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点偏怪死题好不好

大凡一个好点子一旦成为比赛项目,就往往远离初衷,甚至走火入魔,流为扯蛋。央视《汉字听写大会》偏怪死题风行,将“泥洹”作为考题便是一例。


举办《汉字听写大会》,我想不是为了考“倒”学子,而是想以此为推手,提高国人,特别是学子的书写水平。


电脑普及带来了“写”字的方便,但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依赖键盘,“提笔忘字”日渐严重;一提笔,也常常缺胳膊少腿,旁斜溢出的。大文豪茅盾在《白杨礼赞》中称赞白杨树“旁斜溢出”,于树,那是一种美。但对于写字,却实在不敢恭维。读小学时老师曾责怪我写字像“嘴啃的”,我看现在有些年轻人即便是大学毕业了,写字也有此“韵味”。所以提高书写水平实乃语文教育当务之急。举办《汉字听写大会》殊为必要。央视一位重量级人物一语道破其初衷: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既然是“游戏”,当然应以轻松为要。然而我们看到的这档节目轻松吗?一点都不。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场景:偏题、怪题、死题不绝于目,似乎不把学生们考倒,誓不善罢甘休。所谓“泥洹”便是典型。


“泥洹”是个什么东东?笔者学浅,还真不知道。读了《咬文嚼字》20151期《“泥洹”的“泥”怎么读》一文,才知道原来这是佛教用语“涅”的旧译,早就淘汰。这篇文章重点是解决“泥洹”的“泥”该怎么读。但我要问的却是:既然是一个已经废弃不用词形,为什么还要拿来为难我们的参赛孩子?有意思吗?怪不得连主考官都读错了呢!这个字的读音,还要劳烦有人写专文纠正,也说明比赛现场的众专家对此也不甚了了。这不奇怪,一个死了的词形,正常人谁会去留意它?就像一个死人,既已装进棺材,埋入地下,除非盗墓贼,谁会挖坟掘墓去看一眼死人?——这段话有点不敬,本想不写,但想想十分贴切,还是写下吧。


《汉字听写大会》参赛者都是中学生,那么考题就不应该超出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既要通过比赛分出优胜,又不超出教学大纲,这有点难。但不是出偏题、怪题、死题理由。汉语词汇丰富无限,几千年沉淀下来而又活着的成语成千上万,具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近义词丰富多彩,等等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听写的材料,出题的空间无限,犯不着在偏题、怪题、死题做文章;只要下点真功夫就行了。


纵观两届《汉字听写大会》,类似的偏题、怪题、死题不少。我真怕它走火入魔,违背初衷,把《汉字听写大会》搞成学生们的新负担。——因为按照惯常套路,只要事涉比赛,免不了要选拔,要培训,要强化。再加上如此多的偏怪死题,不把学生们折腾得腰弯背驼才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听写大会集锦,各种涨知识!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学生辅导】一张图介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题目全集》
汉字听写大会易错字集锦(20131129)
【随笔】遇见汉字听写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一场 2013080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