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教的历史和现状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多种中国传统信仰的统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公元2世纪,以《道德经》为最高经典,以老子为道祖,以符箓、炼丹、行气、服食为主要道术。东汉顺帝时(公元125—144),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自称天师,创立五斗米道,奉行《老子想尔注》。其孙张鲁割据汉中20余年,归向曹操后,五斗米道大本营从西南转到北方。灵帝时(167-189),张角以《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为基本经典,自称大贤良师,以跪拜思过和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创立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

魏晋以后,道教出现分化趋势,一部分革新内容,向上层发展,形成上清派、灵宝派等,一部分保持传统,继续在民间流传。葛洪是晋代道教著名学者,撰有《抱朴子》,全面总结战国秦汉以来的神仙信仰,发展了道教外丹术。东晋时,茅山附近产生了上清派,后来由齐梁道士陶弘景发扬光大。南北朝时,寇谦之和陆修静整顿道教,分别创立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使道教逐步定型。陶弘景吸收儒、佛二教思想,构造道教神仙谱系和传授历史,使道教走上三教合一之路。唐末五代,道教兴起内丹术,在宋元两代更加兴盛,形成诸多派系,总称“钟吕金丹派”。南宋与金元对峙时期,形成了以内丹修炼为宗旨的两大道派,即流传于南宋境内、由张伯端创始的金丹派南宗,以及兴起于金元之际、由王重阳创始的北方全真派。元代后期,南北天师道为与全真道抗衡,以龙虎山天师道为首,逐渐与上清派、灵宝派、净明道合流,归并为正一道。于是,道教以正一派和全真派两大系统流传后世。明清时期,道教逐渐失去上层统治者支持,但仍在民间广泛流传。

新中国成立后,道教界人士主动适应新社会,对旧社会遗留给道教的陈规陋习进行了民主改革,特别是划清了与各种反动会道门及其他秘密宗教的界限,清除了迷信活动。通过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道教的面貌焕然一新,信仰素质和社会地位大为提高,走上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1957年4月,道教界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实现了全国道教徒的大团结,结束了长期以来一盘散沙的局面。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新中国首次传戒大典。1990年,中国道教学院正式成立。近年来,道教界举办了“道行天下”、“国际道教论坛”等大型活动,社会形象逐步改善。目前,我国共有道教宫观约9000处,其中全真派3945所,正一派4324所,道士约4.8万人,道教院校5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奇谈之三:正一道和全真道
道教历史上主要的教派
古史今说:建立“政教合一”的张鲁,三国唯一有信仰的人!(第239期)
【道教知识】——道教教派介绍
明代道教大融合 一个山野方外人 一个天子座上宾丨江南道教
道教主要有那些派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