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德行著名但没有口才。”孔子说:“何必要有口才呢?有口才会给人留下口实。常常受到别人的憎恨。不知道他的德行著名,何用知道他的口才呢?
    有人说冉雍虽然仁但不善言辞,表示遗憾。而孔子的意见恰恰相反,说冉雍不一定达到仁的境界,但并不需要能说会道。
    慎于言而敏于行一直是孔子所主张的,巧言令色则被认为“鲜矣仁”,刚毅木讷则被认为“近仁”。从根本上来说,是这样的。但在现实中,语言、言说还是很重要的。象子贡,为了救鲁国,“巧言”于齐、吴、越、晋四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孟子为了推行仁义之道,也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纯粹搬弄口舌,固然令人生厌,但一味木讷寡言,也难以立足于这个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论语.公冶长篇》之谈“口才”
仁德第一,口才第二
《公冶长篇》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5:雍也仁而不佞。
《论语》教育智慧:仁德第一,口才第二
【论语】做事先做人,修身先修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