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低欲望”人生, 真的那么可怕吗?

点击加载图片

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都无法得到刺激;经济没有明显增长,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年轻人丧失物欲和成功欲,对于车和奢侈品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简。

简而言之,就是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不买房、不结婚、不生育、甚至不出门。

这种低欲望年轻人有些类似于中国的“”青年,面对这一群清心寡欲和佛系年轻人,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点击加载图片

支持者说在佛学里这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追求超脱世俗,一切随缘;

反对者抨击这是年轻人缩进乌龟壳逃避生活压力,不思进取和没有野心的消极避世。

那么面对这一群低欲望“佛系群体”,是应该鼓励他们提高自己的欲望值还是保持一种“低欲望”的生活方式呢?

点击加载图片

何为“欲”

其实,我们一直在讲的低欲望的“欲”到底是什么?

佛教认为欲望有三性之分,也就是说,欲望包括了善、恶、无记三种。

“善”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种利己利人的欲望是善法欲;“恶”即为了满足一己私利不择手段,无视他人与社会利益的贪欲;“无记”便是非恶非善的欲望,像是渴了想喝水,困了想睡觉。

神话级天后王菲也曾深受“欲”的困扰。就像她在歌词里唱到:

你的心和眼口和耳亦没缘分/我都捉不紧

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暗涌》

求而不得,欲望就是压抑压抑再压抑之后的顺其自然。

像是之前爆出的一些年轻人为了iPhone手机去卖肾,这便是为了攀比,为了物质的享受,被虚荣心这个魔鬼控制的欲徒。

若是不满足现状,而想要去考研、出国进而提升自己,这种欲便是一种积极健康的驱动力。

诚然,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但美好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

像是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亦或是北上广的职场厮杀、功成名就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追求的东西。

而你的生活要活出什么样的精彩,其实只有你自己能定义。

就像木心先生曾在《素履之往》中说的那样: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

点击加载图片

人生应懂得知足常乐

“低欲望”、“佛系”,这也可以看作一种生活态度的呈现,也许有人喜欢北上广,有人喜欢二三线城市,还会有人喜欢乡村。

前段时间大火的综艺《向往的生活》,还有那个“把生活活出诗和远方”的微博红人李子柒无不透露着:

现在这个社会,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未改变。

佛家有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太多人随波逐流,追逐名利、权利和金钱,无形中把物质的丰厚当成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了。人赤裸裸地来,也赤裸裸地去,唯有精神的富足能享受一生。

人活着的真谛无非为了寻求幸福。

低欲望的社会,人佛系地活着未尝不好,不过分追名逐利,不贪享荣华富贵,知足常乐。

偶尔停下来问问自己:你的欲望,正在引领你去向何方呢?

像木心先生诗句里说的: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偶尔停下匆匆追求物质享受的脚步,慢下来,静心感受生活的美好,佛系一点又何妨

点击加载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会极简智慧, 享受极简人生
真正高级的人生, 是不断做减法
人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平庸?
UC头条: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思考, 不断完善的过程
佛说: 万事皆心生, 心中有, 便有;心中无, 便静
内心的富有, 才是真正的富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