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的智慧—人生的本质不是快乐, 而是痛苦

如果你在某些时刻感到孤独、无法融入人群、与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想做的事情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非常推荐你看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这本书,虽说是哲理类的书,但是丝毫不枯燥。

叔本华认为人类幸福有两大死敌——痛苦和无聊,当你距离其中一端越远时,你距另一端便越近,而人生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或强或弱地摇摆中度过的。

点击加载图片

痛苦和无聊是双重对立的,其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部分:外在表现为生活的艰辛匮乏(痛苦)与丰裕安定(无聊),内在表现为精神迟钝(无聊)与丰富的内在(痛苦)。叔本华认为这四个方面两两组合,只有在外在丰裕安定而内在精神丰富时才是最好的,才能尽量避免两个对立的痛苦根源,因为此时这个人能够真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用为了生存而忧心忡忡的奔忙。

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人类必须劳作,做着些自己不喜欢干的事情,而闲暇则能让人自由地享受意识和个性所带来的乐趣,使人得以把握、支配自身,而只有自身具备某些价值的人才称得上是幸福的,所以叔本华说“幸福就好像等同于闲暇。”

闲暇之时,每个人都要返求自身,当他的内在不够充足和丰富时,就会无法忍受单独的自身。对他来说,闲暇只会造就一个无用的家伙,无所事事、无聊烦闷,他的自身变成了他的包袱。此时他的目光便会转向他人那里或自身之外,追逐于财富、社交、游戏、名声和他人。将自身幸福寄希望于身外之物,好比身体重心在身体之外,世事常变换,一旦我们失去这些身外之物,或者对这些东西的幻想破灭,那么我们所谓的幸福也就烟消云散了。归根到底,每个人都孑然独立,要想幸福就只能从自身内在求得。

点击加载图片

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人们是受意欲所驱使,而意欲的满足总是否定的。

意欲获得的满足并不直接被我们感觉得到,它顶多只以反省、回顾的方式进入我们的意识;但是意欲受到的抑制却是肯定的,因为这种状况会明显表现出来。例如当我们生病时才会想起平时身体健康的好,但身体健康时却并不会感觉到这种好处。每一快感的产生不过是意欲受到的抑制得到了消除,意欲获得了解放,因此快感只能持续想当短暂的时间。

有人问,拥有钱、汽车、别墅...算不算幸福?叔本华回答,那不过是欲望的达成。当人有欲望无法满足时,他痛苦;当人所有的欲望都满足时,他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中摆来摆去。

因此,在叔本华看来人生的智慧不是追求快乐,而是规避痛苦。“生活并不是让我们享受的,我们必须忍受它和克服它。”“要避免很不幸福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而规避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节制我们的欲望,我们应该把对快乐、财产、地位、荣誉等等的期望调至一个节制、适宜的尺度;我们不应对任何事情、任何处境抱有巨大的期待;我们不要热烈地追求尘世的一切,也不要强烈抱怨我们计划的落空和事业的功败垂成。

所谓有度,就是让自己的言行保持合理的尺度。人皆有欲望,但不管追求什么,都不能放任而为,因为一旦过了度,结果必定令人得不偿失。

点击加载图片

一个人对物质享受追求不要太高,钱多多用,钱少少用,莫攀比,知足常乐,幸福是一种心态'。是的,一个人,并不是钱多就一定真正幸福,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或许很贫乏。精神上的富有才是一个人灵魂的归宿。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追求精神财富,是一种高境界的追求。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把时间完全投入精神方面的追求。而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把时间完全花在物质方面的追求。金钱能够买到的快乐那只是昙花一现,海市蜃楼的瞬间,更像是一场交易。夜深人静时才会发现,心灵的缺口在缝补煎熬的伤口。

水满则溢,物极必反。为人处世,如果不懂得掌控尺度,也很难过得好这一生。

人对于自己所渴望所喜欢的东西,很容易产生贪多求全的心理。但事实却是,凡事太过则犹不及,要想不会迷失方向,就必须要把握好应有的度。

人生有度方坦然。丢掉过多的欲求,让一切变得刚刚好,才会有恰到好处的得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昨夜闲潭梦落花之七: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人生就是在无聊和痛苦之间左右摇摆
叔本华32句: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幸福属于能自得其乐的人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UC头条:叔本华《人生的智慧》31个经典箴言, 句句充满人生智慧和阅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