识。

但是辅之以技术手段,可以让老师无所不能教。 

较高年级的孩子基础和兴趣差异拉大,同伴激励成为主要学习动力。因此分层走班、高选择性、分类教学、模块化教学比较适合,流动的环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现实中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和评价的困难。

现在技术可以让选择和个性化非常容易。 

预测五:升学基于信任而非分数

应试教育是大工业时代最有效率的教育方式,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流水线上的一个重复操作工,学霸必然就是一台“学习机器”。对过去30年的中国来说,前十年应试教育是有效的,中间十年一般,而后十年的应试教育效果就很糟糕,现在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了。有人说,应试教育没什么不好,不是还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吗?不,可与肯定地说:不用应试教育的方式他们会更优秀。应试教育的目的就是追求一个名校的文凭,而文凭本身就是信息不充分时代的产物。也因为信息不充分,所以高校录取,我们只能相信分数。 

哈佛大学前招生官罗伯特曾说过:招生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录取的标准因人而异,相对分数哈佛更看重:智慧,个性特征,领导能力,创造力,体育才能,成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最近更包括有趣,富有责任感和爱心。但是这些东西,显然是不能用分数来衡量的。

但是,在生活和学习当中伴随出现的大量信息和数据,比如微信的朋友圈,其中大量反映了一个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和兴趣特点,这些基于过程的数据,将作为学校录取最重要的依据,并最终导致升学基于信任而非分数。

最后我想说:从甲骨文到竹简到纸质书再到kindle的电子书,实际上知识的提供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kindle背后的学习资源,一个人就一辈子都读不完,它颠覆了原有的、原子形态的知识载体和学习资源。 

世界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的教育准备好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挺慕”与“慎慕”之争:慕课如何适应中国水土
孩子能否自由选择课程幸福地学习?
蓝皮书大咖说 | 倪闽景 :一个人的信息化
“双减”一年,倪闽景:教育“内卷”用什么破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假如“甩锅”是人类的深层本性,怎样让明天的教育不再动辄“逃跑”?
知识型课堂和习题型课堂改变了学习的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