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积月累话中医--藏象学说的形成

藏象学说的形成


藏象学说,《内经》中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追溯藏象理论的形成之源,可发现古代解剖知识不仅为藏象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形态学基础,而且古人还在这些形态学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对脏腑的形态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应用于医疗实践,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上古时期的名医俞跗已能对人体实施割腹治疾:“割皮解肌,决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反映了当时已积累了一定的解剖学知识。《内经》对解剖人体观察脏腑更有详细的描述,如《灵枢·经水》说:“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灵枢·肠胃》说:“咽门……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丈四寸四分。”《难经》更详细论述了脏腑的形态、重量、容量、色泽等,如“肠胃凡长五丈八尺四寸”,“肾有两枚”,“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等,且有“七冲门”(自口唇至肛门的消化道的七个器官的名称)的记载。中医学对人体一些较为简单的脏腑生理功能的认识,如心主血脉、肺主呼吸、胃为水谷之海、大肠主传化糟粕等,大都是在形态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的。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古代解剖学是比较粗浅的,对人体复杂深奥的生理病理现象还难以作出明确的解释。因此,古人采用了“有诸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以及“取象类比”思维方法来认识人体脏腑的机能。通过对人体生命现象的整体观察,分析人体对不同环境条件和外界不同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映,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这是藏象学说形成的主要依据。如在已知肺主呼吸的基础上,发现人体体表受寒时,会出现鼻塞、打喷嚏、咳嗽等症状,从而得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的推理;在已知脾胃主运化水谷的基础上,发现几天不进食或每日食量不足,就会出现消瘦、四肢乏力等现象,从而推理出“脾主四肢肌肉”之说。又如观察分析人在悲哭时出现抽泣,大喜时心胸舒畅,发怒时面红目赤,思虑过度时食欲减退等现象,推理得出五志分属五脏等理论。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对藏象理论的形成及系统化起了重要作用。

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对中医学脏腑精气理论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精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思想,对中医学建立以精为脏腑形体官窍生成之源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气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概念,促使中医学产生了各脏之气不断运动以推动和调控其生理机能,维持各脏之间协调的理论。

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用以说明人体的部位、功能等多个方面。在藏象学说中,分脏腑为阴阳,分气血为阴阳,分精气为阴阳。尤其是近些年来关于精化为气,气分阴阳而建立的“五脏精气阴阳”理论模型,充实与发展了藏象理论,对临床辨证论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促进了五行藏象体系的建立。五行藏象体系是古代医家借助五行,运用取象比类、推演络绎方法建立的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宏观模式。它将复杂的人体组织结构划分为五个功能系统,每个系统都以五脏为核心,联系六腑、五官、九窍、五体、五志,体现了人体整体功能的统一、形神的统一。并将人体内部的五个系统与外部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等相联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五行藏象体系的建立,使中医学脏腑的概念逐渐由形态学实体演变为功能态模型。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临床经验的大量积累,可升华而形成理论。通过临床疗效来探索和反证脏腑的生理病理,又使藏象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充实和修正完善。如食用动物肝脏可治夜盲,多次重复的经验则产生了“以脏补脏”的原则,并佐证了“肝开窍于目”的理论;根据“血气者,人之神”的原理,用养血安神的方法,能治疗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宁之证,从而佐证了“心主神志”等。同样,对临床实践无指导意义的理论,则被淘汰或修正。如脏与脏的关系中,按照五行之间递相资生次序,火生土是指心火温煦脾土,但是,从命门学说兴起以来,多认为命门之火有温煦脾土的作用,故临床上温肾阳以健脾的治法广为运用。

总之,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察外知内、取象类比、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藏象理论正是古人将客观所见的形态与主观推理所得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而构筑的理论体系。


中医公益讲堂官方微信ZYGYJT

您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分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轻点右上角,转发到朋友圈,帮助更多人获得健康!

关注聪明选择,健康资讯每日到!

方法一: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关注(最快方式)

方法二:点击通讯录右上角“+搜号码“ZYGYJT”-- 点击关注

这里,每天为您分享最传统中国文化,最专业的中医知识,最实用的中医资讯,最接近实战的创业理念,是您学习成长的理想之家!

\K?????N控其生理机能,维持各脏之间协调的理论。


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用以说明人体的部位、功能等多个方面。在藏象学说中,分脏腑为阴阳,分气血为阴阳,分精气为阴阳。尤其是近些年来关于精化为气,气分阴阳而建立的“五脏精气阴阳”理论模型,充实与发展了藏象理论,对临床辨证论治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它促进了五行藏象体系的建立。五行藏象体系是古代医家借助五行,运用取象比类、推演络绎方法建立的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宏观模式。它将复杂的人体组织结构划分为五个功能系统,每个系统都以五脏为核心,联系六腑、五官、九窍、五体、五志,体现了人体整体功能的统一、形神的统一。并将人体内部的五个系统与外部自然界的五方、五时、五气、五化、五色、五味等相联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五行藏象体系的建立,使中医学脏腑的概念逐渐由形态学实体演变为功能态模型。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临床经验的大量积累,可升华而形成理论。通过临床疗效来探索和反证脏腑的生理病理,又使藏象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充实和修正完善。如食用动物肝脏可治夜盲,多次重复的经验则产生了“以脏补脏”的原则,并佐证了“肝开窍于目”的理论;根据“血气者,人之神”的原理,用养血安神的方法,能治疗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宁之证,从而佐证了“心主神志”等。同样,对临床实践无指导意义的理论,则被淘汰或修正。如脏与脏的关系中,按照五行之间递相资生次序,火生土是指心火温煦脾土,但是,从命门学说兴起以来,多认为命门之火有温煦脾土的作用,故临床上温肾阳以健脾的治法广为运用。

总之,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察外知内、取象类比、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藏象理论正是古人将客观所见的形态与主观推理所得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而构筑的理论体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本理论
经络通畅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
《内经》中的精气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
拨开迷雾学中医,一解藏象学说的奥秘!
绪 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