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维国学微课堂《说文解字—自然》--刘宏毅老师

自 然


说文解字,解字说文


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解字节目,我们今天来谈谈“自然”这两个字。



中国文化里的“自然”,可不是常说的“大自然”的自然。大自然的自然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英文叫Nature;中国文化的自然也不是狭义的自然界,自然界是与人类社会相对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包括无机界和有机界)。


自然界的生物主要有三大类:植物、动物、微生物。植物的合成(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动物的转化(促进物质循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多样化的作用,如果没有动物,许多植物将不会存在);与微生物的分解(经过代谢与降解,把有机物质,变成简单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过程),构成和维系着自然界生态平衡。


而国学里的“自然”,“自”是自己、自我,“然”是本然,万物本来如此,是一切事物的本然状态,我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意思。这个说法在道家的思想中诠释的最为通透,代表人物就是老庄。



《道德经》里面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效法地(包容),地要效法天(奉献),天要效法道(无所不在),道效法谁呢?效法自己,随顺道自身的规则。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天下治理得井然有序,百姓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历史上有一首《击壤歌》相传为尧帝有一次出外视察,见到一老人拍着地唱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太阳出来就干活,太阳落山就休息,打井就有水喝,种田就有饭吃,帝王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尧帝听了以后,非常赞成,“百姓自食其力,没有必要知道我的存在”。这是“道法自然”在上古政治中呈现,叫做“无为而治”。


我们再回到“自然“这两个字。



“自”的甲骨文字形像人的大鼻子,上部为鼻梁,下部为鼻孔,中间的二横为鼻纹。金文也像鼻子的样儿,小篆体的下部已经没有鼻孔了。楷书写法完全不再像鼻子了。


古人为什么用“自”来代表鼻子呢?《说文》里说:“自,读若鼻。”这是说“自”与“鼻”在古代的读音相同,此外,人在自我指认的时候多用反手指自己的鼻子,因此被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自”被借用走了,要写“鼻子”时怎么办呢?只好又在“自”下面加上个“畀”作为声符,这就是“鼻”字了。


明朝张自烈《正字通·鼻部》里说:“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谓始祖为鼻祖。”他说人体最先形成的器官是鼻子,故有鼻祖一词,赞扬某一群体、行业的创始人。我对这个说法存疑,因为胚胎学证明不是这么回事,倒是人平躺下以后,人体平面的最高部位是鼻子,不信您可以试试看。



“然”字没有甲骨文,最早的字形是金文,从火,意思为燃烧。所以《说文》“然,烧也。”然字下面的四点是火,可不是水,下面这几个字,他们下部的四点都是火字,焦、煮、熬、熙,为什么四点代表火呢?因为火字四画,将其拉平了写,就变成四点。


我们再看“然“字的金文字形,下部像不像火苗正在上冒的形状。


然字上部,左上角是“肉”,右上角是“犬”,二者合起来读“厌”(),在这里是“然”字的声符,不表意,燃烧与狗肉没有关系。有人解为“烤犬肉”,恐非正解。


烤狗肉有另外一个字叫做“献”。古代的宗庙祭祀,以烤狗肉祭天祭祖,狗是人类的朋友,帮助你看家、守夜、捕猎,杀狗总有一种罪疚感,所以忌说狗肉,要说“献”,狗肉汤叫献羮,把狗肉羹捧给长辈、君主,叫做奉献、贡献。今天我们要奉献的是爱心、忠诚,可人类最早奉献的是狗肉,把对主人最有爱心、最忠诚的狗给杀了。


“然”字多被借用,词义也就改了,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是作指示代词用。惠然、蔼然、慨然、道貌岸然,这是用于形容词词尾的语助词,表示…的样子。再用“然“表示燃烧的意思怎么办呢?只好在其左边加个“火”字旁,其实这个“火”是画蛇添足,下面的四点已经是“火”了,这也是造字者的无奈吧。


文明的反义词是野蛮,自然的反义词呢?人为(人工、人造),人为合起来读“伪”,许慎解为“诈也”,伪是对自然的背离和欺诈。



如果用自然代表天,看看庄子的一段话:“何谓天?何谓人?”“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外篇秋水》)


这是庄子的自然美学观,他认为只有自然才称得起真善美,给马戴嚼子,给牛鼻子穿孔都是“假丑恶”。所以,不要用人为毁灭天然,不要用人事毁灭天命。


自然呈现出来的状态叫做“造化”,庄子说:“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大宗师》把天地视为大熔炉,把造化视为铁匠,生产出来的都是自然产品。


人为呈现出来的呢?叫作“文化”。儒家的经典《易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要通过修齐治平,以化成天下,因此才有文化、教化等观念。道家则认为这恰恰违背了“造化”之道。道家的“造化“与儒家的“文化”虽然是对立的观念,如果我们不带任何偏见的将二者结合起来看,将会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和整体把握。


这一期节目的部分内容,参考了流沙河先生和张远山先生的观点,在此表示感谢。


    这一期的国学解字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下一次节目时间再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KnowArt | 二十四诗品 精神 缜密(7)
国学十二道-(3)庄子——养性之道
国学基本观念之“天”的观念(道家观点),莘靖为你解读
斤部字
说“文”谈“字”
9-南华真经口义卷之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