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術講用勁,什麼是勁?
論內勁
來源:
Jeremy的異想世界

內勁一詞也是武術中常出現的用詞,而內勁往往被形容成是傳統武術最終殺著,用內勁打人,用內勁傷人等。然而光解釋「勁」一字,就有很多的說法。說文解字中,勁為彊也,而彊就是指弓有力狀態。所以勁,在解釋中,有人謂「良好的發力過程」,有人謂「積力成勁」。總合來說,就是經過鍛鍊而發出良好的力道。

而內勁就開始傳統武術神話的一面,有人說是用體內的「氣」來發出力道,有人說是一種神祕的功法,不傳之秘,要獲得「真傳」者才知道怎樣練內勁,打出內勁等。用比較科學且符合事實的推論來看,如果真有不傳之秘,神秘功法,也早就失傳。武術是一門技術,不能拿來應用,甚至所謂的成功率極其低的技術,是會被時代淘汰。如果不傳之秘,還要因人而傳,那這種東西早就失傳。

內勁,一如解釋「勁」,也是一種經過鍛鍊的良好發力過程,但只是在於相對於人體結構中,較之於外型外在的發力訓練,內勁著重的是人體結構中內部的部份。潘詠周老師在其民國四十年出版的「太極拳內功外功精義」一書中,將所謂的內功,也就是太極拳對於人體結構內部鍛鍊,分為「心、腹、意、氣、神」,而其都有相對的練習注意事項,但這些都是符合人體結構和武術鍛鍊。例如,「心」乃指心氣下降,進而解釋為胸腔的放鬆,故為「含胸」。該書以科學的觀念在闡述內勁,練武者方可參考之。此書現無再版,但收入其著作「陳氏太極拳大全」第三冊中。

陳鑫於「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謂:「心精(勁)一發,而周身之筋脈骨節,無不隨之,外之所形,皆由內之所發,故曰內勁。」又說:「內勁何發何行?發於一心而行於四肢之骨髓,充於四肢之肌膚。」,又曰:「其勁皆發於心內,入於骨縫,外達於肌膚,是一股勁,非有幾股勁,即氣之發於心者,得其中正及為中氣。」

所以培養中氣,將中氣運行於骨縫,可謂中醫人體強健之觀念,若以此為觀念出發,要培養內勁,就要培養中氣,而且要將其運於骨縫,外達肌膚。而陳鑫也在其著作中開宗明義的說:「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不明此,即不明拳。」中氣行於骨縫謂之內勁,而行於肌膚纏繞者謂之纏絲勁。故在陳氏太極拳中,講求以意行氣,以意行勁,意到氣到,意到勁到。而不管是行於骨髓或是形於肌膚,中氣是以纏絲方式引導。

在陳鑫或是早些的古人著作中,對於內勁、中氣的養成,往往以比較偏向中醫的理論來看待之,當年當然沒有西洋力學或是西洋人體醫學的關點,故自然這些牽涉到人體的事物,會以中醫的觀點方式來訓練。故練武重養氣(中氣、元氣),人體強健,也認為中氣行於周身也可以帶動全身的強健。有人把這些叫做氣功,但這些是結合武術的呼吸及保健觀念等。

接下來用比較現代科學和西洋的人體醫學方式來解釋內勁。人體架構為骨頭,骨頭和骨頭之間為關節,關節有筋脈等包覆,透過肌肉來支撐骨頭。而人體往往都使用局部肌肉的力量,進而活動關節。肌肉可以鍛鍊,但是鍛鍊會因為人體的肌肉的多寡、肌肉的年齡強度而變化,而太極拳本就是希望找出一個不是「大勝小」、「快打慢」,「少贏老」的技擊,所以往人體結構學發展,找出更有效的發力過程,所以首先要脫離局部用力的法則,然後強調整體的施力,以及找出剛好的力道。所以太極拳強調整勁,強調以腰為主宰,練習時強調鬆,使用剛好的力量維持姿勢結構,而在遵守拳理之下,長期的行拳走架的鍛鍊下,可以達到良好的姿勢結構,和掌握剛好的力量,而且更重要的事,人體的關節,骨頭的轉動,發現可以產生不輸給光用肌肉的力道。而這些鍛鍊會越來越細緻,越來越不明顯,長久鍛鍊下就變成所謂的內勁,由內部的結構所產生的良好發力過程。

在肌肉放鬆,使用剛好的結構維持力度下,往前推人的力量,可以不輸給雙手肌肉用力推人者,這就是一種對應的勁。前者就被說成內勁的一種,其實在現在科學文明的時代,我們應該用更讓人可以掌握的方式傳承傳統武術。在我看來就是正確的結合拳理,長久的行拳走架下,養成更有效率的發力過程,而這樣的發力過程會越來越細緻,動作可以越來越小。從幾個地方分享給習武者一起研究思考:

1、 人提起正拳,蓄式準備往前擊出,用了哪些肌肉群,哪些關節運動,哪些肢體運動,如果透過西洋的人體醫學鍛鍊,要怎樣有效的提高擊出的速度,威力?
2、 承上題,如同球棒一般,周圍細的一端,扭轉一端造成另一端的扭轉力是更大還是更小?如果提起正拳,蓄式準備往前擊出不單只是手的肌肉群,還有背肌許多的肌肉群,不只扭腰,還有下肢體的運作,那是否代表這一運作過程中,起始點是在這些地方?

3#
海大富發表於 2012-9-29 17:29|只看該作者
標題:何謂內勁?
來源:快活閑醉


【快活閑醉案:本篇文章,刊載於"Kungfu Magazine" (2009 July/August),作者是現任東海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醉心中國武術多年,曾習練不少武術,諸如中國武術、菲律賓魔杖等等,皆有涉獵,現 從王傑 老師與長子王懷湘習練太極推手技藝。為推廣武學,特在"Kungfu Magazine"發文刊載出習練太極推手之心得。原文為英文,小弟我已代為翻為中文,若有興趣與能力者,可以參看"Kungfu Magazine",觀其原文。http://ezine.kungfumagazine.com/magazine/article.php?article=824

武術圈裡經常討論到一個問題,即是:到底什麼是內勁?對於內勁這個問題有著很多解釋,有些解釋認為內勁是有關於呼吸的,有些解釋則認為內勁乃是氣在經絡裡的內在運行,其他解釋則是反思關於人體能量的奧秘。以上這些論述多少都與內勁相關,但是這裡有個清晰而唯一的答案!習武者們經由修練獲致一種奇特的能力,能夠反轉身體內的重力場,並且利用這能量的反轉,能將「氣」送到對方身體內,功夫更精妙的,能將氣發放到身體之外。內勁即是這種能力的鐵證。內勁可用在打擊和扭打裡,但是比較常用在擒拿和摔角之中,在太極推手中更為常見。然而,這又是為什麼呢?   

起初,在中國武術中,太極拳是種完全專注於修練內勁的藝術。其他拳種,如八卦掌、形意拳、福建鶴拳也都十分注重內勁的修練。但是太極拳特別強調敏銳性,並透過一些特別的訓練手法來激發和實現真正的內勁。真正的關鍵是,你必須找到一個能夠傳授你這方面觀念,並且能夠指導你去調整你的身心覺知,進而達到可以獲致內勁的協調狀態。   
王懷湘,乃是現居於台灣台北,八步螳螂拳和太極拳宗師王傑老師之長公子。王懷湘在他小時候,即在他父親的指導之下學習中國武術,並且藉由跟學有專精的朋友和武林同好相互交流,使得王懷湘達到內家武學之中少有人及的境界。通過刻苦的修練以及對於先秦道家的探究,王懷湘磨練出對於內勁的敏銳性和內在覺知,使他能夠輕鬆地操控他本人和對方的「氣」。

基礎:站樁   

中國武學的「根基」,無論字面上或是形上學而言,即是「站樁」。透過站樁的修練,人們藉著骨架將身體體重放落入地,並激發足底湧泉穴的感覺。站樁時,兩足分立略比肩寬,足尖微微地向外張開。然後集中注意力把身體體重經由樁架,由頭部、軀幹而落到腿部,再放落到足底,並最終鬆落入地。站樁時需要精神的集中與放鬆,這包括了對於體重鬆落的覺知,並藉由這種覺知克服阻礙身體體重分配的抗力和拙力。這意思是說,我們必須克服身體肌肉被後天制約,而視為自然的用力習慣。這種抗力反應是必須被煉化的,而這大部份是藉由意念與體重的鬆落的調準,以及用意念來一點一滴地鬆開身體,直到不存絲毫拙力,而將全身力量和體重鬆落至足底為止。當將力鬆落到足底時,身體內的反地心引力作用就會產生,這時候身體會感覺到好像所有體重全部都鬆落入地,身體變得十分輕盈,好像全身空掉了一樣。當站樁到這個程度時,就要開始用意念去運用體內這股反地心引力,藉以增強「氣」的操控能力。

氣的控制:虛領頂勁

多數內家武學的習武者們都曾聽過或是練過虛領頂勁,即是假想有一根繩子將他們的頭給吊起來。有些人認為,這僅只是身體微調的實際指示,其他人則認為這是為了改進個人的戰鬥體態。這兩種說法皆有其道理,然而當接觸真正的內家武學時,這種結構上的再調準乃是一個學習過程:學習如何運用站樁出來的反地心引力。實際上,虛領頂勁在站樁之初就開始要求的。然而,除非習武者能夠感覺到一條由頭到足,再由背反逆而上的力線,否則虛領頂勁的目的常為初學者所忽略。

當力線的內在覺知生發後,虛領頂勁即是控制脊椎的關鍵步驟:藉由保持脊椎的中正與穩定,我們方能足踏湧泉,接地力生。當我們意念向上延展脊椎時,接地力的能量會沿著脊椎上昇,形成一條清晰的力線。這股能量會貫滿整個軀幹的經脈血絡,並通達四梢,形成我們所謂的「大周天」。當達到大周天境界時,丹田呼吸就會對內勁產生真實的激發效應。當我們藉由聽勁和實作有意識地修練到大周天的程度時,這時候就要開始去學習控制我們的「樞紐」。

樞紐:尾閭、腰胯和丹田

王傑老師和其長子王懷湘經常會說些令我難以理解的話,譬如說「不要推,沒有手」等等。這些話──在考慮到它真正的意義時──一開始總是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要如何在「推手」中不要「推」?要如何不用「手」來推手?這個觀念聽來矛盾,但如果你開始去學習開發內勁之後,不要用「手」「推」的理由也就十分明白了。當學習內勁的應用的時候,我們會開始感覺到內勁在體內沿著特定通道流動的感覺,這是學武歷程中最重要的覺知。我們必須主動地、由內地去感知體內讓氣流通的主要通道和能量匯聚中心,這包括了對於尾閭、腰胯和丹田的覺知。當虛領頂勁藉由意念一提,將力自湧泉提上時,尾閭會像是上半身的繼電器,將力由尾閭向上領,並且會在丹田形成一顆能量球。因此腰胯──位於尾閭和丹田的圓面上──就像是個樞紐,是用來運用勁力,並將勁力貫達於手臂或是其他地方。執此之故,我們不是用手來運用勁力,而是「不要推,沒有手」,是用腰胯、尾閭來「推手」!

懷湘常說,手就像是感知對方勁力的天線一樣,並且引領著接地而生、由尾閭丹田運使的勁線方向。為了能更清楚地解說這個重要的過程,我們可以假想雙人推手的情境。假設推手雙方都有樁,具有相同程度的內外技術,而且雙方也都能感覺到對方的勁線,並且都在嘗試找出能夠控制對方的「點」。這時候,他們的技術完全奠基於他們身心放鬆協調的程度,以及由此而來的一種自然、自發、無抗力、無拙力的敏銳性。這種敏銳性,在太極拳來說,即是「聽勁」。假設在推手中,B抓住了A的手,A立即鬆開接觸點,同時掌控並吞化B的力線,將B的力通過A自身的「徑路」卸到地下。當A感覺到已將B的力鬆落入地時,A已經接到B的力線了。這時候腰胯和尾閭畫一個圓(功夫深厚的人可以將這個圓畫得極小而難以覺查),即可將這股力自由地由地上送返,經由尾閭和丹田,上達於肩臂,並傳導到B的身上。此乃太極拳的奧秘,許多內家宗師都可以依此原理,不用力地將人發放出去。這些內家高手們都是先掌控對方的重力線和內勁之後,藉由尾閭和丹田的運使,將勁力反彈返還給對方,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要透過推手來培養內在覺知的原因。推手訓練是要花上許多工夫來的,因為我們總是會對外力作出錯誤的直覺衝動反應(成文為反直覺衝動反應,counterintuitive impluse,今據文義改正之),這種無意識的拙力反應,會阻制對於內勁控制的自由度。推手奮鬥的目標即是解放身心,並覺知到自身和對方的勁線。

最後階段:心靈和意識的重要性

中國內家宗師經常說:「意在氣先。」但實際上,只有極少數的習武者能夠理解這四個字的意思。這是因為要真正理解這四個字,是需要相當高程度的內在覺知。為了清楚說明「意在氣先」的拳理,讓我們回到上述AB推手的例子。當A藉由B的勁線,將內勁送返給B時,這不僅只是牽涉到物理作功而已。事實上,這幾乎是意念的作用!這也許是最難理解,也是最難修練的部份。當A將勁力送返給B時,他也許是在想一條勁線由足底上竄,或是想他已接到的B之勁線(更上一層,可由丹田去接,或是身體任一部位)。舉例來說,A想像在體內操控這條線時,就像是A用心去穿針引線一樣。最終目的是僅僅藉由意念就能掌控對方「內徑」。憑著膝、腰延展的向上運動,以及虛領頂勁和voila,我們能光憑意念,就能借力使力地引導對方的勁線,使對方失根,並將勁線導回或穿穿透對方身體。以太極的行話來說,就是把對方「發出去」。功夫再高一層的,即是能在無意之中,直接引導對方勁線,即將對方發放出去。功夫更是精深的,能夠將意念散發到身體之外。當發放對方時,我們的意念的確要穿透對方身體或是在其身之後,如此當我們的意念引導氣送返給對方時,即便是有樁、有聽勁之人,都不能抗拒這股勁力。這種功夫即是「發勁」,也是照片中示範招式的原理。

武學觀點:推手非關勝負

人們常說:「推手非關勝負。」實際上,這的確是個事實。然而推手乃是敏銳性的基礎;而這敏銳性乃是培養高階散手所必須的,如螳螂、太極等等。只要能有效地接到對方勁力,並借力打力,許多武術的散手和防身技術即唾手可得。舉例來說,當我們用螳螂手法接到對方的手時,我們可以接著對方的勁線,並用擒拿或摔角來控制這條線。這種技術與沾黏走化的原則一致,這經常為習武者津津樂道,但極少有人能真正地展現出來。控制對方的勁線,並藉由反地心引力增強的內勁或氣,能夠使出拳的勁力變得十分雄厚。這種雄渾的勁力,不能以常理瞭解,更不能忽視它潛在驚人的破壞力。這也是內家功夫為什麼在過去總是經年不肯輕傳,只有教給少數值得信任的弟子而已。因此,當練到這種功夫時,不僅要擔負擁有這種力量的道德責任,同時也要擔負法律上的責任。

合宜的修練:個人成長的關鍵

顯然地,這種功夫不是一日一夜即可學成的。你必須找個合適的老師,並且專心致力地鍛鍊心志,磨練身體、心靈、意識的敏銳性以獲得進步。在推手訓練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也是很重要的;在推手中,身體的阻滯和拙力等問題都會浮現出來。當在練習時,必須隨時留心聽勁、樁、意念和勁線關係之覺知修練。身心強化發展、意識的內在覺知、防身技術的真確優越性等等,都是十分珍貴的寶藏,等待著努力、投入的學武者來獲取。藉由努力發展內在覺知,勁力和其精神面向也會隨之成長,內在覺知的成長是掌控在個人手裡的。但是在內家武學裡,還有更高一層的境界(這種境界並不會伴隨勁力的增長),即是所謂的「道」,或是隨便你喜歡怎麼叫,這是懷湘他所鑽研的領域,並以此激勵他的學生和同道。

關於作者:

Thomas Argiro修習武術多年,同時也是王懷湘先生的弟子。Thomas學過不少中國武術,包括八步螳螂拳、福建白鶴、心意六合拳、太極拳等等。Thomas目前住在臺灣,乃是台中東海大學英文系助理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动桩训练/绝世武功
庞明:太极拳系列讲座之二
谈太极拳的内劲
马权友:练出太极拳真功夫
转 太极拳的正确练习途径
杂乱无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